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0-12-25 浏览次数:1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0九上·交城期中)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 古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 . 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 . 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民挖掘出来的 D .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 2. 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   )
    A . 创立伊斯兰教并建清真寺 B . 在泥版上写楔形文字 C . 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D . 在石壁建造佛教石窟
  • 3. 古印度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是:(   )
    A . 刹帝利 B . 贱民 C . 吠舍 D . 首陀罗
  • 4.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唐僧取经”是书中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素。“唐僧取经”的“经”是指:(   )
    A . 佛经 B . 古兰经 C . 圣经 D . 诗经
  • 5. 伯里克利宣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由全体公民掌握。”这里的“全体公民”是指全体:(   )
    A . 全体雅典居民 B . 全体成年居民 C . 全体男性居民 D .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 6. 声称“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人物是:(   )
    A . 梭伦 B . 伯里克利 C . 亚历山大 D . 大流士
  • 7. “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请问,该材料讲述的是古代哪个国家情况:(   )
    A . 古埃及 B . 古罗马 C . 古希腊 D . 古印度
  • 8. “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最重要、最能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以进出几万名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赚钱非常容易,于是自己去袭击和贩卖奴隶。”材料中罗马摧毁迦太基的战争在历史上称作什么战争:(   )
    A . 布匿战争 B . 特洛伊战争 C . 希波战争 D . 伯罗奔尼撒战争
  • 9. 西方有谚语:“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凯撒曾担任古罗马的(   )
    A . 执政官 B . 法老 C . 国王 D . 平民官
  • 10. “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
    A . 拜占庭帝国 B . 罗马帝国 C . 阿拉伯帝国 D . 波斯帝国
  • 11. “公元前27年,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这里的“他”是:(   )
    A . 斯巴达克 B . 凯撒 C . 屋大维 D . 阿育王
  • 12. 800年的圣诞节,教皇为他加冕,他也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他是:(   )
    A . 克洛维 B . 丕平 C . 源赖朝 D . 查理
  • 13. 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形成了欧洲大陆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家不包括:(   )
    A . 英吉利 B . 法兰西 C . 德意志 D . 意大利
  • 14.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指出:“城市兴起的过程中……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指的是:(   )
    A . 市民阶层 B . 封建贵族阶层 C . 农民阶级 D . 工业无产阶级
  • 15. 被后世称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的是:(   )
    A . 古希腊文化的传播 B . 西欧大学不断兴起 C . 阿拉伯文化的传人 D . 巴黎教师行会成立
  • 16. 中世纪早期,学者们的思想灵感来源于《圣经》和教会; 11 世纪初期,西欧的一些主教们在教区内组建学校,并邀请知名学者担当主讲教师; 12 世纪,教会学校已开设了法学、医学和神学等正式课程。上述材料反映了中世纪时基督教会:(   )
    A . 宣传“救世主” B .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C . 是西欧社会的宗教权威 D . 对西欧政治制度的影响
  • 17. 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
    A .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B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C . 选拔官吏的需要 D . 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18. 大化改新后,日本确立了:(   )
    A . 地方分权制 B . 城邦制 C . 中央集权制 D . 联邦制
  • 19.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   )
    A . 原始社会的瓦解 B . 奴隶社会的形成 C . 封建制度的瓦解 D . 封建社会的形成
  • 20. 丝绸之路使不同文明地区搭起了文化桥梁。借助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
    A . 土耳其人 B . 希腊人 C . 罗马人 D . 阿拉伯人
  • 21. 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
    A . 阿拉伯文明 B . 古罗马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古希腊文明
  • 22. 欧洲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约:(   )
    A . 600年 B . 800年 C . 1000年 D . 1200年
  • 23. 几任哈里发通过对外扩张,到8世纪中叶,形成庞大的帝国。与该帝国东北部接壤的政权是:(   )
    A . 印度 B . 唐朝 C . 法兰克王国 D . 西班牙
  • 24. 世界三大宗教都产生于:(   )
    A . 亚洲 B . 欧洲 C . 非洲 D . 美洲
二、材料解析题I:(共18分)
  • 25. (2020九上·蚌埠月考)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 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分布于尼罗河两岸的萨卡拉和基萨,现已发现的大小金字塔有80多座....金字塔的修建表明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力的强盛和法老王权的强固。古王国之后,埃及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王权削弱,在第一中间期便停止了金字塔的修建。到中王国时期虽曾一度恢复修建金字塔,但规模已经变小,最后终于停建。

    材料二:第四十二条: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不生谷,则彼应以未尽耕耘论,应依邻人之例,以谷物交付田主。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〇〇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〇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三:法律对同一刑事罪或民事罪的处理,依不同种姓做出了极不平等的规定。以侮辱罪为例,“若辱骂婆罗门,剥帝利应处一百钵那罚金:吠舍处一百五十或二百”,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处“体刑”,从重处罚。又如对伤害罪的处理,《乔达摩法经》规定:“杀害婆罗门者应该毁损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而杀一个首陀罗,则只要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十头母牛和一头公牛就行了。

    材料四:反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说,不承认婆罗门祭司的特权,认为四种姓就像一棵树上生出的花果,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一样“皆悉平等”。

    1. (1) 材料一中的“★”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内容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吗?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典的地位。
    3. (3) 材料三反映出古代哪个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哪一宗教的主张? 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三、材料解析题II:(共10分)
  • 26.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达到鼎盛。公元前509年,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罗马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古希腊和罗马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43年起, 伯里克利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执政期间,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方式产生;★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决定内政、外交、战争、和平等重大问题,  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能参加。伯里克利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并非他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其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二:①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 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③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④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⑤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 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⑥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基础。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 (1) 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是指古代哪个国家的制度?材料中的“★”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内容出自古罗马的哪部法令? 材料中的第①条的规定对哪一阶层直接影响最大?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亚里士多德。
四、材料解析题Ⅲ:(14分)
  • 27. 1世纪,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金钱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就是“救世主”。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材料二: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完善、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的产物,因此各级封臣拥有大小不等的政治统治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西欧封建主往往同时拥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二者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统称为领主权。封建主作为领主,对其领地(即封地)以内和附近的居民有许多行政司法权力,封建主利用这些权力控制和剥削农民。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出自这些封建主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他的生活方式,构成所谓“★”的主要内容。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骑士作为封臣必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他服务,甚至不惜为他付出生命。

    材料三:中世纪庄园法庭审判以习惯法为依据,通过参与裁判制的形式来裁决体现出了中世纪西欧尊重法律、法律至上的传统。在中世纪英国的乡村社会中,庄园法庭进行司法审判,管理公共事务,构成了乡村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国,庄园领主利用法庭管理庄园,实施各项权利保证领主在庄园中的地位;但是,习惯法的强大力量使农民能与领主对簿公堂,抵制领主的任意侵夺,限定劳役。农民根据法律取得了一些权利,虽说只是最低限度的权利,但也使农民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保护了自己的剩余产品,实现财富的积累。后来,英国逐步建立了王室法庭的最高司法审判权,庄园法庭走向衰落。10世纪初, 西欧地广人少,居民村落主要在庄园中,按传统法律和习俗生活。庄园间的相互影响几乎没有,经济生活自给自足。有经济交换,但风险极高,人口移动优于货物运送,另外庄园之间相似的资源也阻碍了有组织的市场的产生。缺乏有效的中央政治权威使得提供保护的义务变成当地的事务,庄园主的军事力量可以提供保护,因此庄园主成为解决争端的人选,实施当地法律和维护当地习俗。

    材料四:中世纪的西欧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吸引着农奴逃亡城市,城市由此不断得到发展。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金钱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

    材料五:《罗马民法大全》中有一则记载: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1. (1) 材料一中的“★”指的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内容,写出该材料中“★”指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裁决的主要依据,并指出当时西欧庄园的特点。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这些城市取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
    5.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民法大全》是哪四部法律文献的统称?
五、材料解析题Ⅳ:(10分)
  • 28.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诞生的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随后,后继者不断向外扩张,建立了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不但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 ★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 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的决定。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630年,★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 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大化改新借鉴的主要政治经济制度来源于中国的哪个朝代的制度?
    2. (2) 材料二中的“★”指的是谁?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出“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并写出材料中“▲”指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