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9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liàng)   蝉(duì)   恿(sǒng)     轻怕重(niān) B . 啬(lìn)     狭(ài)    然(chàng)    怪不经(dàn) C . 笑(nì)     干(hé)    恍(hū)       莽莽榛(zhēn) D . (shèn)   抽(yē)    谷(bǐ)       神采奕(yì)
  • 2. 下列各组中字词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嘹亮    倜傥    蹒跚    咄咄逼人 B . 憔悴    感概    温训    各得其所 C . 瘫痪    嗔怪    滑稽    花团锦簇 D . 徘徊    乞丐    缥缈    惊慌失措
  •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 , 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 . 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医生们表示,他们以后还要见异思迁 , 多参加这类有意义的活动。 C .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 , 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 . 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轻人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 4. (2018·天津)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 .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 .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 . 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C . 我因此得出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D .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朱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朝花夕拾》《野草》。 C .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著有小说集《聊斋志异》,世称他为“聊斋先生”。“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 D .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 7.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 . 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 . 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8. 下列对语法 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姑娘”“冬天”“碧绿”“发生”这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名词、形容词、动词。 B . “哪里”“他们”“怎 么样”“那儿”这些词都是代词。 C . “大公无私”“见利忘义”“见义勇为”“邵阳隆回”这四个词语都是褒义词。 D . “千米”“千克”“毫升”“个”“台”“只”都属于量词。
二、句子默写
  • 9.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4. (4)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5. (5) 刘禹锡的《秋词》一诗中一反常情,不写悲秋而明确表示爱秋的诗句是:
    6. (6)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
三、名著阅读
  • 10. 名著阅读。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

    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

    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

    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

    上述文字出自(作家)的小说《》。

四、综合性学习
  • 11.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某班拟开展“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2. (2) 班级文学社要选取一副对联悬挂在其阅览室,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宾至如归,稍安毋躁 B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C . 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 D .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五、诗歌鉴赏
  • 12. 阅读下面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 (1) 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 . 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 . 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 . 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恨和凄凉情景。
    2. (2) 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六、课内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恐前后受其)    ②屠自后断其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止增笑耳。

    3. (3) 对“其一犬坐于前”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犬\坐于前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其\一犬坐于前
    4. (4)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夫”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5. (5) 文章里的狼有什么性格特征?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 (1) 对上段文字的要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前线回来的人都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B . 指出不少自私自利的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真正的共产党员。 C .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D . 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2. (2) 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 . 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 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 . 文中用了三个双重否定句,其作用是:强调白求恩的精神感人之深。
    3. (3) 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形成鲜明对照。
    4. (4)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1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11 “再数数。”

    12 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13 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14 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15 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 (1) 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 (2) 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 (3) 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 (4) 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八、作文
  • 16. 文题:心灵深处的回忆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 17. 作文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

    请以“带着      ▲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补充完整题目;②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