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0-12-08 浏览次数:2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走红,其原因是因为剧情完成了对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询唤。 B . 能否在抓实中小学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关键在于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C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以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和无比精彩的赛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D . 为提升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同度、知晓度、参与度,当下,龙岩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垃圾分类”的行动热潮。
二、句子默写
  •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 (2) 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 (3) 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4. (4)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 (5)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7. (7) 何夜无月?。(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8. (8) 郦道元《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月1日上午,  甲  (A.宽阔  B.宽敞) 的长安街上,大军列阵,铁甲生辉!巍峨的天安门前,  ①   (A.jīn  B.jīng) 旗飘扬,举世瞩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并乘车检阅受阅tú   ②  (A.徒 B.跿)步方队和装备方队后, (A.声势浩大 B.气势磅礴) 的阅兵分列式拉开序幕。 
                          。(来源:《光明日报》2019-10-02)

    1. (1) 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3. (3) 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以雷霆万钧之势率先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

      ②响彻云霄的轰鸣声中

      ③9架直升机护卫着党旗、国旗和军旗

      ④20架直升机飞成“70”字样

      A . ②④③①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①④②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交代诗人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 .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C . “怜”喜爱之意,明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暗含诗人的思乡深情。 D . 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意境高远,风格纤细,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 (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然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九弟:曾国荃,字沅甫,号叔纯,是曾国藩的三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负势竞     上:

      鸢飞天者       戾:

      余亦不望   故:  

      人谁得而我哉   御: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B . 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C . 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D . 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

    4. (4) 甲、乙两封书信“说话”在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清晨,永不远去

    印桐

    一大早,便被母亲叫起。我有些不满,平常我是总要在床上多赖一会儿的。可当我迷迷糊糊的看到母亲紧绷的脸庞时,我好像一瞬间明白了什么,心隐隐的颤抖起来。

    村子里突然传出几声犬吠,我一激灵,坐直了身体。

    母亲平时是极宠爱我的。但现在,她看着我的眼睛,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严肃得令我害怕的声音说道:“我问你,你是不是真的不想呆在这儿了?”

    我动了动嘴唇,低下头没出声。我觉得我知道母亲来的原因,无非是来教训我。因为就在昨天,母亲眼中一向懂事的女儿,贴心的小棉袄,竟然学会了逃学,而理由仅是因为向往城市的生活,多次被拒绝后,想以此逼父母就范。

    我以为,自己是应该被母亲教训的。并且我还很感激母亲,因为母亲找到我的时候,并没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动手打我,而是一把把我拉回了家。母亲是动了怒的,从我被攥红的手腕和她红肿的眼睛就可以看出。可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进了屋子一整天都没出来。

    我始终不敢与母亲对视。我怕看到母亲的目光中有对我深深的失望。

    村子里的狗终于不再叫了,却显得四周更加寂静,我甚至听到了悠远的蝉鸣声。

    我终于忍不住抬起了头,母亲的沉默让我无措,我决定先求得母亲的原谅。

    可母亲打断了我即将出口的话,她只是又一遍的问着我,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城市里生活。

    我愣了一下,然后深吸了一口气,坚定地对母亲说道“是!我一直希望可以去城市里读书。”过了许久,母亲缓缓点了点头,我听见她带着很大的决心说了一个字:好。我惊讶得对上了母亲的眼睛,发现母亲深邃的眼睛里翻涌着不知名的情绪。她不再看我,转身离开了屋子。

    我站起身,内心挣扎地跟了上去,房子里却早已不见了母亲的身影。我有些焦急的冲了出去,呆呆地看着坐在台阶上沐浴着阳光,相互依靠着的父母。

    母亲望着家门前这一片小小的菜园,许久无语,只有紧紧锁住的眉头显示了主人的痛苦。父亲在旁边轻声安慰着:“我知道你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地方,早就有了感情,要不咱不走了,也许她只是一时感兴趣呢?更何况,去了那儿如果找不到工作 ,怎么活呢?”母亲摇了摇头,“我们俩谁不了解她那倔脾气?我怎么会为了自己耽误了她。无论怎么辛苦,对她好的,我都会为她争取到的。只是……只是我真的放不下这儿,真的……”

    在晨曦中,母亲眼里含着的泪水悄悄滑下,轻抚过她清瘦的脸颊,落在了用水泥铺成的台阶上。看着母亲颤动的双肩,我终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任凭泪水夺眶而出……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永不远去的清晨,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孩子面前咽下了所有痛苦和无奈,却坐在台阶上偷偷哭泣的样子……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 B . 全文以叙述为主,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 C . 文中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愤怒与彻底失望。 D . 本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都是通过回忆母亲的具体事例来表达主旨。
    2. (2) 母亲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她看着我的眼睛,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严肃得令我害怕的声音说道:“我问你,你是不是真的不想呆在这儿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我站起身,内心挣扎地跟了上去,房子里却早已不见了母亲的身影。(赏析加点词语)

    4. (4) 文章以“那个清晨,永不远去”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5. (5) 阅读下面一段链接文字,结合文章内容以及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2019年10月2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嘟嘟和妈妈携手进入手术室。经过20余名专家6个小时的奋战,患“短肠综合征”的嘟嘟换上了妈妈2米鲜活的小肠。家人与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为嘟嘟重返绿茵场圆梦。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电   ①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②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③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④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⑤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 (1) 下列对上则消息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头部分交代了新闻要报道的主要事件和事件所涉及的人、时间、地点。 B . 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均写到渡江军队数量,写法各不相同。 C . 正文由导语、主体、结尾三大部分构成,各部分安排得清晰明了,井井有条。 D . 消息用词准确,感情色彩鲜明,既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蔑视,又赞颂了人民解放军。
    2. (2) 文中第四句的描写有无必要?请作简要分析。
    3. (3) 这则消息有两处对比,请把它们找出来,简要说说它们是怎样对比的。
七、综合性学习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周冬雨、易烊千玺等演员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自10月25日上映以来,不到4天票房攻破6亿,豆瓣评分达8.4。影片中,胡小蝶、陈念等遭受校园暴力的“花季少年”令人心疼,再次唤起公众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关注。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题为《数字背后:结束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至少一次。

    (摘编自辛识平新华社客户端  2019-10-29)

    材料二:

    《中国教育报》 对2017年11月1日~2018年10月10各媒体报道的中小学欺凌事件(总件数为48起)主要发生地的分析图如下:

    材料三:

    学校欺凌现象,多发生在校园,却不只是校园问题;以暴力为主要表现形式,却又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各方参与、共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每一个“少年的你”才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来源:新华网  2019-10-30)

    2019年10月21日,在着眼于校园暴力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已提交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进行审议。

    (摘自九江网警巡查执法  2019-10-29)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电影《少年的你》把校园欺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 B .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C . 校园欺凌事件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已得到重视和解决。 D .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校外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
    2. (2) 阅读材料二,请简要分析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校园欺凌事件重演。
    3. (3) 结合材料三,完成情境对话。

      甲:看了《少年的你》,初中时在厕所被打的经历夜夜在脑海浮现。校园欺凌何时休?唉。

      乙:别叹气。前不久,未成年人相关法律修订草案已提交进行审议,相信,有了校园欺凌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控制。

八、名著阅读
  • 9.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1. (1) 填空题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书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又如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的

    2. (2) 简答题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红星照耀中国》)

      上文“大迁移”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写出作者斯诺在该书中对此事件的评价。

九、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中,一种平淡却不平凡的声音,根植在记忆深处。正如,尽管幸福迈着猫步,我还是听到了它的声音。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留只耳朵听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