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0-12-17 浏览次数:17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水何澹澹,。          (《观沧海》)
    2.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3) ,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二、诗歌鉴赏
  •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天净沙”是
    2. (2)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枯藤”两句写了游子的途中见闻。 B . “古道”句写了游子的悲凉境况。 C . “夕阳”两句直抒游子的心理感受。 D . 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咏秋景的情怀。
三、课内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 (1) 《咏雪》选自《》,文中的“谢太傅”是东晋的政治家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

      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

    3. (3) 翻译下面句子。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4. (4) 对“公大笑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 . 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 .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 . 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四、课外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应造屋

    高阳应将为室家 , 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 , 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粘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宣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注:①室家:房屋,房舍。②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③涂:泥。④拢:弯曲。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高阳应将室家

      ②今虽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3. (3) 高阳应造屋,匠人的主张是什么?
    4. (4) 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21亿年前的古老生命

    ①地球上最早的复杂生命起源于何时?生物学家一直以为是在6亿年前。然而,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把这个时间往前推进了15亿年,他们居然在非洲发现了21亿年前的多细胞生物。

    ②化石研究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迹象出现于35亿年前,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之后,地球生态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将近30亿年之后的寒武纪,也就是距今6亿年前,地球生物出现一次爆炸性演化,出现许多多细胞生物,生物进化由此加速。几亿年内出现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包括恐龙在内的各种生物。然而,不少人还是质疑这种爆炸式的生物演化,认为在那30亿年的时间内不应该只有单细胞生物,还有一些原始的多细胞生物。

    ③质疑归质疑,科学研究讲求的是证据。近年来,科学家逐步发掘出了一些证据。此前,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20亿年前的卷曲藻化石,这是一种多细胞真核生物。2008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普瓦提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非洲又有了新发现。他们在加蓬发现了一块独特的生物化石。起初,化石研究人员根据生物的组织结构初步认为,该生物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于6亿年前。然而,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这块化石的形成年代居然是21亿年前。

    是否是6亿年前的生物进入了21亿年前的石头呢?研究人员采用X射线扫描等手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这块化石的形成时间的确源于21亿年前。

    ⑤这些罕见的古老生物化石长度在10厘米到12厘米之间,堪称“大化石”。这些化石的总值也很多,有250多个。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其中的100多个,发现了多种形态类似的多细胞生物。研究人员艾尔·阿尔瓦尼说:“从远处看,这些化石像是具有不规则边缘的花式饼干。从近处看,这些化石有扇贝状外缘和辐射状条纹。”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探测器测定了化石中的硫同位素,并借助特殊设备绘制了标本的立体图像。结果显示,生物化石是多种组织的结合体,这进一步证实了化石中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⑥生命是从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开始演化出单细胞生物,然后再演化出多细胞生物的。多细胞生物是复杂生命的代表,只有演化出多细胞生物,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命才有可能出现。现有的研究表明,地球的大气层在大约24亿年前才开始出现氧气。由于氧气出现之初的大气层依然毒性很大,因此更加复杂的生物难以出现,这是起初生物演化比较缓慢的重要原因。

    ⑦目前,法国科学家还没有对新发现的古老生物命名,也不知道它们的归类。在21亿年前和6亿年前之间的15亿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地球大气演化到支撑多种复杂生命的出现真的需要15亿年吗?这目前还是一个谜。如果能了解清楚这15亿年“空白期”中所发生的事情,有关生物起源和演化历程的认识会更加清晰,人类探索外星生命也有了重要的依据。

    1. (1) 文章第①段所写内容有什么作用?
    2. (2) 文章第③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作用是
    3. (3) 文中第⑤段引用艾尔·阿尔瓦尼的话有什么作用?
    4. (4) 21亿年前的古老生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问句,意在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探究欲望。 B . 全文运用了逻辑顺序,全方位地说明了21亿年前的古老生命的特征。 C .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D . 文中加点的词语“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惟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祖母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 (1) 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类的月饼说起?
    2. (2) 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

      店主包月饼——()——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3. (3) 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
    4. (4) 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质。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5. (5) 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舔”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6. (6) 结尾处邻家的两个孩子“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如果你就是这两个孩子其中一员,回到家乡,见到“祖母”,你会说些什么呢?
六、综合性学习
  • 7.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1. (1) 请写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内容,如传统习俗、故事、传说、诗句等。(每个节日至少写出两项内容)

      端午节:

      春节:

    2. (2) 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项目:

      目的:

七、作文
  • 8.     同学们,时光如流水匆匆而过,在消失的岁月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留在了你的内心深处,令你难以忘记。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作文,提示和要求:600字左右;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