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泰州市泰兴市泰兴济川初中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0-12-28 浏览次数:1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金属锈蚀 B . 食物腐败 C . 汽油挥发 D . 光合作用
  •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矿泉水 B . 铜绿 C . 牛奶 D . 液态氧
  • 3. (2019九上·蓬溪期中) 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
    A . 二氧化碳 B . C . D . 氯化钠
  • 4. 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具有可燃性 B . 易挥发 C . 有特殊气味 D . 易溶于水
  • 5. (2020·绥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 . 直接焚烧秸秆    B . 增加绿化面积 C . 节约用水用电    D . 利用风力发电
  • 6.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加入块状固体 B . 过滤浑浊的水 C . 塞紧胶塞 D . 倾倒液体药品
  •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推理错误的是(   )
    A .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 水的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 8.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 . 动植物的呼吸 B . 醋的酿造 C . 有机肥的腐熟 D . 石蜡熔化
  • 9. (2020·泰州) 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22 B . 48 C . 70 D . 26
  • 10. 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只用水可生产出汽油 B . 化学既能生产出新产品,也能消除污染 C . 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 D . 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获取所需的能量
  • 1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水的三态转化 C . 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D . 光合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化学能转化为太阳能
  • 12. 某同学利用稀的双氧水和MnO2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③说明双氧水不能分解制O2 B . 步骤②③说明MnO2能分解生成O2 C . 步骤①③的研究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D . 实验能证明MnO2是反应的催化剂
  • 13. 下图是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简易流程的微观示意图。图Ι为净化后空气,主要成分为氧气和氮气(其他成分忽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 ”为氧分子, B . 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 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D . Ι→Ⅱ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
二、多选题
  • 14. 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品尝味道

    B

    区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氢铵

    加热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钻石 B . 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可用作灭火剂 C .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D . 液态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火箭燃料
三、填空题
  • 16.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 (1) 直饮水机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①对应的作用是(选填字母序号,下同),③对应的作用是

      A 杀菌消毒         B 过滤        C 吸附杂质       D 蒸馏

    2. (2) 生活中,硬水和软水可以用检验;可通过方法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3. (3) 今年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 (4) 19世纪中期,瑞典人发明了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氯酸钾、二氧化锰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产生白烟,火苗异常旺。试推测,白烟的主要成分是(写名称或化学式);写出此过程中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四、实验题
  • 17. 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仪器甲的名称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使用装置C时,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 (填C装置中的“a”或“b”)处,原因是。与C相比, B装置的优点是(答一点即可)。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③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④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气体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填序号)。

      a.反应物是固体;  b.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c.反应需要加热; d.气体不易溶于水; e.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f.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g.气体不与空气反应

    2. (2) 图Ι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a.冷却到室温

      b.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c. 红磷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3. (3) 有同学对此实验进行改进,用如图Ⅱ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 mL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约(填“40”或“10”)mL刻度处,原因是。改进后实验的优点(答一点)。
    4. (4) 下列有关过滤操作规范的是(填标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 18. 水在化学实验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离不水,试回答:

    1. (1) 图甲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防止,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 (2)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预先在集气瓶中盛满水(如图乙),目的是
    3. (3) 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图丙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4. (4) 如图丁是用“注水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观察到,说明装置不漏气。
  •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探究一)测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先检查装置(图甲)的,在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 VmL 呼出的气体,连接装置。

    2. (2) 打开弹簧夹,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 V1mL。
    3. (3) 实验测出,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用V、V1表示)。
    4. (4) (探究二)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如图乙所示,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丙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

      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填“X、Y或Z”)。

    5. (5) Y 的体积分数在 60s 之后逐渐减小,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6. (6) 实验中,200s 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
    7. (7) 小组同学认为空气成分中“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等,由此实验数据判断该认识是(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五、推断题
  • 20. 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在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C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B和E, E的固体俗称干冰, F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表示相互反应,反应条件略)。试回答:

    1. (1) A的名称是,请写出A→B+D反应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2. (2) F在D中燃烧的现象是
    3. (3) 请写出B+E→C的反应符号或文字表达式,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实验室常用检验气体E,其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为
    5. (5) 从微观角度解释:A、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