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大王庙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20-2021...

更新时间:2020-12-15 浏览次数:1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品红扩散 B . 冰雪融化 C . 铁生锈 D . 空气液化
  • 2.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 液氮作制冷剂 B . 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C . 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D . 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
  • 3.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猜想与假设 B . 反思与评价 C . 设计实验 D . 获得结论
  • 4.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液体加热 B . 点燃酒精灯 C . 量取9.5mL液体 D . 滴加液体
  • 5. (2016九上·达茂旗期中)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 . 等于8mL B . 大于8mL C . 小于8mL D . 无法确定
  •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3克氯化钠时,指针向左偏转,应减少氯化钠 B . 给物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 .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出现气泡就要立即收集 D . 用50mL量筒量取5.2mL水
  • 7. 下列各项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物质是(    )。
    A . 铁锈,墨水 B . 氯化钠,食醋 C . 液态氧气,二氧化碳 D . 洁净的空气,干冰
  • 8.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较大且性质稳定的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 9. 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 B . 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 .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味的气体
  • 10.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向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②向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③④②①⑤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④③②①⑤
  • 11. (2019九上·潮南期中)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    )
    A . 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B . 氧气和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C . 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 D . 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 12. (2018九上·大同期中)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 氧元素 B . 氧原子 C . 氧离子 D . 氧分子
  • 13. (2017九下·龙岗月考)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 . 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 .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 14.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B .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受热变大,遇冷变小 C . 湿衣服晒在阳光下容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 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 15.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 B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D .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二、填空题
  • 16. 现有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稀有气体⑤氮气⑥红磷六种物质,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入下列各题中的横线上。
    1. (1) 空气中含量较多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2. (2) 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物质
    3. (3)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4. (4) 通常用作保护气体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
    5. (5)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
    6. (6)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17. 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空气。
    1. (1) 从分类的角度: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2) 从实验的角度: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①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红磷燃烧停止,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至刻度处。实验结论是

      ②实验中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容积的 的原因可能是(写1点)。

      ③根据实验中观察到(填实验现象)说明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根据实验中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集气瓶容积的 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填“难”或“易”)溶于水。

      ④烧杯中水的作用是

      ⑤请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3. (3) 从环保的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

      A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 植树造林,防止发生沙尘暴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4. (4) 从组成的角度: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5. (5) 从应用的角度:工业上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常采用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 18. (2017·天津)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填数字).
    2. (2) 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 (3) 若E中x=10 时,则该粒子属于(填“原子”或“离子”).
  • 19. 如图A、B是氯、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C是一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 (1) 图C中X数值是;D,E,F中与C中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
    2. (2) 写出图B中元素形成离子的符号;D、E、F中表示离子的是(填序号)。
    3. (3) F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与B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20. 用元素符号填空
    1.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 (2)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 (3)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 (4) 体温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
三、实验题
  • 21. 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字母标号填在横线上:

    1. (1) 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三种用途的是(填字母标号,下同);
    2. (2) 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时,需要用
    3. (3) 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4. (4) 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5. (5) 能直接受热的仪器是
  • 22.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类型为。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 (3) 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氧气从(填“a”或“b”)端通入。
    4. (4) 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如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四、推断题
  • 23. 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试推断:

    1.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H,D
    2. (2) 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
五、科学探究题
  • 24. (2019九上·河源月考)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明同学用“双氧水”( 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 (1)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几乎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起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2. (2) 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3. (3)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4. (4)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5. (5) 反思: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果不好,反应速率较慢,可以通过改变水泥块来提高反应速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