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1-02-03 浏览次数:1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刻舟求剑 B . 滴水成冰 C . 钻木取火 D . 铁杵磨针
  •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 分类存放处理垃圾 B . 随意焚烧废旧塑料制品 C .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 B . 取固体药品 C . 点燃酒精灯 D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 4. 2019年是元素周期律发现150周年。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B . 氯的原子序数是17 C . 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 D . 氯属于非金属元素
  • 5. (2019九上·泰安期中)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柠檬pH(2~3) B . 橙子pH(3~4) C . 西红柿pH(4~5) D . 西瓜pH(5~6)
  • 6. 研究化学的发展史是我们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 .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D . 英国科学家波义尔通过敏锐的观察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 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 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B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 . 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 .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 8. (2019·青岛)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 . 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 . 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 9.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上述图示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 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单质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1:3
  • 10. 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 烧碱与纯碱—加酚酞试剂 B . 稀硫酸与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 C . 氮气与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D . 氯化钙与熟石灰—加入稀盐酸
  • 11. 若分别将浓盐酸和浓硫酸两瓶液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
    A . 溶液的质量减小 B .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 . 溶质的质量减小 D . 溶剂的质量增大
  • 1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 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C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 13.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操作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足量水,过滤

    B

    Cu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CuO粉末,过滤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D

    KNO3溶液

    K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向含有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滤渣中只有Cu和Ag B . 滤渣中只有单质Ag C . 滤液中只有Cu2+和Zn2+ D . 滤液中只有Ag+和Zn2+
  • 15. 现有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共5 ,向其中加入100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5 不饱和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   )
    A . 1.2 B . 12 C . 2.4 D . 4.8
二、填空题
  • 16. 化学用语是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 (1)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按要求从二氧化碳、氧气、铜、盐酸,氢氧化铁、氯化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金属单质:

      ②能供给呼吸的气体

      ③可用来灭火的气体

      ④一种易挥发的酸:

      ⑤一种难溶性的碱:

      ⑥一种可用作调味品的盐

    2. (2) 酚酞试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化学式为C24H14O4)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化学式为C2H5OH),通常是把酚酞溶解在酒精中配制酸或指示剂。

      ①酚酞由种元素组成;

      ②酚酞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③酒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④如下图所示,某密闭装置中放有两个烧杯,烧杯甲中是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气体极易溶于水),烧杯乙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稀溶液。一段时间后,乙烧杯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17.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化学科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化学改变世界,科技改变生活。
    1. (1) 从烧煤的绿皮火车到高铁,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高铁已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铁路上常用铝热剂对钢轨进行焊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反应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
    2. (2) 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3. (3) 我国在氢能汽车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了第四代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氢能源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三、科学探究题
  •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

    1. (1) 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反应发生时,可观察到装置A中锥形瓶内明显的现象是

      ②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至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③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填写序号)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燃料

      B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速率

      D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2. (2) 塑料方便袋的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他们所选装置按“氧气(含少量水蒸气)→C1→B→C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①仪器C1的作用是

      ②仪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若仪器B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如果仪器C2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④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C1 , 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之一)。

四、推断题
  • 19. 证据推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是KNO3和Na2CO3。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CuSO4和CuO或两者之一。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 (1) 气体C的化学式为,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色。
    2. (2) 蓝色沉淀F的化学式为
    3. (3) 溶液E中大量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4. (4) 固体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5. (5) 溶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填写离子符号)
    6. (6) 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综合应用题
  • 20. 种学家发出警钟称,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可能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4℃以上,要防止这个局面的出现,必须降低未来几十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也达成了这一全球性协议,旨在实现碳中和——让地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与其吸纳能力相当。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量增加,以下建议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填序号)。

      A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 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禁止乱砍乱伐

    2. (2) 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水冷的深海中贮藏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但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取含碳酸钙的石灰石25g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加入稀盐酸的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一条即可)

      ②当加入稀盐酸240g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③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