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0-11-22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ài)  热(chì)  然(qiǎo)  眼花乱(liáo) B . 责(jié)  教(huì)  息(zhì)   笔耕不(chuó) C . (chú)  唐(tuí)  秀(qì)    油光可(jiàn) D . 临(pīn)  侵(luè)  优(luè)   疲力尽(jīng)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十一黄金周,天南海北的游客齐聚北京,故宫景点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B . 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 , 就会有不法分子投机钻营,可能对用户构成伤害。 C .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所有急功近利的做法都会违背教育的原则。 D . 国庆节期间,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无不赞叹国旗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 3.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既可以检验我国民众的汉字书写水平,又可以使汉字文化得以传承。 B .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要以人为本,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C . 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D . 当前市教育局推行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情景默写
  • 4. 古诗文背诵与默写。
    1. (1) 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吴均《与朱元思书》)
    2. (2) 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用浩缈江水寄托愁思,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 (3) 《钱塘湖春行》中“”两句诗对春天草木的描绘,和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描写的季节相同。
三、字词书写
  • 5. 用正楷字抄写下面这段话。

    大道生万物,百态生自然。天地自然统归大道。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非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四、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
    1.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2. (2)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 . 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C . 因为它记录了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对共产党和红军情况报道很全面,但不十分真实客观。 D . 《红星照耀中国》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文中提到了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五、综合性学习
  • 7.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活动分“红旗颂”“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希望的田野上”“领航新时代”4个篇章,由主题表演、中心联欢表演、群众联欢和烟花表演组成。

    20时整,电报大楼响起悠扬的《东方红》乐曲,联欢活动正式开始。70束烟花光柱依次腾空而起,向天安门广场汇集。从建国门到复兴门,璀璨的烟花在广场上空燃起格外明亮的“70”字样。

    联欢活动接近尾声,几名学生从金水桥走入人群中,联欢的人们逐渐围上来,几万人合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加入到这次“史上最大快闪”中。

    1. (1) 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2. (2) 今年国庆期间,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根据你的见闻,描写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场景,要求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六、诗歌鉴赏
  • 8.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2)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七、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三峡(节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水经注·江水(节选)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经信宿 , 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江水又

      行者谣曰(

      途经信宿(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

    3. (3) 下面两句话各自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八、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1. (1) 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原文回答。
    2. (2)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 (3) 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

      “音乐厅”:

      “戏剧场”:

    4. (4) 文章首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11.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野菊花

    ①深秋时节,和朋友一起到太行山中的真谷寺一游。下车,我们就是一惊,只见漫山遍野的金黄战胜了一路的萧条。

    ②初春时节,我也曾到这儿游玩,那时的植物刚刚吐出嫩芽,整座大山隐约透出种亦绿亦黄的颜色,生机勃发,欣欣向荣。难道那时的黄能持续到现在?

    ③拾阶而上,一阵山风吹来,就有一股浓郁的香没头没脸撞了过来 , 勾人魂魄,让人忍不住加快脚步去探个究竟。等我走到近前一看,呀!原来是野菊花。

    ④放眼望去,野菊花把整个山坡都涂成了金色,山风一吹,也有些许繁闹,但细细去品,每株、每枝、每朵,却无不写着深秋初冬“黄花瘦”的味道,特别是那花,像极度浓缩了的向日葵,站在纤细枝干上,颤颤巍巍。不知名的野草叶已变成了红色,荆棘也已只剩下了冲天的尖刺,它们和野菊花呼应着,更显得野菊花黄得夺目。

    ……

    ⑤徜徉在野菊花的海洋中,呼吸着自由自在的味道,虽说没有“案头九月菊花肥”的感觉,但在这里我却从野菊花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这韵味是什么?我的提问引起了朋友的思考。朋友认为是健康。我想是的,这野菊花每天聆听着山风、吸吮着山露,明目、清热、祛火的功效肯定比人工种植的菊花更好。在这里呼吸一下,会比喝一天菊花茶还有效果,但这并没能表达出我对野菊花的全部感受。

    ⑥我们沿着野菊花簇拥的小道,闻着花香,向山上攀爬。不知不觉又转过了几道弯,野菊花渐渐变得稀疏起来,它与野草为伴,相互交织,促膝交谈;它与枯藤为伍,列立两厢,迎来送往。

    ⑦来到真谷寺前,仰望壁立的高山,敬瞻古老的石刻,静思信徒的坚毅,畅饮清冽的甘泉,不经意间野菊花又闯入了眼帘,三株、五株,稀稀疏疏,虽没有了山坡上的热烈,但他给人的韵味还在。

    ⑧信步来到野菊花身边,拈上一朵,嗅上一嗅,特有的菊香沁人心脾,初春我怎么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呢?凝思良久,我终于明白了,在这荒野之中,野菊花再普通不过了,寒冬,它潜藏大地在薄土中蕴积着力量;初春,它悄悄萌发不与百花争春;炎夏,它淹没在一片绿色中甘作陪衬;唯有到了深秋,百花落尽,它才在深山中独自开放起来,清苦而不怨恨,怒放而不争艳,香郁而不张扬。

    ⑨透过手中的野菊花,眼前就是斑驳的南北朝摩崖石刻,历经千百年的风吹日蚀、人为破坏,他们虽已有点面目全非,但他们或威严或慈祥或圆润或坚挺的面孔与身姿仍屹立在峭壁之上,向游人传递着一种信仰、一种哲学、一种智慧。

    ⑩不时有游人从身边走过,我不禁想,在这千百年的变迁中,是谁长久来陪伴这大山中的佛像呢?除去清风明月,恐怕就要数这年复一年盛开着的野菊花了!也许正是它们与这些佛像结缘久了,才有了那样的好品行,而这品行又是多少人参禅打坐、清行苦修苦苦追求的呢!

    ⑪想到这儿,我猛然明白了刚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是什么了。野菊花其实就是山中的禅师,它用它年复一年的生长盛开,来启迪游人的智慧,消除游人的烦恼。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今天我来到这儿才有了神清气爽、心胸开阔的感觉,才让我流连于此忘却了烦恼!

    1. (1) 你认为第③自然段“一阵山风吹来,就有一股浓郁的香没头没脸撞了过来”一句中的“撞”字妙在何处?说说理由。
    2. (2) 文中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它与野草为伴,相互交织,促膝交谈;它与枯藤为伍,列立两厢,迎来送往”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最后一自然段“我猛然明白了刚才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是什么了”,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野菊花身上有着哪些韵味?
    4. (4) 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的启示。
九、作文
  • 12. 作文。

    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同在一个城市;同在一个小区、校园或者班级,同学同行,但我们不一样,你有你的特点,我有我的个性。

    请结合自身的经验,以“不一样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自选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③不抄袭他人作品,字数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