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期...

更新时间:2020-12-01 浏览次数:2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2. (2)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用“。”一句概述的事例论证了“死于安乐”这个看法。
    3. (3) 争渡,争渡,。(李清照《如梦令》)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中国历史的苍穹中,大唐是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她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一场名为“大唐风华”的博物展,参观者(甲)(络绎不绝 连绵不断)。此次展览的展品既有刻精巧的法门寺地宫珍宝,也有展现唐代风俗的壁上丹青,还有呈现胡风汉俗的三彩陶俑和多元共存的宗教文物……每一件展品无不(乙)(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回望大唐,我们发现,那里不仅有催马战犹酣的潇洒英姿,持戈卫社稷的壮怀激烈,从业不倦dài的踏实勤勉;也有长安集市多喧xiāo的市井画面,万国衣拜冕旒的昂扬气象,汇集四方奇风异俗的博大胸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唐风华虽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是那种乐观向上、自信开放的时代精神,那种勇立潮头、敢于创造的奋进精神,那种融汇天下、择善而从的包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文化基因的突出特征。大唐风华不仅在过去对民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

    1. (1) 根据注音,在田字格内用规范的正楷书写汉字。

      ①倦dài    ②喧xiāo

    2. (2) 对文中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刻lòu  衣guān B . 刻lòu  衣guàn C . 刻lóu  衣guān D . 刻lòu  衣guàn
    3. (3) 根据语意,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B . 络绎不绝  巧妙绝伦 C . 连绵不断  惟妙惟肖 D . 连绵不断  巧妙绝伦
    4. (4) 根据语意,在首段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同时以旺盛的吸引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分

      ②以强大的凝聚力继承了中国商周秦汉文化的优良传统

      ③以惊人的创造力成就了影响广泛、绵延至今的盛唐文化

      A . ②①③ B . ③②① C . ①②③
    5. (5) 根据语意,对尾段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效果 B . 在今天乃至未来也将发挥着重要的启迪和激励作用
三、综合性学习
  • 3.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0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刚刚揭晓。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Arthur Ashkin,Gérard Mourou,Donna Strikland,由来自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学家共同分享,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明。

    亚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所发明的光镊及其在生物系统领域的广泛应用”,亚瑟·阿什金来自美国贝尔实验室;另两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他们所开创的高强度,超短波长激光产生方法”,吉拉德·毛罗(Gérard Mourou)来自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多娜·斯特克兰德(Donna Strickland)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激光物理学革命性发明。激光物理通过新的装置可对非常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实现难以置信的快速进程,先进的精密仪器正在开辟未知研究领域,并应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

    科幻已经成为现实。光镊或光钳使得我们可以利用光束作为工具,去进行观察、转动、切、推或者拉的动作。在许多实验室中,光钳被广泛用于对生物过程的观察,比如蛋白质,分子马达,DNA或者细胞内部活动。

    1. (1) 请根据这则新闻的内容,给它拟写一个简洁的标题。
    2. (2) 文中为什么说三位科学家的发明是激光物理学革命性发明?请概括主要原因。
四、诗歌鉴赏
  • 4. 阅读《饮酒》,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歌第二句中的“车马”是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B . “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 . 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诗人的心境。 D . 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2. (2) 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五、课外阅读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又年余后,窘甚。有故人马正卿者哀之 , 于郡请故营地,使躬耕,始营东坡;盖取乐天在忠州时有东坡种花诗,遂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焉。

    东坡旁有废圃,筑堂曰雪堂,因绘雪四壁无容隙,自书“东坡雪堂”四字榜之。前有细柳,后有微泉。堂下种桃花茶、丛菊;门外种枣、栗、苍松、黄桑,郁然茂盛。作坡塘,陂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养一牛。牛偶病,医不能治;妻季章多智,曰:“此牛发斑法宜啖以青蒿粥。”试之立愈。子瞻大喜曰:“汝乃能作牛医耶,吾真堪为老农矣!”

    (选自袁中道《次苏子瞻先后事》)

    【注释】①窘:窘迫,贫困。②发斑:产生斑块的病症。③啖(dàn):吃,给……吃。

    1.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
      A . 又年余后,窘/急湍箭(《与朱元思书》) B . 吾真堪老农矣/温故而知新,可以师矣(《论语》) C . 茂盛/欣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D . 之曰东坡/山不在高,有仙则(《陋室铭》) E . 养一牛/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故人马正卿者哀之。

      ②法宜啖以青蒿粥。

    3. (3) 选文中苏轼自称为“老农”,在同一时期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自嘲为“闲人”,请分别结合内容说说他当时有怎样的心境?
六、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

    1. (1) 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 (2)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用于绘画。

    4. (4) 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 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注释】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 (1) 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 (2)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4. (4) 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七、名著阅读
  • 8. (2019八上·天台月考)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分析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

    材料三:《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9. 《昆虫记》被誉为“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如果你向朋友推荐这本书,请写出两点推荐的理由。
八、作文
  • 10. 许多学校张贴着“敬、静、竞”的标语,每一个字蕴含着学习、生活的态度。请任选一“jìng”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②文体自定,不少于550字。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1. 请你以“把     ▲      留在心中”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②文体自定,不少于550字。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