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20 浏览次数:1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学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1)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各题。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10月1日上午,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场盛况空前的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喜悦的豪情在广场上情绽放。

      响彻云的轰鸣声中,29架直升飞机,以雷霆万钧之势率先从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当飞机的轰鸣声还在耳畔回响,当人们的目光还在不停首眺望,仪仗方队沿着先辈的足迹,踏着胜利的节拍,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穿过战争与和平的峥嵘岁月,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任务,陆军方队、海军方队、空军方队以排山倒海之势相继走来,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紧随其后的是32个装备方队,他们以崭新的阵容接受检阅。一辆辆坦克披坚执锐,一枚枚导弹昂首向天,展示着这个由580台(套)地面装备组成的钢铁巨阵所向披靡的气

      古老沧桑的中华民族,久经风雨的伟大祖国,在这场举世关注的阅兵盛典中焕发出胜利与自豪的荣光。

      ①依次给这几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情(qīng)首(qiáo)     B.情(qīng)首(qiào)

      C.情(qǐng)首(qiáo)     D.情(qǐng)首(qiào)

      ②在这几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霄    ②慨  B.①霄    ②概

      C.①宵    ②概  D.①宵    ②慨

      ③请为这篇消息拟一个标题(15字以内)

    2. (2) 几位同学观看了国庆阅兵之后,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在观后感中写下的句子,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官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山倒海般地走过天安门广场。 B . “首长好!”这口号像惊心动魄的响雷,长久地在天空回荡。 C . 透过电视,我们看到整齐划一的解放军队伍和各类先进的武器装备,此时的心情真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D . 这次的阅兵给世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仅展示了我国的科技军事力量,更树立起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
    3. (3) 学校准备组织“我和我的祖国”演讲比赛,请你完成各题。

      ①在大漠荒原,驰骋杳无人烟的戈壁滩,我知道了祖国疆域的广大辽阔;在丝绸之路,脚踏外贸交易的通道,我通晓了祖国文化的悠久灿烂;在塞外长城,抚摸(甲),我懂得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坚强。

      ②________,也曾有那圆明园屈辱的烈火,也曾有那东亚病夫耻辱的悲愤,内忧外患,岁月蹉跎,人们在黑夜里苦苦等待。

      ③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东升的太阳,一个(乙)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苦难的祖国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①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城墙的累累弹痕  (乙)摧枯拉朽

      B.(甲)城墙的累累弹痕  (乙)振聋发聩

      C.(甲)弹痕累累的城墙  (乙)摧枯拉朽

      D.(甲)弹痕累累的城墙  (乙)振聋发聩

      ②此次活动已邀请到资深记者李女士担任评委,现请你将本次大赛的时间、地点电话告知她,下面表述最准确、语言最得体的一项是

      A.9月15日下午两点,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演讲比赛,请您参加。

      B.李女士,您好!届时请您参加9月15日下午两点举行的演讲比赛,期待您的莅临!

      C.李女士,您好!9月15日下午两点,演讲比赛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诚邀您光临指导。

      D.李女士,您好!9月15日下午两点,演讲比赛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您必须准时达到现场!

      ③为第②段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贯通。

二、句子默写
  • 2. 默写
    1.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2) 困于心,,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3)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
三、诗歌鉴赏
  •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1) 《雁门太守行》和《使至塞上》内容上都与边塞战争生活相关,前者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惨烈,并借用典故表现士兵的精神;而后者则侧重记述出使边关途中所见所感,借和归雁自比,表达出自己的飘零之感。
    2. (2) 西方油画擅用丰富厚重的色彩描绘画面,中国写意画则用简练的笔法表现意境,有人认为《雁门太守行》更像是西方的油画,而《使至塞上》则是中国的写意画,任选其中一首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四、对比阅读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往送之门,之曰                必敬必 B . 得志,民由之                   未复有能其奇者 C . 天下之广居                    面山而 D . 顺为正者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贫贱不能移。

    3. (3)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B .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4. (4) 结合下面材料,说一说文天祥是否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标准。

      (材料)

      至潮阳,见弘范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 , 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注释】①[弘范]元军元帅。②[崖山]地名 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④[捍]保卫⑤[上]皇上

五、名著阅读
  • 5. 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本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你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说说你对“有趣”和“有益”的理解。
  • 6.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搜集和整理的材料,请你完成各题。

    1. (1) 上图是路线图。它正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这本书中写到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2. (2)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请结合书中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谈谈原因。
六、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长亭古韵

    ①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②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汉书》上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其作用是管理治安、诉讼等事务。汉高祖刘邦就做过“泗水亭长”。另外,在边境上,还有一种“亭候”,是负责监视敌情的。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但是,亭子专指建筑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确考。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概括起来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③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西晋祠的不系亭。取《庄子》中“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之意。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便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④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间、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⑤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1. (1) 阅读文章,说一说“长亭古韵”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2. (2) 文章第②段中连续举了《世说新语》中“新亭”,《兰亭集序》中“兰亭”的例子,删掉一个例子可不可以?说一说你的理由。
    3. (3) 社区正在为小区附近的公园里新建的一座凉亭征集名字。请你依据下面对亭子及其周边环境的介绍给亭子起一个美好的名字,并参照文章第③段中的相关内容说一说你起此名的原因。

      介绍: 此亭位于园中叠石高台之上,是观景的最佳之处。亭边植有数株垂柳,每到春季,柳发新芽,站在亭边仰视,真有“万条垂下绿丝绦”之感。深秋时节,在此附身往下看,还可以看到亭下水塘中的残荷,也是别有一番韵致。

  • 8.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村访酒

    梁衡

    ①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的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②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酒厂。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但现在已荡然无存。可是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甲 

    ③来参观的人,一般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喝酒,二是看酒。先品其味,再看它的由来。餐厅是蛮别致的。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最醒目的是郭沫若手书的那首“杏花村里酒如泉”诗。墙脚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着“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柜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一点淡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的恬静。原来我国的名酒有四个香型,即:浓、酱、清、复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装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贵州的“茅台”,是清康熙年间,一个山西盐商传去的。陕西的“西凤”,是“山西客户迁入,始创西凤酒”,至今我国不少地方的酒名中,仍带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见其渊源。

    ④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这些原料及工艺看似很粗糙,甚至还有点不卫生之嫌。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是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双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一万三千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呆上二至四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这套工艺大约酿酒之初即如此。每参观至此,客人们都会问,那粗瓷大瓮难道不可以换成水泥池或搪瓷罐吗?那丑陋的大甑不可以换成工业蒸馏塔吗?换是可以的,也确曾换过,但是那汾酒也便不是汾酒了。这些粗则粗点、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得仔细。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上空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却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全身的解数,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笑,神秘、自豪、得意。这汾酒一九一六年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的八大名酒。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

    ⑤当你走完全部生产线,在包装车间里对着透明胶管中那一股股急喷出来的、晶莹的酒泉,看着它迅速注满了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时,你又一次惊异于这酒的纯了,纯得像山泉。这泉不知来自多么深的地层,经过了多少砂石、岩层的过滤,终于溢出地面,在杂花野树与茂林修竹的覆蔽下静静地流淌。这实在是它的魅力,它的奥秘。

    ⑥喝过酒,也看过了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大院,取名曰“醉仙居”。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泥塑的黄牛从山脚处转来。牛背上牧童横笛,牛后山石上有碑,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环院,南北为客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西侧为陈列室,里面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词。这时,虽主人已在房中泡好热茶,连声招呼客人休息,但人家却总在院中留连。不错,人们是为访酒而来,但要是这里没有这些酒外之物,那种酒何处没有?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实在是要来品味一下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的长城上远眺,在故宫大殿前的柱础旁沉思。

    ⑦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                乙 

    1. (1) 文章围绕“访酒”展开叙述,请概括文章③-⑥段作者“访酒”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 (2) 下面两个句子是从文章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将其还原到文章甲乙两处。

      ①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

      ②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填写序号即可)

    3. (3) 本文的语言生动、细腻,请结合第③段中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4. (4) 杏花村酒拟在第二届“进博会”上隆重展出,现征集广告语,请结合文章内容为其拟定一条广告语,要求语言简洁,体现杏花村酒的特点。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浓缩定格:因岁月久远而泛黄的帮病人缴费的单据,与她少年时代几乎全优的成绩单,静静陈列在一个小小的玻璃柜里。此外还有一生各个阶段的证件、证书,只是,没有结婚证。

    ②她是林巧稚(1901—1983),离开这个纷扰世间,已经32年。

    ③羊年春节的鼓浪屿,游人如织。林巧稚纪念馆毓园,如一朵花儿,静美绽放在这个以钢琴、步行、故事等闻名的小岛上。而我也因为那尊美好的汉白玉雕像,以及园外以翻开的书籍状呈现的金属牌上镌刻的一些林巧稚的生前语录,渐渐对她生出了几分好奇。身为历史学者的爱人对我说: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对林巧稚有微辞?

    ④是啊,对身为名人的她,几乎查不到有任何人说她“坏话”的文字记录。这无论对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林巧稚做到了,为什么?答案在一些零零碎碎的叙述与小事里,徐徐展开。

    ⑤即便是在春节假期,鼓浪屿的图书馆也是开放的,而且对我们这样随性的游人也不设门槛,不需任何证件就可以入内自由阅读。我在一本有关鼓浪屿历史的书里读到一个细节,此事折射了林巧稚无私奉献的品格。当年林巧稚与一个师范的女同学一起远赴上海考点去考协和医学院,在考试进行中同伴突发急病,林巧稚毫不犹豫地搁笔救人,放弃了考试。考官感于巧稚的忘我与奉献精神,经过一番曲折,再加上林巧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终为她争取到了破格入学的机会。

    ⑥林巧稚一共在协和医学院学习了8年,直至拿到博士学位(她当时拿的是协和医学院的毕业证书与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两者应该类似于如今的“联合办学”)。毕业那年,林巧稚获得了那一届协和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这是一个外籍教会医生捐出全部财产设立的奖项,每届毕业生只有一人可获此殊荣。林巧稚不仅学业极为出众,且在课余热心公益、为人无私忘我,故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和当届的获奖资格。

    ⑦在很多事情上,金钱确实是一个试金石,可以试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品性。林巧稚及其家人的可敬,在这方面也得以体现。当时协和医学院的学费较为昂贵,学程又长,而林巧稚的父亲在她学业中途辞世。林巧稚的兄长继承了家业,同时也继承了父亲对林巧稚的责任,继续供她上学直至拿到博士学位。林巧稚在工作后,自然而然地予以回报,尽管自身的职位和单位历经变化,甚至在协和医院一度关闭期间还曾自开诊所,她都毅然决然担负起了兄长的4个孩子在北京求学的所有费用。

    ⑧一生未婚的林巧稚还做了许多令人感佩的事。她从工作开始,就请人列出了鼓浪屿需要资助的亲朋名单,她按人头每月寄生活费,一直到辞世。如果说这些事情还与亲缘相关的话,她为不相识的贫穷病人付医药费的事例则难以计数。另外,她辞世时的遗嘱有三项内容,“三万元积蓄捐献给医院的托儿所。遗体供医院作医学研究用。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⑨林巧稚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人,若用图景形容,恰如“海上生明月”。我其实不太相信那个“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超过5万个”的传扬已久的数字,但因她而得到平安与福报的人,则何止千千万。在事业上,她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医学上苦心孤诣、好学不倦、不断精进;在精神方面,她也只做一件事,舍一己私利去救助与帮助他人,一生通透完美如琉璃。

    ⑩林巧稚年轻时的照片,面容姣好、明眸善睐,真的很美。可以想见,当年她的追求者不会少。但她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我想我们其实不够了解她,这个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睡前读物几乎全为英文书籍的大夫,她将一生的使命定位为治病救人,豁出了自己的全部。

    ⑪这样的人是天使,即便是内心最黑暗的人,也难以找到她人性里的弱点,因此我们也几乎找不到旁人说她是非的言辞记录。不过我想,却有一个灵魂会为她难过心疼,为她一生奋斗不息、忘记了停歇也忘记了自身而悲伤,那就是她那因患宫颈癌而早逝的母亲。每一个母亲,内心深处都不愿儿女一味燃烧自己去温暖世界,活成一尊完美的雕塑,却没有可以小声叹一口气的小小家园。

    ⑫鼓浪屿上的鲜花常年盛开,纪念馆里的陌生人拈花微笑,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林巧稚,永远不会再回来。

    1. (1) 文章记述了林巧稚的一些典型生活片段和主要事迹,请依据文章⑤—⑧段内容填空。

      ;她因为学业出众、热心公益而获得赞誉和荣誉;;她资助亲属和陌生的病人;

    2. (2) 关于本文题目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林巧稚:一生只做一件事”,另一种是“一个真正美好的人”,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3. (3) 文章在结构上有很多前后呼应之处,比如文章从林巧稚纪念馆写起,文章结尾又以在纪念馆的游人收束,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请你再举一处。
七、作文
  • 10. 题目一:

    本学期,同学们参加了不少活动。社会综合性实践活动让你走出了校门,近距离地观察和融入生活;专题学习探究活动让你聚焦于某一方面,自主地去设计和实施活动方案……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一定能增强你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活你的创造力……

    请你以“在……….活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记述你参加活动经历和感悟。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1. 题目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你发挥想象,以“画蛇添足”为题目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个故事。

    (材料一)

    有祠者 , 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 ,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楚]楚国。②[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③[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④[卮]古代酒具。⑤[亡]失去

    (材料二)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