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

更新时间:2020-11-17 浏览次数:36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18八上·鄞州期中)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猴子上树 B . 月亮在云间穿行 C . 水温上升 D .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
  • 2. 某同学步行的速度约为1.2米/秒,他从家步行到校门口所需的时间约10分钟,则他家到校门口的路程约为(     )
    A . 12米 B . 72米 C . 720米 D . 1200米
  • 3. 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静止,则木箱受到的力有(     )

    A .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 . 重力、支持力 C . 重力、压力、支持力 D . 重力、压力
  • 4. “力的三要素”告诉我们,力不仅有大小、有作用点、还有方向。下列有关力的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 .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质运动方向相反  C .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表面垂直 D .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恢复原状
  • 5. 如图所示,用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

    A . 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B .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 C .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D .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 6. 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是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 . 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 . 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 . 图丁表示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 7.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     )
    A . 车胎 B . 车把     C . 车轴 D . 脚踏板面
  • 8. 连通器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 . 茶壶 B . 船闸     C . 活塞式抽水机 D . 下水道存水管
  • 9. 在《运动与力》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活动,这是发生在短时间内的三个瞬间的情景,下列对这三个情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a)中的硬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 图(b)中的硬卡纸受力向右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 图(c)中的硬币只由于惯性落入杯中 D . 弹硬卡纸时手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10. 在做“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要做这项研究,可选取下图中的两个实验是(     )

    A . 甲与乙 B . 甲与丁 C . 乙与丙 D . 丙与丁
  • 11. 下列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具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
    A . 啄木鸟的喙 B . 骆驼的脚掌 C . 鳄鱼的牙齿 D . 蚊子的口器
  • 12. 在《运动与力》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实验: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的小钢球,在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在其原先运动轨迹的侧面放置一条形磁铁,小球会向磁铁方向偏转,小球沿曲线从A点运动到C点。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小钢球在桌面上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作用力 B . 磁铁对小钢球没有作用力 C . 力可以改变小钢球的运动方向 D . 力可以使小钢球发生形变
  • 13. 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次实验中,小桌对海绵压力的大小相等②甲图中小桌对海绵压力作用的效果比乙图中的明显

    ③甲、乙两次实验,说明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④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可以将乙图中的砝码取下来,并将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甲图中的对比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     )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亚里士多德 B . 伽利略 C . 帕斯卡 D . 托里拆利
  • 16. 下列有关量表示的物理意义错误的(     )
    A . 1m/s表示的意义是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B . 1Pa的意义是物体在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1牛的压力 C . 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 , 表示的意义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00千克/米3 D . g=9.8N/kg表示的意义是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牛
  • 17. 如图所示,将瓶内的气球口外翻套住瓶口,从抽气口抽气,观察到气球变大。当停止抽气并封住抽气口,此时气球仍能保持膨胀状态。假设抽气前后气球内的气压分别是p1、p2 , 瓶内的气压分别是p3、p4 , 大气压强为p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1=p2=p0>p4 B . p3=p4<p0 C . p1=p3 , p2=p4 D . p1=p2 , p3=p4
  • 18. 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   )
    A . 缩短加热时间 B . 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C . 降低炉火的温度 D . 将糖汁密封在高压锅内加热
  • 19. 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     )
    A . 质量减半,密度也减半 B . 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  C . 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 . 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 20. 有些漫画富有哲理,又蕴含科学知识。如图所示,一块一半伸出地面的木板上站着甲、乙两人,人与板均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对板的压力一定等于乙对板的压力 B . 当乙踢甲时,乙对甲的踢力和甲对乙的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若甲被踢出板,板会逆时针转动,乙因此坠落 D . 若甲被踢出板,是因为甲的惯性小于甲受到的踢力
二、填空题(第21~24题每空1分,第25~30题每空2分,第31题每小题2分,共41分)
  • 21.   7.2千米/小时=米/秒,1克/厘米3 =千克/米3 ,1标准大气压 =帕斯卡。
  • 22. 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小科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图,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 23. 人们佩戴智能运动手环,用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图a中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手环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该佩戴者在操场上进行慢跑锻炼,智能手表记录情况如图b所示,则慢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m/s。

  • 24. 在《压强》一课中,教材设计了“手指顶铅笔”这一活动(如图甲所示):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此时铅笔静止。

    1. (1) 此时铅笔对左手的压力和对右手的压力(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2. (2) 实验中两食指感受完全不同,原因是       (填符号)。
      A . 相同大小压力,受力面积不同 B . 相同受力面积,压力大小不同
    3. (3) 如果把图甲改成图乙的方式压铅笔,(填“能”或“不能”)验证“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 25. 在《二力平衡条件》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在一块正方形轻质木板两对角位置打上两个小孔A和B,并在A和B间画一条对角线。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分别对木板施加力。

    1. (1) 现在由一位同学用手按住木板,另两位同学拉住弹簧测力计对木板施加力,力的方向如图所示,拉力大小保持相等;当按住木板的同学放开手后,可以观察到木板  。
    2. (2) 两位施加力的同学继续用力使得木板再次静止,此时可以发现这两个力的方向
    3. (3) 两位施加力的同学继续保持用力状态,原来按住木板的同学两次将木板按住,并设法用刀具沿另一条木板的对角线将木板一分为二,放手后,木板两部分立即分离,此现象说明要使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必须 。
  • 26.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3s时,物体处于状态(填”匀速”、“加速”、“减速”或“静止”), 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

  • 27. 如图所示,悬挂于O点的轻绳下端系有小球,不计阻力,它在竖直平面内的A、B之间来回自由摆动,当小球从A点摆动到B点时,若绳子突然断裂且一切外力均消失,则小球将 (选填“保持在B点静止”、“沿BD水平向右匀速”、“沿BE竖直向下加速”或“沿BC斜向上减速运动”)。

  • 28. 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由此推知,两液体密度关系是ρ ρ , 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p(均选填“>”、“<“或“=”)

  • 29. 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   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在冬天时,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转为阴雨天气。这是因为此时的大气压(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小科家住33楼,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在电梯上升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内的液面将(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30. 据图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中硬纸片不会掉下的事实是存在的证据。
    2. (2) 把甲装置旋转任意角度,纸片都不会掉下来的事实证明了 。
    3. (3) 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硬纸片的重力忽略不计),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 31. 作图题。
    1. (1) 一木块放在斜面上,对斜面产生12N的压力,请用力的图示表示出这个压力。

    2. (2) 在运动会上小科用力扔出了实心球,不计空气阻力,作出实心球在空中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8分)
  • 32. 小强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双面胶把一个100g的砝码固定在50cm长的一块弹性薄钢片上,将钢片的左端固定在桌子的一端;接着缓缓抬起钢片右端,使其与水平方向成一定夹角;继续抬高右端,增大钢片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现象依次如图甲、乙、丙所示。

     

    1. (1)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大小的。
    2. (2) 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随斜面倾斜程度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若继续增大斜面倾斜程度,直到斜面与水平方向垂直(如图丁),则物体对斜面压力为N。
    4. (4)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再提一个猜想:
  • 33.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 

     

    1. (1) 实验中观察确定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大小。
    2. (2) 乙图表示小车从相同高度自由下滑时,在不同水平面运动时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你认为图像C对应的水平面特点是:
  • 34.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1) 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2. (2) 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
    3. (3) 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        
      A . 酒精(ρ酒精=0.8×103kg/m3 B . 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 C . 盐水(ρ盐水=1.1×103kg/m3 D . 红墨水(ρ红墨水≈1.0×103 kg/m3
四、简答题(第35题3分、第36题4分、第37题8分、第38题6分,共21分)
  • 35. 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中,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活动:双手轻轻捏住一张纸,将它放在下嘴唇底下,然后沿着纸片的表面用力吹气,纸片被“吹”了起来。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 36.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全国各地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小科坐在回慈溪的小汽车上,他看到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的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示意图,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已知监测点A、B相距25km,一辆小汽车通过监测点A、B的时间如图乙所示。

    1. (1)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汽车在标志牌到慈溪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2. (2) 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汽车在测速路段是否超速?
  • 37. 如图为某款“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930g。它“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它就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请回答:

    1. (1) 当它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2. (2) 擦窗机器人的擦试速度是2500cm2/min,要擦完3m2的窗玻璃需要 min。
    3. (3) 该机器人工作时受到的重力多大?
    4. (4) 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1.2×10-2m2 , 若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60N,则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强多大?
  • 38. 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科学小组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及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将测量得出的5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并将实验数据用图像表示。试求:

    液体的体积V/cm3

    5.8

    7.9

    16.7

    35.1

    38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10.7

    12.8

    21.6

    40.0

    1. (1) 液体的密度;
    2. (2) 表格中空白处的值为多少?
    3. (3) 某同学描绘了质量(m)随体积(V)变化的图象,其大致情况应如下图中的 所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