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22 浏览次数:2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7九上·合肥期中) 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在甲骨上刻文字 B .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 用石块修筑长城
  • 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氯化钠 B . 干冰 C . 金刚石 D .
  • 3.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 空气 B . 液氧 C . D . 青铜
  • 4. 下列厨房常见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 . 食盐 B . 面粉 C . 菜籽油 D . 辣酱
  • 5. 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错误的是(   )
    A . 药匙 B . 坩埚钳 C . 长劲漏斗 D . 烧瓶
  •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氧化铝:Al2O3 B . 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C . 3个氧原子:O3 D . 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7. (2020·北京) 为预防骨质疏松,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

    A . B . C . D .
  • 8. 下列化合物中铬(Cr)元素呈+6价的是(   )
    A . Cr2O3 B . CrCl2 C . Cr2(SO4)3 D . K2CrO4
  • 9.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 .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 .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10. (2018·广州模拟)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 . 甲和乙    B . 甲和丁    C . 乙和丁    D . 丙和丁
  • 11.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B . 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 . 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D . 用氯气作消毒剂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
  • 12. 下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 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 . 丙中氢、硫、氧元素的的原子个数比是2:1:4
  •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倾倒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过滤
  • 1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氦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制作探空气球 B .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炊具 C .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金属 D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制碳酸饮料
  •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C .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一定改变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B . 合金是仅由几种金属熔合而成的物质 C . 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 D . 金属铝因性质稳定而具有抗腐蚀性能
  • 17. 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氧化汞能分解出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 .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C .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D .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 18.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 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未 C .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铁粉和氧化铁粉末 D . 用水鉴别NaOH, NH4NO3两种固体
  • 19. (2019九上·邗江期末) 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g B .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 碳酸乙烯酯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 D .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 20.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药品时,先加药品,后加砝码和调节游码 B . 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 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 D . 实验中洗涤刚加热过的试管时,先洗涤,后冷却
  • 21.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足量O2 , 点燃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u

    Fe2O3

    通入足量CO,高温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23. 下表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 . 20℃时,100 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 . 4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 C . 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 . 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 24.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O2

    H2O

    CO2

    W

    反应前质量(g)

    36

    4

    2

    8

    反应后质量(g)

    4

    22

    x

    0

    A . x的值为22 B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 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二、填空题
  • 25.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把铜加工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性。
    2. (2) 炒菜时,锅内油着火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3. (3) 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作用。
    4. (4) 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5. (5)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转化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所需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 26.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2. (2) 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
    3. (3)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4. (4)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三、实验题
  • 27. 实验室用下列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氢气。

    1. (1) 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3. (3)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4. (4)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选用装置D的理由是
    5. (5) 装置B或C都可以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制取氢气常用的药品是
    6. (6) 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气体应从端通入(选填“a”或“b”) 。
  • 28.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应称取g氯化钠固体,需加水mL。
    2. (2) 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直到天平平衡。
    3. (3) 实验中,为了加快氯化钠固体的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有
    4. (4) 下列操作中,可能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填字母)。

      a.氯化钠中含有杂质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5. (5) 取上述溶液20 g,需加g水稀释,可得到5%的氯化钠溶液。
  • 29. 用如图四个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说明:热水的温度均为80℃。

    1. (1) I.用如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
    3. (3) II.资料显示: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会刺激人体呼吸道。改用如图3、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a试管中白磷燃烧,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4. (4) 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
    5. (5) 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你认为瘪气球的作用是
  • 30. 某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碳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说明: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气体,装置C中的NaOH溶液能很好地吸收CO2

    1. (1) I .CO2的制备。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2) 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 (3) 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水,用止水夹夹紧右侧的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观察到,则装置不漏气。
    4. (4) II.CO2的收集。

      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并用装置C测定集气瓶内气压。每种方法均做三次实验,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方法1、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记录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时间为t。

      方法2、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间采用方法一所用的平均时间t0

      方法3、当装置B开始产生气泡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待木条熄灭,立即盖上玻璃片。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瓶内初始气压(kPa)

      104.2

      104.2

      104.2

      三次实验最终气压平均值(kPa)

      9.3

      31.8

      39.7

      CO2纯度

      91.1%

      69.5%

      X

      三种方法均在15s后开始收集的原因是

    5. (5) 已知: ,则方法3所收集CO2的纯度为。通过对比,欲收集更高纯度的CO2 , 应采用法收集。
    6. (6) Ⅲ.二氧化碳转化新进展

      在光催化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甲烷(C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科学探究题
  • 3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过量的炭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气体产物是CO2

    (查阅资料)①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

    ②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设计方案)将一定量Fe2O3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用实验中测得的有关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进行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称得玻璃管C的质量为48.48 g,再称取2.40 g Fe2O3和1.50 g炭粉,加到玻璃管C中。连接好装置,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待玻璃管C中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玻璃管C与残留固体共51.30 g。

    (问题分析)

    1. (1) 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
    2. (2) 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3. (3)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4. (4) 若Fe2O3与炭粉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求2.40 g Fe2O3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质量为
    6. (6) 结论:原假设(填“能”或“不能”)成立,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