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

更新时间:2020-11-16 浏览次数:8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b >30</b>小题,共<b >60.0</b>分)
  • 1. 据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该记载反映的侵略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
    A .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 . 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 . 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 3. 有的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持这一观点最根本的依据是(    )
    A . 清朝统治者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B . 经济落后,抵挡不住英军的新式步枪和大炮 C . 贫穷的封建国家打不赢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D . 腐朽糜烂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
  • 4. (2018八上·市北区期末) 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指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主要是因为(  )

    ①开放通商口岸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款,须经双方协定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5.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 .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都是因为鸦片输入问题引起的 B .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英国是主要的侵略国家 C . 两次战争的性质相同,都旨在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 . 两次战争的影响相同,都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 6. 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
    A . 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圆明园是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 7. 150多年前的中国出现这样两幅图景:在北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在南方,洋枪队配合清军镇压太平军。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明外国侵略者(    )

    ①要打败清朝统治者           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

    ③要保护他们的既得侵华利益   ④要攫取更多的侵华权益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强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B . 以战争为主要侵略手段 C . 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 .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 9.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哪国乘机侵占中国西部、北部领土超过150万平方公里?(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俄国
  • 10.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
    A . “扶清灭洋” B . 金田起义 C . 北伐西征 D . 《天朝田亩制度》
  • 11. “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底层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
    A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 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国 C . 创立“拜上帝会” D .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 12. 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了西方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親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 . 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B . 太平天国内部矛盾 C . 中外反动势力匀结 D . 武器装备相对落后
  • 13. 学习完第一单元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 . 帝国的彷徨 B . 近代化的起步 C . 侵略与抗争 D . 王朝的振兴
  • 14. (2016八上·东莞期中)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    )

    A . 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 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 . 主张维新变法 D . 率兵收复新疆
  • 15.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 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B .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C .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 16.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独立制作的铁甲舰一平远号”。请问造此舰的目的是 (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维护清朝的统治 C .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 远洋航行,进行科学考察
  • 17.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 . 维护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B . 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 . 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 . 创建福州船政局 C . 成立轮船招商局 D . 开办安庆内军械所
  • 19.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3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 .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 较为有效地抵制外国经济扩张 C . 将外商排除出中国市场 D . 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
  • 20. 下图是一幅漫画《中国蛋糕》,请问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列强入侵中国
  • 21. (2020八上·滨州月考)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的压力,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日本的长处,审视中国的内部问题。他们的意图是(    )
    A .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C . 仿效日本变法强图 D .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 22. 胖虎同学为撰写论文,列出以下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二、梁启超与《变法通议》;三、严复与《天演论》。”据此推测,他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 . 《论鸦片战争的危害》 B . 《浅议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C . 《探究戊戌变法的背景》 D . 《追寻辛亥革命的起因》
  • 23. (2020八上·滨州月考) 下列事件与结果的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

    B

    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得到上层统治者的大力支持

    C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拉开变法维新的序幕

    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A . A B . B C . C D . D
  • 24.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的生气和好斗精神,无论欧美日本各国,都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时任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也有类似看法。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 . 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C . 列强已经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D . 列强需要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5. 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者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义和团心思是很好的,却有几件大大的不好处,不操切实本领,靠着那邪术……所以撞着洋人,白白的送了性命……说到那围攻公使馆,烧毁天主堂,尤为无识。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 . 认为义和团是白白枉送性命 B . 义和团增强了国防军事实力 C . 批判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D . 反对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 26. 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了一幕反映1900年的历史课本剧,下列剧情片段符合史实的(    )

    ①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②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
    ③签订《辛丑条约》    ④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27. “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两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 . 清政府腐朽统治 B . 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C . 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D .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 28. 下列不符合“侵略与反抗”主题的材料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邓世昌英勇抗敌 C . 洋务运动 D .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 29. 《辛丑条约》签订后,对北京市民王先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A . 鸦片贸易开始合法化,烟馆随处可见 B . 京师同文馆成立,孩子入读新式学堂 C . 清政府垮台,北京由外国人直接管理 D . 被迫从东交民巷迁出,且无迁回可能
  • 30. 小华在整理课堂笔记时,发现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史实的顺序排错了,正确的应是(  )

    ①在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可以见到法国士兵      ②英商可以在宁波倾销商品

    ③俄国人可以在库页岛自由自在地生活        ④日本商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 . ②③④①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③④ D . ④③②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b>3</b>小题,共<b>40.0</b>分)
  • 3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华史、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材料三:条约主要内容为:……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四:面对列强的入侵,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1. (1) 这次战争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这次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天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中被迫签订的?这次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这一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4. (4) 请列举两例19世纪中后期(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抗列强入侵的斗争史实?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人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三  “这中国,那,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1.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2) 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该条约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时什么?
    3. (3) 材料三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4. (4) 从近代百年的屈辱史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历史教训?
  • 33. 中国企业自诞生起,即以国强民富为己任,助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文字为“总理衙门大臣合影”

     

    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

    材料二:李鸿章的实业清单: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务局;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材料三: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奏设同文学馆与上海,译出西书颇多。……光绪元年(1875年),筹办铁甲兵船。二年,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怀督办其事。是年,又设邮政局。此戊戌以前所办新政之大略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
    2. (2) 阅读材料二,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成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
    4. (4) 关于材料三中的“新政”,中国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洋务运动”,外国史学界一般称之为“自强运动”,还有学者称之为“同光新政”“自救运动”等。你最认同其中的哪一种称呼?请简要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