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0-11-19 浏览次数:1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 1. 小明同学对世界某一宗教进行了研究,该宗教产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他研究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基督教 D . 道教
  • 2. 什一税是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宗教捐税,这一做法开始于下列哪位人物统治时期 (     )
    A . 拿破仑 B . 亚历山大大帝 C . 屋大维 D . 查理大帝
  • 3. 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
    A . 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 .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 . 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 . 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 4. 关于西欧庄园法庭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法庭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司法工作 B . 法庭的开庭地点是固定的,只能在教堂举行 C .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D . 佃户没有义务出席法庭的审判
  • 5. 特许状(下图)一般由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特许状”意味着 (     )

    A . 获得经济独立 B . 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C . 获得政治独立 D . 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 6. 由于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而被领主控制,为此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手段来争取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是 (     )
    A . 武力斗争杀死领主 B .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C . 政治谈判和金钱赎买 D . 国王支持武力斗争
  • 7.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     )
    A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 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 8.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体现了大学自治地位的 (     )
    A . 司法特权 B . 教育自主权 C . 免赋税特权 D . 生命安全权
  • 9. 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于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 (     )
    A .   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        B . 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 . 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        D . 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已
  • 10. 假如查理·威廉生活在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那么他的活动轨迹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
    A . 他可能是一个农奴,在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B . 他可能是一位佃农,要交各种捐税,生活困苦 C . 他可能参与了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斗争,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 . 他可能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法学、医学和神学等课程
  • 11.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
    A . 市民阶层 B . 封建贵族阶层 C . 农民阶级 D . 工业无产阶级
  • 12. 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
    A . 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 . 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 . 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 . 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
  • 13.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右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     )

    A .   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 B . 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 C . 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 D . 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
  • 14.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大量人员出逃

    ②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

    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闭关自守导致灭亡,开放创新才能生存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 15. (2020·丹东) 如图是《罗马民法大全》体系结构图,其中①应该是(   )

    A . 《和平法令》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查士丁尼法典》 D . 《十二铜表法》
  • 16. 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基础的时期,拜占庭帝国却一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性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合的存在物,直到1453年遭到耻辱的但不可避免的灭亡为止。拜占庭帝国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奥斯曼帝国
  • 17. 拜占庭帝国,它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下列不属于拜占庭文化因素的是 (     )
    A . 基督教 B . 希腊罗马文化 C . 西亚北非文化 D . 印度文化
  • 18. 11-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历时将近200年,共进行了9次东征,动员总人数达200多万人,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 (     )
    A .   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 掠夺东方的财富 C . 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 . 维护拜占庭帝国的地位
  • 19. 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这个帝国的黄金时代是 (     )
    A . 查士丁尼大帝统治时期 B . 克洛维国王统治时期 C . 君士坦丁皇帝统治时期 D .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
  • 20. 中国学者吴廷理早在20世纪50年代,分析指出大化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只能是封建的土地国家所有制”。据此分析吴廷理认为大化改新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应是 (     )
    A . 原始社会 B . 封建社会        C . 奴隶社会 D . 本主义社会
  • 21. 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国学习的国家。7世纪中期,日本掀超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中国的 (     )
    A . 秦汉制度 B . 唐朝制度        C . 宋元制度 D . 明清制度
  • 22.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 (     )
    A . 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 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 C . 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 D . 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 23. 下图显示的是大化改新(   )

    A . 政治方面的内容                    B . 经济方面的内容 C . 军事方面的内容                    D . 武士集团的内容
  • 24. 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   )
    A . 大化 B . 德川 C . 明治 D . 裕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5小题14分,26小题14分,共28分)
  • 25. 欧洲文明又被称为“基督教文明”,是西方近代文明的孕育者,让我们走选中古时期的欧洲。

    【时空观念·见证王国变迁】

    【史料实证·剖析封建制度】

    材料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到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他与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历史解释·感悟宗教土壤】

    材料二;据说,克洛维的妻子请求他皈依基督教时,他拒绝了:“你的神毫无用处。”但是,有一次与另一日尔曼部落的战斗中,克洛维的军队面临毁灭,他高声喊道:“耶稣基督!如果你能赐我胜利,我一定信奉你,接受洗礼。”他话音刚落,敌人就开始逃跑。于是,496年克洛维率3000亲兵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

    ——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材料三:六七世纪的西欧,日耳曼国王对西欧根本不加治理,也不会治理。………文化上日耳曼人目不识丁,当时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只是在修道院。日耳曼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

    ——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1. (1) 根据上图指出,“罗马人的皇帝”是指谁?他去世后,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今天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2. (2) 封君与封臣联系的组带是什么?他们彼此间各有何义务?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三中所述王权与基督教结合的理由,哪一种理由是真实可信的?对另一种理由应该怎样解释?
  • 26. 《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四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

    材料四: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的主要人员构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庄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土地,指出“公共牧场”属于哪一类土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园法庭的审理范围和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积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