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0-11-13 浏览次数:1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名(nì )禁(ɡù)锐不可(dǎnɡ)杳无音信(yǎo) B . (hènɡ)热(zhì)首低眉(hàn)精竭虑(dān) C . 然(qiǎo)慰(jiè)深痛疾 (wù)因地制( yí) D . 首(qiáo)维(qiān)滋暗长(qián)广无垠( mào)
  • 2. 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溃退 颁发 斟酌 屏息敛声 B . 潇洒 娴熟 绯红 抑扬顿挫 C . 黝黑 粗糙 胆怯 和谚悦色 D . 倦怠 倔强 推崇 张目结舌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 . 晚会结束之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耳边。 C . 通过老师的帮助,使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D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 4.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 , 到处张贴“寻狗启示”。 B . 今年十・一假期,前往长城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C . 小英在全省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D .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所修改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B .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C .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D . 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 6. 下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B .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述,也有自述生平的自传,要求真实、准确。《美丽的颜色》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为她写的传记。 C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等均出自这本散文集。 D .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 春蚕》等。
二、名著阅读
  • 7. 名著阅读
    1. (1) 下文选自名著《》,作者是

      在池塘的底下,躺着许多沉静又稳重的贝壳动物。有时候,小小的田螺们会沿着池底轻轻地、缓缓地爬到岸边,小心翼翼地慢慢张开它们沉沉的盖子,眨巴着眼睛,好奇地展望这个美丽的水中乐园,同时又尽情地呼吸一些陆上空气;水蛭们伏在它们的征服物上,不停地扭动着它们的身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千上万的孑孓在水中有节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将来它们会变成蚊子,成为人人喊打的坏蛋。

    2. (2)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书名中的“红星”是指
三、句子默写
  • 8. 古诗文默写:根据提示内容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2. (2)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3)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涌起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 (4)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高昂的诗句是:
    5. (5)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综合性学习
  • 9.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爱粮节粮”的意识,自觉养成“爱粮节粮”的习惯,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节约粮食,我们在行动”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1) 班级将要开展“爱粮节粮”主题班会,请你写一段开场白。
    2. (2) 同学王倩的妈妈说:“如果宴请自己的朋友或相熟的人,打包就打包了,但要是宴请的是重要的客人,打包多丢人啊。”你该怎样劝说她?
五、对比阅读
  • 10.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 , 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行乱其所为  拂:      ②犹割以啖腹  股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3. (3) 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先/苦其心志 B . 所以/动心忍性 C . 必须/先存百姓 D . 其/耳目皆为敝
    4. (4) (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A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要B
    5. (5) (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母亲桥》,回答各题。

    ①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②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③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火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

    ④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出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

    ⑤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⑥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著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⑦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 (1) 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2) 第④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 ,再是,后是 
    3. (3) “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
    4.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些什么?
  • 12. 阅读《青藏高原的眼泪》一文,回答各题。

    ①“是不是天边的大海,流淌一湾情思,留进了高原,不再离去。像一方五彩的帐篷,汇聚的岛屿,让雪花编织的美丽,回到了港湾……”

    ②每当听到这首悦耳动听的歌曲,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一碧万顷、波平如镜的高原湖泊。它们隐藏在人迹罕至的高原之上,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显得无比神秘。如果你想探寻高原湖泊之美,青藏高原是最理想的去处。

    ③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湖泊水资源储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这里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号称“亚洲水塔”。

    ④但是,这里究竟有多少湖泊呢?迄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主要是我们对于湖泊的定义不够明确,难以做到准确划分。

    ⑤关于湖泊的定义,我国2005年出版的《地质大辞典》给予的解释为:“陆地上比较宽广的天然积水凹地。它由贮水的湖盆和湖水两部分组成。”在西藏,人们称呼这种大片积水的区域为“错”,在四川则被称作是“海子”。

    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者面积可达数千平方公里,小者仅为数百甚至数十平方米。但是湖泊每年都在变化,有的湖泊在逐渐消失,还有新的湖泊在逐渐形成,这就给数据的统计增加了难度。

    ⑦为什么青藏高原有那么多湖泊?而且还都那么美呢?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在隆起过程中,经历了强有力的挤压、碰撞等构造运动,形成许多断裂带,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再加上冰川的侵蚀作用,创造了便于贮水的湖盆。雪山与冰川融水汇集之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数属于构造湖。

    ⑧其中,有些是沿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下陷而形成,一般比较狭长,湖岸平直,岸坡陡峭,比如当惹雍错和当穹错;有些是由于局部地壳下凹形成湖盆贮水而成,外形很不规则,规模一般较大,比如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玛旁雍措和拉昂措;还有些湖泊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截断水流时形成的,被称为堰塞湖,比如羊卓雍措、班公错、巴松错。

    ⑨由于青藏高原身居内陆,远离大海,这里的湖泊大多为内陆湖。流水携带着大量的盐分进入湖泊之后,只能通过蒸发向外排泄。长此以往湖水就越来越咸,变成了咸水湖。咸水湖具有很高的含盐量,其中的盐分结晶之后造成光线折射往往会形成色彩斑斓的景象。

    ⑩另外,有些盐湖中还生活着嗜盐的微生物(比如杜氏盐藻),它们具有特殊的颜色,倘若大量繁殖可能会造成湖泊变色,美丽而又诡异。

    1. (1) 青藏高原的湖泊具有怎样的特点?
    2. (2)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
    3. (3) 文章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七、作文
  • 13. 话题作文

    生活中一张彩色的照片,一个远游的纪念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份难得的牵挂,一滴真诚的泪水……这点点滴滴的人间真情,都能荡起心海的涟漪。这种体会如荷花映水,高贵而美丽;如桂花绽枝,优雅而馨香。

    请以“点滴真情”为话题,自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