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伊春铁力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13 浏览次数:1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àn)     澎(pài)      黑(yóu)     春寒料(qiào) B . (zhuó)    消(shì)      悲(mǐn)     毫无顾(jì) C . (yè)      首(qiáo)     喧(xiāo)    络不绝(yì) D . (mì)      长(shàn)     劲(qiú)     摩肩接(zhò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泄气    杀戮    簇拥    长途跋涉 B . 摄取   丘壑    斟酌   俯仰生资 C . 嶙峋    蔓延    映衬    重峦叠障 D . 推崇   弧形    古朴   巧妙绝沦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新农村建设点、示范镇的建设都要因地制宜 , 科学规划,使示范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B . 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 , 但是我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C . 在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孩子们语调抑扬顿挫 , 感情表达淋漓尽致,可谓入情入境。 D . 债务危机爆发后,“占领华尔街”运动又开始蔓延全国,这对美国来说可真是祸不单行呀!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扶贫再一次成为备受关注。 B .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C . 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母亲在家风培养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默默的践行者。 D .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这位学者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自己的生日。
二、语言表达
  • 5.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天空宽容每一朵云彩,因而变得绚烂夺目;大地宽容每一分泥土,因而变得丰富厚重;。人也应该宽容,才能使生命越来越有魅力。

三、名著阅读
  • 6. 名著
    1. (1) 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周恩来……我一边和周恩来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文段选自纪实作品《》(书名),作者是

    2. (2) 是谁能够使死动物的尸体奇迹般地消失,变成一摊液体的呢?正是碧蝇的幼虫。

      ①“碧蝇”的俗名叫作“”。

      ②《昆虫记》中,还写到一种有清洁环境功能的昆虫,那就是“”。

四、句子默写
  • 7. 古诗默写
    1. (1)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 (2)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 (3)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 (4) 《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通过描写动物来表现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语句是
    5. (5) 《饮酒》一诗中,诗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
    6. (6) 杜牧《赤壁》中“”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构思巧妙。
    7. (7) 李清照在《如梦令》一词中,描写待到兴尽欲归,却已是日落黄昏,不免有一点着急。慌乱之际,小船捉弄人,误闯荷花丛中的两句是
五、综合性学习
  • 8. 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同学们在活动中展开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2. (2)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往日牛郎常拭泪②山意冲寒欲放梅③喜见树前闹杏花④开门迎春春满园

      A.春节      上联:   下联:抬头见喜喜事多

      B.清明节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

      C.七夕节    上联:   下联:今宵织女欲过桥

      D.冬至节    上联:岸容待腊将舒柳    下联:

六、课内阅读
  • 9.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 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猛浪若       ②皆生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3) 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4. (4) “直视无碍”“千百成峰”各写的是什么物?什么特点?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我之死②一朔东

    2. (2)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 . 河曲智叟亡 B . 为死,或以为亡 C .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 战?
    3.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 (4) 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七、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1. (1) 文章开头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2. (2) 本文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3. (3) 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4. (4) 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 (5)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 12. 阅读《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完成下面小题。

    智能机器会超越人类吗?

    ①智能机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类吗?2016年3月15曰,围棋“人机大战”第五场,“阿尔法围棋”以四比一的比分击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九段李世石,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

    ②的确,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预算,人脑的确赶不上人工智能。无论是国际象棋还是围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种运动。如果我们问“阿尔法”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赢了比寨开心吗?”它就不能像人一样笑着回答,因为它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也不具备人脑的灵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设计范围之外的问题。

    ③现有机器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现有机器并不具备真正的智能。严格的讲,智能机器只能执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则是处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显然,执行指令与处理信息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研究智能机器的专家也要懂得神经科学,以便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构造来建造仿生智能机器。当然,要建造这样一台仿生机器人的困难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脑是世界上已知的复杂,神奇的“自动化机器”。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而每一个神经细胞都有数千个突触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神经细胞通过这些突触相互交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约有1000万亿个突触,到了成年大概稳定在100万亿个。

    也就是说,仿生机器人需要拥有1000万亿个可以独立运算的处理器,并具有100万亿个信息中转器。无论是制造原件还是整合这些元件,都是一个似乎难以完成的任务。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处理器及信息中转机要制成不同的类型。要完成仿生机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进的纳米技术,才能把每个处理器做的像神经细胞那么小,它还需要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才能完成对仿生机器人各个器件排列顺序的编程。

    ⑥因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类某些性能更先进的机器。因此,科学家认为,未来的仿生机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类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项功能,这样仅仅需要模仿某个脑区就可以了,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难度,并可以强化某些功能,制造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电脑。

    1. (1) 阅读全文,说说智能机器人与人有哪些区别。
    2. (2) 文章第四段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在关注了“人机大战”李世石输给“阿尔法围棋”的新闻后,同学们很是担忧:人类智慧会被人工智能彻底打败吗?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劝勉同学们要对智能机器的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八、作文
  • 13. 文题一:生活中,有许多往事,偶然记忆,既如品香茗,又如涵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请将文题“    ▼       ,值得品味”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实情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

  • 14. 文题二: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实情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