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0-12-01 浏览次数:1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他待人一向大度 , 从来不在意别人的挖苦和嘲讽。 B . 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化型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 . 年节将近,民众纷纷前往菜市场采办年货,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 D . 易中天老师在演讲中时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那美丽的青藏高原上,是藏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掉“在”和“上”) B . 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删掉“具有真知灼见的”) C .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把“传统”改成“作风”) D .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二、句子默写
  • 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
    2. (2)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3. (3)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4. (4)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 (5) 请默写杜牧的《赤壁》。

三、字词书写
  •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jué jiàng挺立的一种树!(
    2. (2)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xǐ dí,把它再补好。(
    3. (3)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zì chū xīn cái ,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4. (4) 然而它仍然wú dòng yú zhōng ,让自己牺牲。(
四、语言表达
  • 5.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语境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世界需要爱。没有了爱,谁也无法阻挡人生的风雨。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只有在爱的怀抱中,人们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

五、课内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于版筑之间()  ②人过()  ③而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这个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说国家再说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课外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尝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注释】①梁鸿:东汉人。②上林苑:古宫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 乃牧豕于上林苑中/吾与汝力平险 B . 误遗火/射于家圃 C . 寻访烧者/去后 D . 主人之/一百
    2.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于 是 始 敬 鸿 悉 还 其 豕 鸿 不 受 而 去

    3. (3) 结合选文,谈谈梁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也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提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这可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微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倍。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鳕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和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满足身体之需。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持骨密度。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方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即使在实验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如勤开门、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1. (1) 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B . 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 C . 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 D . 目前,国际医学专家对引发冬季流感的病因已经达成共识。
    2. (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班主任在班会上说:“同学们,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冬天,但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怕冷而一整天都把窗户关上。为了预防流感,大家在下课时要把教室的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B . 正月初五这一天,八岁的莎莎吵着妈妈带她去公园玩,奶奶说:“今天很冷,出去易感冒,还是呆在家里吧。”妈妈说:“难得今天出太阳了,老人和小孩多晒太阳能预防流感。您也一起去吧!” C . 小华感冒了很不舒服,好朋友小金对她说:“我们去逛商场吧!那里人多很热闹,又有空调,非常暖和;或者去看电影,这样会让你的感冒好得快一些”。 D . 医生告诫病人说:“冬季流感高发期,不要把它当作小毛病不在意,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要加强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
    3. (3) 根据选文内容,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流感?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还债

    列昂尼德•哈列巴特

    阿拉格•哈尔佐耶夫老人手里拿着一张小纸片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是谁给我写的呢?”他再一次展开那张纸,戴上老花镜,慢慢地读了起来:

    “请您允许我去您的家,我要还清我欠您的债……”

    突然,电话铃响了。

    “阿拉格•哈尔佐耶夫家。”他对着听筒说。

    电话的那头很长时间没人回答,但阿拉格并没有放下电话。他能明显感觉到打电话的人很紧张。终于,那个人开口了:“我找您有点儿事儿……我想见见您。”

    阿拉格并没有听出说话人是谁,但他还是表现得像跟老熟人聊天儿似的说:“非常欢迎。我等着您。我妻子不在家,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早就寂寞了。”

    “这个人是谁呢?”阿拉格放下电话后,在脑子里把记忆中所有熟悉的人和不太熟悉的人都仔细回忆了一遍,但还是没能想起来这个人到底是谁。

    这时,门铃响了。阿拉格打开房门,看见门外站着一个大概二十八九岁的男人。来客腼腆地笑了笑,说:“我就是刚才给您打过电话的那个人,我叫霍赫•萨拉莫夫。”

    阿拉格让到一旁,对客人说:“快请进吧。”

    霍赫有些慌张,但还是迈步进了房间。

    主人请客人入了座,端上了茶和点心,然后试探着说:“您别介意,我觉得我好像见过您,但我实在想不起来我们在哪儿见过了。”

    “那时我还小,您当然认不出我来了。我以前在这栋楼里住过,是一所技校的学生。我是从山里来的,是个孤儿。”霍赫没再继续往下说。

    阿拉格把在这栋楼里住过的学生一个一个地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也没想起来他到底是哪一个。“他究竟是谁呢?如果他是当年那个又瘦又小的小伙子,那他现在的变化可太大了。”

    “您哪年在我们这栋楼里住过?”阿拉格问客人。

    霍赫局促不安起来。他垂下头,低声说:“您还记得有一段时间您经常丢钱吗?”

    “记得。可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我丢的钱也不多,根本就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也许是我从衣兜里掏手绢时不小心掏掉了,也许是我妻子需要钱时拿走了。而且她每次都给我留下一点儿,所以我也没发现我的钱丢了。”

    听了阿拉格的这番话,霍赫更窘了,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他又低下头,说:“我就是那个小偷,是我偷走了您衣兜里的钱……”说这些话的时候,霍赫的表情异常痛苦,两只手微微颤抖,他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 , 说:“我就是那个您没发现的小偷。我当时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

    霍赫边说边从衣兜里拿出了一个包着一叠钱的小纸包。

    “在这张纸上,我记下了我每次偷您钱的数目。请您收下吧。您看完这张纸,就会想起来您每次都丢了多少钱。”

    老人望着霍赫那只颤抖的手,一时不知所措。霍赫把手伸到老人面前说:“现在我的良心终于可以安宁了。您可以想怎么对待我就怎么对待我。我给您深鞠一躬,请求您的原谅。我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了,我的良心一直无法平静,但总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我在农学院已经研究生毕业了,留校当了教师。”

    霍赫把钱放到了桌子上,快步走出了房间。

    “如果您想逮捕我这个昔日的小偷的话,那张纸上有我的地址和电话,我随时准备接受惩罚……”

    阿拉格目瞪口呆地目送着客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他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性情温和、身材瘦弱的小伙子的身影。“对,他就是那个我原来打算收养的小伙子。”老人现在什么都想起来了。想起当年那个可怜的小孤儿,老人泪眼朦胧。

    “你当时为什么不从我的兜里多拿点儿钱呢?如果你多拿点儿的话,也许我现在心里还好受些。”

    几天后,在一家旅馆里,管理员带着阿拉格和他的妻子柳芭上了楼。

    “霍赫就住在这个房间。”管理员说完,敲了敲门。

    随着一声“请进”,房门打开了。

    老太太像突然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似的,上前一把就抱住了霍赫:“孩子,我的小可怜!我早就说过,上帝早晚有一天会送给我一个儿子的。现在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老头子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了。他背着我偷偷地养了一个儿子,我竟一点儿都不知道!”

    霍赫惊呆了,他一会儿看看柳芭,一会儿看看阿拉格,然后紧紧地抱住这对老夫妻……

    1. (1)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霍赫的形象特点。
    2. (2) 阿拉格为什么会有“如果你多拿点儿的话,也许我现在心里还好受些”的想法?请作简要分析。
    3. (3) 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

      ①霍赫的表情异常痛苦,两只手微微颤抖,他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

      ②他一会儿看看柳芭,一会儿看看阿拉格,然后紧紧地抱住这对老夫妻……

    4. (4)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哪个人?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八、名著阅读
  • 10.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 (1) 本文选自《昆虫记》。《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国家)的(人名)。
    2. (2) 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3. (3) 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