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一下期中考试历...

更新时间:2016-08-12 浏览次数:4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

    A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 .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 .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 2.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3. 中共中央在某一时期郑重宣布:“……(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时期应是(   )

    A .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4. 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

    A .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不结盟政策 D . 多边外交战略
  • 5. 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18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据亚里士多德估计,每年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特点( )

    A . 主权在民 B . 轮番而治 C . 分权制衡 D . 直接民主
  • 6.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

    A .   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 . 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C . 白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 .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 7. -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与这位旅行者的原国籍历史情况相符合的是( )

    A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 最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 于1990年10月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统一 D . 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 8. 《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用‘一超多强’来概括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力量的基本状况。……‘多强’的说法不一样,一些人认为,应包括日、德、英、法、俄、中等国;另一些人把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合起来当作一极;还有人认为,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新格局的雏型”。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 .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 . 美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 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 9. 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意在强调 ( )

    A .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B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 . 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
  • 10. 官窑即我国古代朝廷设立的烧造陶瓷器物的窑口,其目的主要为最高统治者及贵族日常使用和祭祀之用,以及赏赉外国使节贵宾和用于外销。官窑是由国家政府出资设立和生产,并派专人管理经营的窑口。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

    A . 显示朝廷的威严 B . 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 . 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D . 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 11.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

    A . 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B . 学术文化的活跃 C . 农业和手T业的发达 D .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12.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是国家推行重商政策的结果 B .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 .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D . 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 13.

    下表信息反映出(   )

    A . 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 . 政府专卖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的发展 C . 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 . 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 14. 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就达52家。中英贸易出现盛况,说明(   )

    A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 清朝海禁政策破产 C . 英国重视对华贸易 D . 全球商路畅通无阻
  • 15. 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   )

    A . 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 B . 与中国印度的往来非常密切 C . 经济的泡沫引发整个世界市场的波动 D . 生活水平高,上下阶层民众都注重享乐
  • 16.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

    A . 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 . 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 .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 .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 17. 某国的规定从“政府指定某些殖民地产品只准许贩卖到本土或其殖民地,包括如烟草、糖、棉花、靛青、毛皮等”到“沿海允许外国的商船从事贸易”。该项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殖民地开展解放运动 B . 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 . 代议制完善民主政治 D . 该国获取世界工厂地位
  • 18.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电影剧本里描述了19世纪5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 . 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B . 泰晤士河边工厂一间接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 C . 人们兴高采烈地搭乘飞机去旅行 D . -座座石油开采公司拔地而起
  • 19.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场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   开始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 B . 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C . 加速了世界性贸易市场的完全形成 D . 推动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 20. 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   )

    A .   第二次T业革命广泛开展 B . 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 C . 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D . 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 21. 从1888年至1 911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

    A . 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B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 . 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 22.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说明开平煤矿 ( )

    A .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B . 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C . 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D . 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23. 张裕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企业,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之后几年内,产品行销出口,效益颇丰。这一时期,张裕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形势影响 B . 国民政府重视 C . 经营理念创新 D . 国家政局稳定
  • 24. 1938年2月蒋介石下令将重要钢铁厂择要迁移,由中心城市迁往重庆一带,并组建迁建委员会监督执行。据统计,从1 938年8月到1 940年12月底,迁移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这一举措(   )

    A .   增强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B . 对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C . 为抗战大后方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D . 加速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的进程
二、综合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 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提示:可结合政治或经济的史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