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山东单县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卷

更新时间:2016-08-15 浏览次数:71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6·黑龙江模拟) 唐代赵蕤说,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齐一之。为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这反映出( )

    A . 古代政治制度总是相伴而生 B . 作者对早期政治存在一定的误解 C . 君主制度的目的为社会公平 D . 唐人对早期政治制度有深刻见地
  • 2. (2016·黑龙江模拟) 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该记载表明(    )

    A . 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B . 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 C . 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D .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 3.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

    A . 私营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 .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4. (2016·黑龙江模拟) 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 爱国救亡精神 B . 自由开放意识 C . 民主法治观念 D . 实业救国愿望
  • 5. 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

    A . 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B . 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C . 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D . 尊崇理性道德作用
  • 6.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的解说词中这样说道:“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这说明(   )

    A . 罗马法导致公司组织的诞生 B . 罗马法具有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C . 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 罗马法导致自由市场经济形成
  • 7.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你若同意上述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

    A .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 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 C .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D . 信仰得救;致良知,有孝道
  • 8. 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 . “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B . “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 . “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 .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9.

    《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 . 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 . 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 10. “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 . 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 . 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 .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 . 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11. (2016·黑龙江模拟) 从1821年到1848年,普鲁士发布一系列法律文告,使得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人身自由,且能自由择居或择业;而容克贵族则获得巨额赎金,用以购置机器、改良土壤、投资重工业等。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

    A .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B . 私人工厂需要更多劳动力 C . 工业化需要调整生产关系 D . 仍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 12. (2016·黑龙江模拟) 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    )

    A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B . 经济危机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C .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归宿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
二、综合题
  • 13. (2016·黑龙江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番、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的部分目录摘选。

    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座,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管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管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

    1. (1) 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

  • 16. 材料  沈家本在奏进《法院编制法》草案的奏折中一开始就引用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上谕,称赞其“为宪政之预备,奠自强之初基,睿谟宏远”,自己“钦佩莫名”。接下来,沈家本介绍说,该草案经由修订法律馆馆员分门编纂,冈田朝太郎帮同审查,最后由他本人“折中刊定”,“阅八月始克属稿”。初稿告成后,又根据各部、院官制清单,“详加对勘,剥肤存贞”,最后形成了15章140条的奏进稿。奏折的重点,是解释“为各国通用,而于今日之实际及中国之风习未宜因袭”的几种制度。一为“定额”,即审判组织的人员组成。各国审判制度,通常是初级审判由一人实行单独制,地方审判、高等审判、最高审判分别以3人、5人、7人实行合议制。而《法院编制法》对此稍有变通,改为初级审采用单独制;地方审一般用推事1人,若经预审或再审则用3人;高等审判、最高审判分别以3人、5人实行合议制。二为“巡审”。日本在区裁判所设出张所,临时派遣人员审判案件。《法院编制法》仅规定在地方审判厅以上设分厅;巡审员仅由大理院酌量派遣,以特别事件且关系重要者为限,高等审判厅以下不得援用。

    ——吴泽勇《清末修订〈法院编制法〉(1910年颁布)考略》

    1. (1) 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编订《法院编制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关于《法院编制法》的编订。

  • 17. 材料一  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说:“英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000平方千米(分三块,有走廊联结)。……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万维网

    材料二  1947年11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开始发生冲突,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持续到1949年4月12日结束。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援下通过战争控制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约20000平方千米,圣城耶路撒冷的新城区被以色列占领。联合国分治计划中的阿拉伯国未能成立,7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此后该地区接二连三的发生自杀性人体炸弹袭击事件。

    ——万维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章炳麟(号太炎)看来,“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其中庸之道,“多在可否之间”,是封建统治者的“南面之术,愚民之术”。保皇派以儒家所倡的道德相标榜,实际上却是一群“志在于禄”、“污邪诈伪”的伪君子。他提出“无道德者不能革命”的论断,强调“革命者”应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性,养成知耻、重厚、耿介和必信的优良品质,能够对革命事业“确固坚厉,重然诺,轻生死”,即使是“私德"、“小德”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任天下之重”。

    材料二(章炳麟)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予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后在日本作代议然否论,以代议制为封建之遗物,非中国所宜。

    ——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章炳麟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章炳麟的民族主义思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