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30 浏览次数:1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19年,侯马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往年大幅增加。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B . 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 C .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D . 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用于炼钢 B . 用活性炭净化水 C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 . 氮气用作食品保护气
  • 3.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
    A . 2O B . 2CO2 C . 2O2 D . 2H2O2
  • 4. 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 (9~11)液体肥皂 B . (5-6)胡萝卜 C . (4-5)蕃茄汁 D . (2-3)柠檬汁
  • 5. (2020·江西模拟) 我国自主研发的龙芯CPU已经应用于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芯片作为所有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材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高纯硅的反应原理为:①2C+SiO2═2CO↑+Si(粗硅)②Si+2Cl2 SiCl4(液态)③2H2+SiCl4 4HCl+Si(高纯硅)。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③
  • 6.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 .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达到初步提纯的目的 B .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黄铜片上留下的痕迹比铜片的浅。 C . 氢气可以燃烧,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 . 配制50克5%的NaCl溶液时,把称好的固体倒入到量好水的量筒中进行溶解
  • 7. 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 22 个碳原子、34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C . 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化合物 D . 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1:17
  • 8. (2019·山西) 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 . 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 . 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 . 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 . 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 9. (2018·琼海模拟)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 . 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 . 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 . 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10. 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

    B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

    pH试纸

    C

    鉴别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

    D

    鉴别蔗糖和食盐

    取样品尝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2. (2) 厨房中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时,会出现(填“溶解”或“乳化”)现象。
    3. (3) 在酒厂附近常可以闻到酒味。请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
    4. (4) ①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

      ②通常向清水池投放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2FeO4)杀菌消毒,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③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经上述流程净化后进入用户的饮用水含铁<0.3mg·L-1 , 含铜<1.0mg·L-1 , ……。其中的“铁、铜”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 12.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 (1) 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中的阳离子是

  • 13. (2019·丰台模拟)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试航,标志着我国海军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
    1. (1) 甲板用钢能承受强烈冲击、高摩擦力和几千度的火焰灼烧。写出炼铁时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燃气轮机用到的氮化硅(Si3N4)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Si3N4中Si和N的原子个数比为
三、流程题
  • 14. 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 (1) 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 反应Ⅰ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X 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 .
    3. (3) 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名称)
四、科普阅读题
  • 15. (2018九上·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与食品工业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 , 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NH3与无机化工
    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 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
    下图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答1条即可)。
    2. (2) 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 (3) 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

      ②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4. (4) 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
    5. (5) 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 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 . 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 . 反应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五、推断题
  • 16.               
    1. (1) I、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回答:

      从微观角度解释图甲,图乙的本质区别是

    2. (2) 图乙所示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3. (3) II、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无色气体单质。B,C均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它的用途有

    4. (4) 写出实验室用D制备C的化学方程式
六、实验题
  • 17.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 (1) 图A中(填“左”或“右”)边试管发烫。
    2. (2) 从图B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图C中打开可乐的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 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时,便可开始收集。
    2. (2) 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3. (3) 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如图F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七、科学探究题
  • 19. 现有A、B两种银白色的金属,某同学想要探究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

    (设计实验)取大小相同的两块金属,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操作与现象如下:

    实验

    试管1

    试管2

    操作

    现象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金属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思考结论)

    1. (1) 通过上述实验,判断出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填“>”或“<”)B。
    2. (2) 假设其中的一种金属是铁,除观察到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外,还能观察到反应后的溶液呈(填“浅绿色”或“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4. (4) 如果两种金属是镁和铁,还可以用镁和一种化合物的溶液来证明两者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该化合物可以是(填化学式)。
八、计算题
  • 20. (2019·濉溪模拟) 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现称量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计算:

    1. (1) 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g;
    2. (2) 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