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第46讲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

更新时间:2020-11-04 浏览次数:163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9高二上·佛山期中) 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
    A . 防止血红蛋白被氧气氧化 B . 血红蛋白是一种碱性物质,需要酸中和 C . 磷酸缓冲液会加速血红蛋白的提取过程 D . 让血红蛋白处在稳定的pH范围内,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 2. (2020高二下·天津期末) 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用到的酶是(   )
    A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 DNA聚合酶 C . 蛋白酶 D . DNA分解酶
  • 3. (2020高二下·成都期末)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凝胶内部故移动速度较快 B . 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过程中,不同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C . 血红蛋白提取实验中,需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对红细胞进行洗涤以去除杂蛋白 D . 凝胶色谱柱内的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所以一旦发现有气泡,必须重装色谱柱
  • 4. (2020高二下·上饶期末) 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和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子乙与分子丁所带电荷大小不同、性质相同 B . 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最快分离出来 C . 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丁也保留在袋内 D .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该样品,则分子甲和丙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 5. (2020·浦东模拟) 图表示利用体结合法,将酶固定后装入玻璃管,在玻璃管顶部注入化合物,经催化后产生的小分子从下部流出,则图中表示酶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 下列关于蛋白质提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分离与纯化蛋白质之前首先要用适当的方法使蛋白质释放出来 B . 提取时要依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选择不同的溶剂 C . 蛋白质的粗提取物离心可除去一些小分子杂质 D . 蛋白质的粗制品可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
  • 7. (2020·南通模拟) 提取与鉴定蚕豆组织细胞DNA的相关实验操作中,不影响最终获得DNA总量的是(   )
    A . 蚕豆组织的类型和质量 B . 向DNA的溶液中加入蒸馏水量 C . 玻璃棒搅拌的方向和力度 D . 加入二苯胺试剂的量
  • 8. (2020高二下·顺德期中) 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向菜花组织中加入蒸馏水并搅拌可释放核DNA B . 鉴定DNA时,应将丝状物直接加入到二苯胺试剂中进行沸水浴 C . 向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缓慢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 . 实验结束后应保存好剩余的二苯胺试剂,以备下次实验时使用
  • 9. (2020高二下·张家口期中) 图1、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1、2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相同 B . 图1、2中完成过滤之后都保留滤液 C . 图2中过滤时的盐溶液浓度约为0.014mol/L D . 在图1滤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
  • 10. (2018·南通模拟) 下表有关“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所选取的试剂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相关操作

    选取的试剂

    A

    破碎鸡血细胞

    蒸馏水

    B

    溶解核内DNA

    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

    C

    提取杂质较少的DNA

    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

    DNA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0高三上·章丘月考) 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是实时荧光RT-PCR技术。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该mRNA结合的引物,可以是A也可以是B B . 引物A与引物B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C . 过程Ⅱ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实现目标序列的循环扩增 D . 该反应体系中应加入逆转录酶、Taq酶等物质
  • 12. (2020·北京) 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研究者将从杨树中克隆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图)。

    为检测获得的转基因杨树苗中是否含有导入的HMA3基因,同时避免内源HMA3基因的干扰,在进行PCR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③+② D . ③+④
  • 13. (2020高一下·天津期末) 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电泳缓冲液。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B . 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 . 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 . 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 14. (2020高二下·西城期末) 人类基因组中有大量短串联重复序列(STR),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具有高度多样性。提取某犯罪现场证据 DNA 及嫌疑人 DNA,PCR 扩增某基因座 STR 后电泳,结果如图,据此可排除嫌疑的是(   )

    A . B . C . D .
  • 15. (2020高二下·北京期末) 下列关于 PCR 技术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 DNA 复制 B . 反应过程需要解旋酶和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 C . 反应过程中需要合成特定序列的引物 D . 可用于基因诊断、法医鉴定、判断亲缘关系
二、综合题
  • 16. (2019高二下·镇赉期中) 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下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功能。我们选用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时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2. (2) 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该操作目的是去除样品中。乙装置中,操作压一定,保证C溶液的流速(快或慢或一定)。
    3. (3) 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
    4. (4) 最后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
    5. (5) 还有同学将大肠杆菌破碎并提取得到大肠杆菌蛋白质,一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分子大小、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乙图分离,待蛋白质接近色柱底端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先收集到的蛋白质与后收集到的蛋白质的区别是先收集到的蛋白质
  • 17. (2019·江西模拟) DNA提取过程中可以选用鸡血或者菜花作为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的问题:
    1. (1) 使用鸡血提取DNA时,需在鸡血中加入柠檬酸钠,目的是;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蒸馏水,目的是
    2. (2) 使用菜花提取DNA时,需要研磨,研磨时可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其作用分别是
    3. (3) DNA在浓度为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却酒精可使DNA(填“析出”或“溶解”)。
    4. (4) 使用二苯胺鉴定DNA时,需要在条件下进行,DNA与二苯胺反应呈现色。
  • 18. (2020高二下·西城期末)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 RNA 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是通过实时荧光 PCR 鉴定。
    1. (1) 首先,从样本中提取病毒RNA,经酶作用生成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 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测定样品中病毒核酸量。
    2. (2) 通过实时荧光PCR扩增目的基因,需额外添加荧光标记探针(一小段单链DNA,可与目的基因中部序列特异性结合)。当探针完整时,不产生荧光。在PCR过程中,与目的基因结合的探针被TaqDNA聚合酶水解,R与Q分离后,R发出的荧光可被检测到(如图 1)。

      ① 当样本中有目的基因时,引物和探针与目的基因退火,通过形成而特异性结合。

      ② 在 PCR 循环的阶段,TaqDNA 聚合酶催化子链的合成并水解探针。检测到的荧光强

      图片_x0020_826406087

    3. (3) 在通过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检测到的荧光强度变化如图 2 所示。

      ① 与指数增长期相比,线性增长期目的基因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原因有

      ② Ct 值的含义:在 PCR 扩增过程中,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时所经历的扩增循环数。因此,当样本中初始模板越多时,Ct 值就

      ③ 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说明书标明,Ct≤37 判定为阳性,Ct>40 或无 Ct 值判定为阴性。图 2 所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应判定为

    4. (4) 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有

      a.取样太早,样本中病毒量少,达不到实时荧光 PCR 检测阈值

      b.样本被污染,RNA酶将病毒RNA降解

      c.病毒发生变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