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23 浏览次数:2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胆矾研碎 B . 水变成冰 C . 火柴燃烧 D . 酒精挥发
  • 2.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滴加液体 B . 闻气体气味   C . 熄灭酒精灯 D . 量取液体
  •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石灰水 B . 氢氧化铜 C . 食盐水 D . 空气
  • 4.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H2O B . H2SO4 C . NaOH D . O2
  • 5. 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
    A . 近距离出行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方式 B . 露天焚烧树叶、秸秆 C . 用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D . 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
  • 6.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焦炭可用于炼铁 B . 液态氧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C . 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D . 食品袋中常用铁粉作抗氧化剂
  • 7. (2018九上·朝阳期末)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


    A . 闻气味 B .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 观察颜色 D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8. (2019·营口)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 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 . 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 9. (2017九上·上海期中) 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
    A . 硫粉 B . 铁丝 C . 木炭 D . 红磷
  • 10. (2019九上·临西开学考)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C . 元素的核电荷数   D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 11.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X+H2 3HCl+Si(高纯)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则X为(   )
    A . SiCl B . SiCl3 C . SiHCl3 D . SiH2Cl3
  • 12. 下列化学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Mg﹣镁   B . 2Na﹣2个钠元素 C . 3Fe2+﹣3个铁离子 D . 4N2﹣4个氮原子
  • 13. (2019九上·新华期中) 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

    A . 6.8g B . 9.6g C . 8.8g D . 4.4g
  • 14. 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 .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B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 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 15.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 . 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 . 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 .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 16. 生铁和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总会有一些残渣剩余,残渣的主要成分是(   )
    A . B . 氯化铁 C . 氯化亚铁 D .
  • 17. (2018九上·右玉月考) 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
    A . Y>X>Z    B . X>Y>Z    C . Z>Y>X    D . X>Z>Y
  • 18. (2020·韩城模拟)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 . 果粒橙属于溶液 C . 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 . 蔗糖可以无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 1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错误的是(   )
    A .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C .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20. (2019·潍坊)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 . c物质微溶于水 C . 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 . 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二、填空题
  • 21.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2个氢原子
    2. (2) 氢氧根离子
    3. (3) 氯化亚铁
    4. (4) 五氧化二磷中氧的化合价
  • 22. 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请从①干冰②稀有气体③一氧化碳④不锈钢⑤活性炭这些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1. (1) 可以制造医疗器械的是
    2. (2) 可作燃料且有毒的是
    3. (3) 可以用于净化气体和水的
    4. (4) 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的是
    5. (5) 可以用作制冷剂的
  • 23. (2020九上·伊通期末)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按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不同。
    2. (2) 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24. (2018九上·海拉尔期末)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物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河北省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1. (1)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
    2. (2) 日常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最常用方法是
    3. (3) 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4. (4) 电解水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化学反应可以放出热量供人类使用:
    1. (1) 煤和天然气是北方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在氧气充足时燃料燃烧生存CO2氧气不足时生成等物质,充分燃烧能够有效利用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家庭里燃气灶或煤气炉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时就应 (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把煤粉制成蜂窝煤以增大
    2. (2)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C2H5OH)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3. (3) 碳一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有重要意义,空气中CO2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绿色植物的能够吸收CO2 ,放出O2
  • 26.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生产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材料新物质:
    1. (1) 利用赤铁矿和焦炭等在高炉可冶炼出生铁,反应原理为
    2. (2) 因金属锈蚀而报废的金属设施全世界-年总量在3------6亿吨,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直接接触,预防金属锈蚀就是要破坏生锈的条件,如厨房里的菜刀可防锈。
三、实验题
  • 27.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各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既能收集氧气也能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检验 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4. (4) 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上图中的,气体收集装 置应选用
  • 28. 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 (1) 实验中,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 (2)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3. (3) 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 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4. (4) 燃着的白磷熄灭后. ,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 29.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质量g
    2. (2) 用托盘天平称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 (3) 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从下列中选用:50mL、100mL 200mL) ;
    4. (4) 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5. (5) 如果所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6%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任写一条)。
四、推断题
  • 30. 小刚同学在实验室中对一种紫褐 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验,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下,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写出B的一种用途:
    3. (3)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五、科学探究题
  • 31.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开展了以下活动。
    1. (1) [查阅资料]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对比实验]

      编号

      操作

      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填“甲”或“丙" )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3. (3) 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可知金属活动性Al比Cu (填强” 或“弱")。
    4. (4) 小明同学对实验丙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H2O对氧化铝薄膜有破坏作用。但此观点马上被其他同学否定,否定的依据是
    5. (5) [猜测与探究]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 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推论

      ①向一支试管中再

      加入NaCl固体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氧化铝薄膜被破坏

      Na+或.

      破坏氧化铝薄膜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

      再加入Na2SO4固体

      氧化铝薄膜未破坏

      Na+ 和SO42-都不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6. (6) [结论与反思]得出结论:前述猜测(填“正确”或“不正确”)
    7. (7) [拓展应用]家庭里的铝制品在使用时要避免与接触(填一种即可)。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六、计算题
  • 32. 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 (1) 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2. (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