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富顺县怀德学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0-11-06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首(qiào)     刻(juān)    无消息(yǎo) B . 娌(zhóu)    禁(gù)      惟妙惟(xiāo) C . (jìn)      喧(xiāo)    精竭虑(dān) D . 临(bīn)     热(chì)     锐不可(dā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婆娑     悄然     躁热     催枯拉朽 B . 侏儒     狼藉     轩谢     抑扬顿挫 C . 罅隙     摄取     秀颀     潜滋暗长 D . 滞留     窒息     诘问     坦荡如底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 . 诗作中的名句,若不是妙手偶得 , 便确是勤思苦练、千锤百炼的结果。 C . 上野樱花烂熳的时节,花下游人摩肩接踵 D . 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既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又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B .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赛场上,球迷们的疯狂表现,令人不得不否认足球的魅力。 C . 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自贡人民的文明素养得到提高。 D .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 5.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茅盾,原名沈德鸿,作家、社会活动家。《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B . 《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为他的《水经》所作的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D .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句子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1)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2. (2)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3. (3)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 (5)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三、综合性学习
  • 7. 综合题

    2018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被定为6月9日。这是我国第二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确立中国文化遗产日以来的第13年。为了加深对自贡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了解,学校举行了一次“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 (1) 请写出一个你所知道的自贡文化或自然遗产,并简单说说其价值。

      文化或自然遗产:

      价值:

    2. (2) 下面是“中国文化遗产”图标,图标整体是圆形,图案“四鸟绕日”:四只神鸟环绕太阳飞翔,动感很强,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的艺术表现形式。请根据图标构图要素写出图标寓意。(至少写两点)

      寓意:            ▲                        

    3. (3) 学校拟举行“自贡文化和自然遗产”对联采集展览,请用楷书书写下面一副对联。

      大义识君臣,想当年北战东征,单心克践桃园誓。

      丰功崇庙祀,看今日风微人往,寿世还留刁斗铭。

四、现代文阅读
  • 8. 现代文阅读

    孤灯小卷

    包利民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进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选自2016年6月7日《教育导报》

    1. (1) 根据文章内容,将文中其他不同场合的“孤灯小卷”的夜读概括出来。

      夜读一:小时候点蜡烛倚枕夜读

      夜读二:

      夜读三:

      夜读四:朋友在工友熟睡后大通铺上就灯夜读

    2. (2)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请品析该句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结合语境分析加线字的含义)

    3. (3) 有人觉得文章到第七段就可以结束了,文末两段纯属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4. (4) 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之所以认为最初在熄灯后看书没有感觉是因为太过拘束难受,不如在路灯下悠闲自在。 B . 第二段说“读也只是一种状态”指作者小时候的夜读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夜读的美好感受还在。 C . “我”热爱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读书,是因为我醉心于古人的读书形式,想让读书更有复古意味。 D . 作者以孤灯夜读为线索,追忆自己不同阶段的夜读经历,以表现自己对独自夜读,独自思考的生活方式的热爱。
五、对比阅读
  • 9. 文言文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注释】(下)攻下,攻克。(徇)攻占(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 (谯门)城门洞。 (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声望的人。   (社稷(jì))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1. (1) 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B . 将军(规定) C . 将军身坚执锐(通“披”穿着) D . 为王(便宜)
    2. (2) 下面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至霸上/及棘门军 B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 .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 . 杀之/以应陈涉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帝到霸上、棘门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B . 陈胜被拥立为王是因为他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C . 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表现出周亚夫的傲慢无礼。 D . “群臣皆惊”,他们是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六、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 . 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 .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2. (2)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并联系作者生平,说说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七、名著阅读
  • 11. 精选《绿色蝈蝈》段落,回答问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 (1) 结合选文,概括绿色蝈蝈的叫声和形态有哪些特征?
    2. (2) 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八、作文
  • 12. 请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行走,无论是在朝阳如画的清晨,还是在月光如诗的夜晚,只要你捧起一本好书,就能跨越文字的万水千山,书中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朵浪花,每一段故事都会融进你的时光与血脉,牵引着你的热泪和向往,让你的心灵空明澄澈,从容远行。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传承经典,也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③不得套做,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