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0-11-09 浏览次数:38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
  • 1. 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熔化 B . 磁铁吸引铁块 C . 酒精挥发 D . 粮食霉变
  • 2. 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家庭餐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 一张普通纸的厚度约为0.1cm C . 一名健康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 D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37℃
  • 3. 你喜欢《科学》吗?我们进入科学世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是( )
    A . 积累成果,发现规律 B . 搜集资料,书写论文 C . 看书学习,认真作业 D . 观察和实验
  • 4. 鼩鼱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体长仅4-6厘米(如图)。下列能作为判断鼩鼱属于哺乳动物的依据是( )

    A . 胎生哺乳 B . 体温恒定 C . 陆地生活 D . 有四条腿
  • 5.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 .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B . 能生长和繁殖 C . 体小且绿色 D . 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 6.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下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 . 生长 B . 分化 C . 分裂 D . 分类
  • 7. 心脏的主要组织是心肌,它的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是保证心室向动脉射血的基础,据此可以判断心肌属于( )

    A . 神经组织 B . .上皮组织 C . 肌肉组织 D . 结缔组织
  • 8. 海笔是栖息在深海底部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因其形状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而得名。海笔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 )

    A . 细胞质 B . 细胞膜 C . 细胞核 D . 细胞壁
  • 9. 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B .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C .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D .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
  • 10.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措施不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 建立国家森林公园 C . 灭绝珍稀动物天敌 D . 设立野生动物保护法
  • 11.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煮粽子时,锅中的水开始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继续吸热 B . 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 手上沾些水,拿刚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 . 粽子放人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 12.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黄豆和芝麻混合总体积变小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红墨水滴入水中扩散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如图所示是加热-30℃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 . 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的大气压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C . 冰熔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 . 加热相同时间,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大.
  • 14. 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A . 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 . 升高温度较小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C . 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D . 温度低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 15. 据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B . 现在已经能对六级以上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C . 地震带来的破坏性与震级有关,与震源深度和震中距无关 D . 发生地震时应该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 16.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在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①来观察物像 B . 乙图中从①变换到②后,视野将变亮 C . 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 . 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
  • 17. 方方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以下是他的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b.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d.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奶的密度 B . 方方实验的正确步骤是dcb C . 步骤b是多余的 D . 因为量筒中会有少量酸奶残留,所以方方测得的密度偏小
  • 18.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图示的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
    A . 研究地球形状实验 B . 研究分子之间空隙实验 C . 研究地球板块张裂实验 D . 研究气体扩散实验
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 19.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以上生物中, 属于种子植物的是(填字母)。
    2. (2) C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3. (3) E生活在水中,它用呼吸。
  • 20. 某同学采集了一些植物,包括葫芦藓、海带、蕨、郁金香、银杏。并设计了一个检索表来分析这些植物(如下表),则A是,①处填写内容是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A

    2b种子外无果皮包被…………………………B

    3a有茎叶分化…………………………………4

    3b无茎叶分化…………………………………C

    4a…………………………………葫芦藓

    4b…………………………………D

  • 21. 自然界的岩石很多,通常根据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三种类型。下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      B.       C.

  • 22.   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两个圈层最后到达地核。
  • 23. 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 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1. (1) 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2. (2) 观察时,最后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正确顺序依次是
  • 24.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学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我国所处的板块是。 这些板块“漂浮”在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 25. 如图:

    1. (1) 小乐用如图所示方法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硬币的直径为厘米。
    2. (2) 若要减小测量误差,下列可行的是。(选填序号)

      ①将这枚硬币转动几下,测出不同位置的几次直径,然后求平均值;②换用不同的毫米刻度尺测量;③换用不同的人来测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26、27、28每题6分,29题8分,共26分)
  • 26. 小乐选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

    1. (1) 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制成的。
    2. (2) 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选填序号)
    3. (3) 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
  • 27. 周日张丽同学帮助妈妈去市场买菜,发现包心菜的叶子是绿色的,里面的叶子是白色的。经仔细观察,她又发现大葱和韭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的,露出地面的部分却是绿色的。张丽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吗?于是她用家里的蒜瓣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
    1. (1) ①针对张丽同学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②张丽将相同数量的蒜瓣分别栽种在甲、乙两个花盆中, 然后将甲花盆放在阳光下,乙花盆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定时观察记录蒜苗叶子的颜色;

    2. (2) 假如张丽的假设是正确的,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3. (3) 在设计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光照,设计两个装置的目的是进行
  • 28.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 (1) 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 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Ⅱ.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各自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由上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的问题质疑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较多。老师提示: 酒精灯加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 (2) 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29. 下面是研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1. (1) 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分析,若不计热量损失,小明、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需热量较多的是,(选填“小明”或“小红”)由图像可知,两名同学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同,其原因是

      A.水的质量不同

      B.水的初温不同

      C.当地气压不同

    2. (2) 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他们采用如图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人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选填“继续”或“停止”)。
四、解答题(本题有5小题,30、31每题4分,32、33题6分,34题8分,共28分)
  • 30. 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1”到“4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12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毫升;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
  • 31.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1. (1) 图中A地位于D地的            方向。
      A . 北方 B . 西北方 C . 南方 D . 东南方
    2. (2) 对图中山体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A . A地为鞍部 B . B地为陡崖 C . C地位于山脊 D . D地位于山谷
  • 32.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葫芦藓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 (1) 葫芦藓在栽种时,除了严格控制距离烟囱的距离外,还应选择的环境。
    2. (2) 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 (3) 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有关。
  • 33. 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并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

    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你的理由是: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

    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

    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500℃左右

  • 34. 课外实践小组在某次实践活动中,采集了一块矿石(矿石不吸水),测量它的密度。

    1. (1) 在测量之前,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我们应该(填操作方法)。
    2. (2) 测量过程的情景如图,正确且合理测量质量的操作顺序为
    3. (3) 质量测量后再按图⑤测量体积,观察并计算矿石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4. (4) 另一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①先按图⑤测量矿石体积。

      ②再将矿石从量筒中取出, 直接放在天平上测质量记为m , 算出密度。

      这样的操作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请你写出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