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教学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05 浏览次数:2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史学家吕思勉论及古代政制时说,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故此,强大之国往往“封邦建国”。在此,他论述的是(    )
    A . 民主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 2. 古代中国一水利工程设计精巧,它的精华部分曾被设计为邮票(见如图)。其中,形如犁铧的砌石坝——铧嘴“把海洋河水劈分为二,一由南渠而合于漓,一由北渠而归于湘”。由此可知,这一水利工程为(    )

    A . 井渠 B . 灵渠 C . 郑国渠 D . 都江堰
  • 3.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
    A . 儒生干政 B . 儒家约束皇权 C . 儒术独尊 D . 儒学影响司法
  • 4. 书法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下列作品中,属于第一个“王”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中国古代一位帝王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下列史实中,直接支持这一评价的有(    )

    ①轻徭薄赋,慎用刑罚  ②设安西都护府 
    ③回赠东罗马使者物品  ④册封章嘉活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6. 江西省大部分区域在长江南侧而非字面上的西侧。称呼由来,是某朝初设江南路,后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以西路为重心。江南西路,后被简化成江西路,直至设江西行省。“某朝”是(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7. 艺术往往因兼收并蓄而充满活力。下列项中,具有这一鲜明特征的是(    )

    ①楚辞  ②京剧  ③昆曲  ④元杂剧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制对促进社会流动有着重要意义。清代儒生向往的“天子堂”是(    )
    A . 太和殿 B . 仁寿殿 C . 保和殿 D . 佛香阁
  • 9. 读下表。表格信息反映出部分年份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    )
     

    1872年

    1881年

    增长率(%)

    棉纱(万担)

    5

    17.1

    244

    棉布(万匹)

    1224.1

    1493.1

    22

    A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中国棉纺织业大量采用洋纱 C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不断增加 D .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 10. “婚礼礼堂正中高悬两面红黄蓝白黑象征‘五族共和’的国旗。迎娶时,一般用红缎双喜字绣片装饰着的花马车,也有用扎了花红彩子和纸花的汽车。”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
    A . 晚清时期 B . 民国初年 C . 新中国初期 D . 改革开放后
  • 11. “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    )
    A . 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B . 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 C . 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 D . 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 12. 据统计,1937年我国西南地区仅237家厂矿企业。而到1942年,广西已有厂矿292家,云南也有106家。此阶段西南经济得到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 . 国民政府推进工厂内迁 B . 华侨对祖国的踊跃支持 C . 其它国家对中国的大力援助 D . 政府放宽对民营资本的控制
  • 13.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一思想首见于(    )
    A . 《民报·发刊词》 B . 《井冈山的斗争》 C . 《<共产党人>发刊词》 D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14. 有研究者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很多国家的建交文件中都有如下内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说明(    )
    A . 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求同存异方针具有强大适应性 C . 我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各国赞赏 D . 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核心利益
  • 15. 伯里克利改革后,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和十将军委员会成为重要机构。其中,公民通过抽签方式参与的是(    )
    A . 公民大会、陪审法庭 B . 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 C . 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D . 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
  • 16. 1493年,为平息两个欧洲国家争夺殖民地的矛盾,罗马教皇作出裁决:以地球子午线为界作为双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见如图)。可以推断,子午线以西区域划归(    )

    A . 荷兰 B . 葡萄牙 C . 西班牙 D . 英国
  • 17. 人类历史上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隶属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等不同派别,但都以法语为共享语言,倡导“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这群人(    )

    ①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    ②用“天赋人权”反对“君权神授”

    ③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④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A .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8.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B . 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C . 量子理论帮助科学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 . 相对论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
  • 19. 美国独立后,邦联政府面临着无权制定统一关税、无权颁布税收法令、无权维持常备军的窘境。为化解上述难题,美国实行了(    )
    A . 联邦制 B . 三权分立体制 C . 国会两院制 D . 总统否决权制
  • 20. 有学者将两次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分为四个时期——强制时期:联盟国家;和解时期:国际联盟;危机时期:回到强权政治;德国的重新崛起:条约体系的终结。下列历史事件,发生于上述第三个时期的是(    )
    A . 签署《五国条约》 B . 希特勒上台 C . 缔结《日内瓦议定书》 D . 德国突袭波兰
  • 21. 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下列影片的诞生,标志着电影技术最终进入到了“有声电影彩色时代”的是(    )
    A . 《城市之光》 B . 《爵士歌手》 C . 《浮华世界》 D . 《玩具总动员》
  • 22. 阅读下表。符合表格内容的国家是(    )

    时间段

    经济发展特征

    备注

    1946—1955

    战后恢复

    大多数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

    1956—1973

    高速发展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

    1973—1990

    中低速增长

    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A . 苏联 B . 英国 C . 日本 D . 联邦德国
  • 23. 希特勒对某地志在必得,认为占领它是让自己比肩凯撒、拿破仑的标志。为此,他于1941年9月30日下令发动代号为“台风”的攻势。纳粹宣传部长则指示德国各报在10月12日这天空出头版位置,以便刊载“特别重要的消息”。这个“特别重要的消息”当指德军“占领”(    )
    A . 莫斯科 B . 斯大林格勒 C . 列宁格勒 D . 高加索地区
  • 24. 下列国际组织中,倡导“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国家关系准则、安全观和区域合作模式”,并朝着“具有明确纲领和宗旨、严格运作规则”方向发展的是(    )
    A . B . C . D .
  • 25. 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历史研究范式。人们以往认为,美国内战前南方居民主要分为黑人奴隶、白种穷人和种植园主三个阶层。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还存在大量既不是穷人、又不是种植园主的白人平民。1974年出版的《苦难的时代:美国黑人奴隶制经济》列出了大量统计图表和计算公式,并对史料进行了大量复杂的量化处理,得出结论:1860年美国南方奴隶制农业经济效益比北方资本主义雇工农场高35%,奴隶可以获得其劳动收入的90%,南方的奴隶主都是具有高尚道德和充满人性的人。材料说明(    )
    A . 历史研究难以排除人的因素和影响 B . 研究方法的更新是认识历史本质的关键 C . 数学方法的引入使历史研究成为了科学 D . 保持恰当的时空距离有利于追寻历史真相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的士,作为一个掌握文化知识的特殊群体,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李悝、商鞅、范雎、张仪、苏秦等,若以身份论,都可以归为“士”的范畴。不仅各国国君喜欢招徕贤士,许以高官厚爵,以求为己所用;各国的贵族、封君也纷纷以养士为荣,其下门客之数往往成百上千,所养之士,或任智囊,或当侍卫,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于凯《战国史》

    材料二  理学的发生过程代表着一种能重新全面地指导人们社会生活的时代思潮的兴起。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宋代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取向在整体上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盛唐时代对功名的孜孜追求转向道德精神的弘扬。主体伦理自觉意识的培育是宋代士大夫最为关心的事情。在这种精神追求的激励之下,宋代士林中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也空前强烈。

    ——范立舟《南宋全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士”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的“士”通过哪些活动推动了时代进步?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结合朱熹的主张和活动阐释宋代士大夫精神领域的新气象。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出现了不同性质的阶级和国家,因而出现了与这种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不同的法的类型和法律制度。法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由利益内容所决定的、国家化了的统治者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王忠桥、王振甲《法律基础知识》

    材料二  1855年,舍费尔德济贫法监督局主席对济贫院的功能做出如下评论:“贫民十分自然地得出结论,他在济贫院中所得到的救济只是对其失去自由的不充分的补偿,包括全日制劳动、他的劳动价值、他所必须忍受的耻辱以及他已经全部丧失的自我和自尊的痛苦体验等……最诚实的贫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使自己身居济贫院之外。”

    ——丁建定《试论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功能》

    1. (1) 请以“法”为关键词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第一句话的含义,并结合《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论证说明“法的本质”。
    2. (2) 依据材料二,归纳该时期英国贫民在济贫法制度下的待遇。并结合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其成因。
  • 28. 武汉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是我国最大的棉布产区,商品率很高。乾嘉时代,苏松布虽主要销往北方市场,其次才销往汉口镇,但每年经由汉口集散分销的苏松布数量仍然可观,并由此形成兴盛且意义重大的吴楚米布贸易。

    ——摘编自《明清江南经济发展与社会》

    材料二  为了解决铁厂的原料、燃料,大冶铁矿和马鞍山及萍乡煤矿等一批近代工矿企业随之出现了;为了广开煤源,他一再鼓励鄂、湘、川诸省“各该州、县煤户乡民早筹资本,踊跃开采煤矿”;为了解决铁厂科技人才,他兴办各类学校,大量向外选派留学生;为了解决汉阳铁厂的产品销路问题,他又奏请清政府将正在筹建中的芦汉、粤汉与川汉铁路所需的材料“悉归汉厂自造”。

    ——赵葆惠《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材料三  武钢根据党中央发布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对企业内部体制进行改革。公司招聘了计划劳资、财务处的处长,矿山机修厂和房产公司招聘了厂长、经理,行政处招聘了43名正副科长,反映都较好。进一步落实经济责任制,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考核办法,根据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对分配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改进。在新的形势下,1997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发起成立武钢股份,股份公司于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改编自《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口在乾嘉时代的经济地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论述汉阳铁厂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武钢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改革得以实施的思想理论背景。
三、论述题
  • 29.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成为影响一国发展的重要变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独立战争中,一直得到法国在金钱和武器方面的援助。只是法国觉得大陆军与英国军队相比,实在是太弱小,因而在公开的场合仍保持着中立。萨拉托加之战改变了法国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下定决心要介入北美的独立战争。1778年6月,法国正式向英国宣战。法国的参战改变了大陆军孤军奋战的不利处境,使英国陷入了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张宏伟《你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材料二  一组作于1949年的时政漫画

    ——李杰《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现代史)》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萨拉托加之战能够改变法国人看法的原因,以及萨拉托加战役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
    2. (2) 历史证明了漫画作者的惊人判断力。结合材料二与所学,指出图中二人分别代表的国家,并简述判断依据。
    3. (3) 为材料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阐述你对该主题的理解。要求:主题适切,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