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12 浏览次数:1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表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

    创作者

    内容

    伏羲氏

    朴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用网罟捕鸟、捕鱼的情形

    朱襄氏

    用五弦瑟作乐,调和阴阳,求雨抗旱,期盼获得收成

    葛天氏

    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诉说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愿

    炎帝

    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

    A . 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 B .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 C . 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 D . 滲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 2. 战国时期,周、郑、曹、许等地的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乃至长江流域的大区域共同语;西汉初期,各地方言在语法方面更趋于接近,汉族的共同语言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B . 说明地域差别已经消失 C . 表明语言风格已相同 D . 反映出政治秩序的稳定
  • 3.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景帝时期部分匈奴人入附受封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史记》所载更为可信 B . 《汉书》反映民间意志 C . 历史事实应多方证实 D . 文献史料主观臆断普遍
  • 4.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并由那些不受公务条框限制的新晋官员负责。如王安石创建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面那些支持变法的低驻官员,都王安石精心挑选。王安石这一举措(  )
    A . 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 B . 保证了变法措施的顺利推行 C . 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 D . 客观上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 5. 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以“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而否定了礼部依《周礼》制定的飨食礼,其他如丧服、祭祀、庙制等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以己之意进行改易,进而废弃了自周朝以来延续近3000年之久的“都宫之制”。明太祖这一做法主要意图是(  )
    A . 强化皇帝权威 B . 继承儒家传统 C . 节省社会资源 D . 重构祭祀秩序
  • 6. 据《上海制造局译印图书目录》统计,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制造局译西书以兵学、工艺、算学、兵制为最多;《西学书目表》所录江南制造局译刊的矿政、工政、兵政、船政类书籍多达74种,官制、学制等都无译书。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A . 排斥西方社科类著作 B . 未能准确认识晚清困境 C . 推动晚清出版业转型 D . 以发展近代军事为核心
  • 7. 下表为1895~1913年我国民族工业各部门设厂和资本额的情况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

    A . 机器生产已占主导地位 B . 工业生产结构仍不合理 C . 纺织品生产技术有优势 D . 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以西方文化和文明为依据,对中国社会进行批评,试图引进西方道德;而到20世纪20年代初,梁启超说西方文化和科技造成人们信奉“金钱至上”和帝国主义兴起。促使梁启超对西方文化看法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列强侵略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 B . 其对社会变革方式有新认识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问题
  • 9. 下图为1938年拍摄的一幅山西五台县小脚妇女往前线运送弹药的(    )

    该作品(  )

    A . 代表了抗战时期的艺术潮流 B . 描绘了人民支援反蒋的热情 C . 体现了民主自由的创作风格 D . 反映了全民抗战的时代风貌
  • 10. 有学者指出,经过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公民“习惯于既做演说者,也做听众,每个人因为感到他对决定施加了影响而幸福”。据此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  )
    A . 消除了贵族阶层的影响 B .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 . 保障了民众之间的平等 D . 激发了公民的主体意识
  • 11. 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信徒的灵魂仅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谁会被授子恩典是上帝预先裁定的,人们无法揣度上帝的缘由,却可以通过辛勤的工作证明,因为蒙受上帝恩宠的人在世俗中是能取得成就的,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加尔文这一理论(  )
    A .   否定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B . 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求 C . 旨在为天主教会改革制造舆论 D .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 12. 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的德国,“不管人民好恶与否,表述怎样,以服从为特点的这种精神始终贯穿于普鲁士国家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要求“臣民必须绝对服从这位“受命于天”的公仆”的摆布”。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 未能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B . 宪政思想影响体制构建 C . 强调君权来源的神秘性 D . 注重对政治权威的维护
  • 13. “ 19世纪70年代,即使是最博学的物理学家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的光和色进行非难”,他们“承认充足的光把许多色调变为无色……按照彩虹式的色彩和谐的总体要求,把它们分布在他们的画面上”。材料反映的绘画流派是(  )
    A . 立体派 B . 现代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印象派
  • 14. 下图为1947~1952年美国主要的对外援助项目对比图。导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外援助项目变化的(  )

    主要原因是

    A . 欧洲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 . 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爆发 C . 美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 D .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 15. 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ー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计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计划须建立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 体制改革矛盾重重 B . 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C . 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D . 经济政策实现转型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汉、明朝)的长城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长城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 17.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关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一一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1. (1) 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 (2) 结合罗斯福炉边谈话名称及主题的变化,说明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三、论述题
  • 18. 民生关乎人民的生计与生活,关于民生一词的内涵,不同时代关注解读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对民生的阐述

    中国古代

    《左传・宣公十三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苟子提出“下富则上富”的哲学命题:“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国语・楚语上》警示:“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中国近代

    严复的民生思想在近现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他所提出的自由为体、个人本位的人权法思想。严复把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都纳入“物竞天择”的法则之中。批判贻害民力的封建法制,提倡保障人身自由权。

    1924年,孙中山对节制资本做了明确的解释:“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カ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这一时期,他还倡导“耕者有其田”,将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新民主主义草命时期,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认为只有在政治上加强教有引导,经济上改变生活因境,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革命的认同,调动他们参加并支接革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生的内涵不同时代“解读也不尽相同”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⑴作答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和要点:

    ⑵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社论》高频名词《人民日报社论》见证了我国相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迁和发展,这些发展又集中反映在社论文章中的词江上。以下内容节选自不同时期《人民日报社论》中的高频名词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合作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业务”“行为”“责任”“缺点”“战停”“欧洲”“エ人阶级”“全体”“协定”“资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刚果”“殖民主义”“公社”“大跃进”“共产主义”“阴谋”“拉丁美洲”“军队”“县”“兄弟”“南朝鲜”“肥料”“社员”“面积”“印度”“劳动カ”“生产队”“印度尼西亚”“学生”“水利”“数量”“阿尔及利亚”“高潮”“阵营”“边界”“领土”“古巴”“厂”“钢铁”“棉花”“物资”“钢”;

    “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权派”“苏後”“修正主义”“阿尔巴尼亚”“柬埔寨”“领神”“印度支那”“英雄”“指示”;

    结束徘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局面”“根本”“中心”“时代”“体制”“科技”“党委”“法律”“规划”“四人帮”“目标”“全会”“理论”“战略”“市场”“政协”“人口”“传统”“中华民族”“成果”“人大”。

    ——摘自黄耿昭《人民日报社论全集(高频名词词义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