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测试

更新时间:2017-10-20 浏览次数:129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关于人类起源众说纷纭,目前多数人类学家的看法是(    )

    A . 古猿进化说 B . 恐龙起源说 C . 上帝造人说 D . 女娲造人说
  • 2.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 3. (2017九下·盐城月考)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 4. (2017·连云港模拟)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以下古人类最有可能享受主食米饭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元谋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居民
  • 5. 株洲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神农湖、神农阁、神农坛等景观,这些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
    A . 炎帝 B . 黄帝 C . 大禹 D .
  • 6. 七年级开学后不久,某班转进一位新同学。在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时,他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
    A . B . C . D .
  • 7. 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皇帝制 D . 郡县制
  • 8. 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应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 . B . C . 西周 D . 东周
  • 9. “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

    A . 大禹 B . 商汤 C . 周武王 D . 周厉王
  • 10. 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是(  )
    A . 《史记》 B . 《资治通鉴》 C . 甲骨文 D . 铭文
  • 11. (2016七上·南阳期末)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 12. 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B . 军事作战失利 C . 屡次迁都 D . 统治残暴
  • 13.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

    ①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普及

    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

    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4. 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A . 统一 B . 弱肉强食 C . 诸侯争霸 D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
  • 15. 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 吴、魏、燕、赵、楚、秦、韩
  • 16. 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 . 颁布分封制 B . 奖励耕织 C . 承认土地私有 D . 推行县制
  • 17. (2017九下·万州期中)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奖励耕战 C . 建立县制 D .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 18.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B . 商鞅变法的实施 C . 都江堰的修建 D . 秦朝统一的完成
  • 19.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 . 实行“仁政” B . “无为而治” C . 以法治国 D .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 20.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生产力的发展 B . 社会大变革的出现 C . 频繁的争霸战争 D . 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
二、<b >综合题</b>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
    2. (2) 材料二反映出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3. (3) 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22. 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工具,请分别指出使用这些工具的原始人类的代表。
    2. (2) 有人说,人类工具的历史,经过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图三是青铜时代的代表,请你说出这一图片中的器具的名称以及铸造技术。
    3. (3) 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于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在生产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谈一下启示。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招贤纳士,实行变法,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平民张三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概括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2. (2) 材料二中张三获得“爵位”及“田宅”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 24.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1) 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2) 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 (3) 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4. (4) 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