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试卷

更新时间:2017-10-12 浏览次数:1071 类型:单元试卷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历史正剧《英雄曹操》首次为曹操翻案,塑造了一个英雄曹操的形象。回顾历史,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 . 淝水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长平之战 D . 赤壁之战
  • 2.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是(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3.

    下边的示意图是(      )

    A . 春秋争霸图 B . 赤壁之战图 C . 人口南迁图 D . 三国鼎立图
  • 4.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

    ①魏国一220年  曹操一洛阳    ②魏国一220年一曹丕一洛阳

    ③蜀国一221年一刘备  成都    ④蜀国一221年  诸葛亮一成都

    ⑤吴国一222年  孙策一南京    ⑥吴国一222年一孙权一建业

    A . ①③⑤ B . ②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⑤
  • 5. (2016七上·红桥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B . 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C .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D . 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 6. 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山西祁县大户田家因为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曾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 .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 . 使北方趋于平静 C .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 .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 7. 孙东读了《宋书》中有关魏晋南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概况后,写了一篇读书笔记,笔记中哪项描写不符合史实(    )
    A . 开垦大量湖田 B . 普遍种植棉花 C . 发明灌钢法 D . 稻田里使用绿肥
  • 8. 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经济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 . 洛阳 B . 建康 C . 临安 D . 宁波
  • 9. 下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 .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 10. “由平城迂都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材料反映的是(    )
    A . 齐国管仲改革 B . 秦国商鞅变法 C . 楚国吴起改革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1. 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 . 用汉姓 B . 穿汉服 C . 说汉话 D . 与汉族通婚
  • 12. 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

    A . 推进大一统格局 B .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 .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 .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 13.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14. 2016年3月14日,人民网报道:今天,也就是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也是国际数学节。人们背诵“π”吃派庆祝国际圆周率日。早在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圆周率。他是(    )
    A . 郦道元 B . 贾思勰 C . 祖冲之 D . 王羲之
  • 15. 下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贾思勰的重大贡献是著有(    )

    A . 《水经注》 B . 《齐民要术》 C . 《伤寒杂病论》 D . 《九章算术》
  • 16. 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它的作者是(    )

    A . 郦道元 B . 顾恺之 C . 贾思勰 D . 祖冲之
  • 17.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
    A . 东汉的“蔡侯纸” B . 王羲之的书法 C . 东晋的人物画 D . 莫高窟的飞天
  • 18. 卢汉同学写出的下列历史关联,错误的是(    )
    A . 司马迁——《史记》 B . 贾思勰——《齐民要术》 C . 王羲之——《 兰亭集序 D . 顾恺之——《水经注》
  • 19. 下列图片中,与佛教有关的是(    )
    A . B . C . D .
二、<b >非选择题</b>
  •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二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写出三个当时的“英雄豪杰”。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他(她)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周郎”指的是谁?

    3. (3) 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火耕而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回答问题:

    1. (1) 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这种变化和材料三有何联系?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
    3. (3) 你认为江南经济的变化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
  • 22.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北魏的纠察官),没有俸禄,但在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为“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 (1) 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 (3) 通过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 2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请你参与下列探究,回答问题。

    探究一:小明同学总结了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两个特点,请给他总结的特点加以举例说明:

    1. (1) 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2. (2) (文化)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 (3) 探究二: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时大力开凿石窟,而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则大肆毁佛。请思考“崇佛”“毁佛”的根本原因。
    4. (4) 探究三:这一时期政治割据,战争连绵,但文化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归纳其中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