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南宫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摸底考...

更新时间:2020-10-26 浏览次数:16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隋朝“光芒四射”的成就包括(    )

    ①南北重归统一    ②设置了西域都护    ③开通了大运河    ④修筑万里长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 电视剧《隋唐英雄传》艺术再现了隋亡唐兴的情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营建东都洛阳 B . 外族人侵 C . 开挖大运河 D . 隋炀帝的暴政
  • 3.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盛的一个朝代,在学完唐朝历史后,小明绘制了一幅唐朝年代简图来表示唐朝的兴衰,图中位于顶峰的应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皇之治 D . 开元盛世
  • 4.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唐朝的黄金时代。从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来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专制与跋扈 B . 颓废与反抗 C . 开明与开放 D . 任性与狂妄
  • 5.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国内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 . 日本派遣唐使 B . 文成公主人藏 C . 黄巢起义 D . 岳飞抗金
  • 6. (2017七下·市中月考)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 .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 7. (2017七下·临清期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8.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诗文《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文中提到的宋祖指的是(    )
    A . 杨坚 B . 李世民 C . 赵匡胤 D . 赵构
  • 9.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 )

    A . B . 西夏 C . D .
  • 10. (2016七下·商河期末)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 11. 在郾城大战中打败金军,最后却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 . 元昊 B . 寇准 C . 岳飞 D . 文天祥
  • 12. 下面是汉至宋的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的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南方社会安定 C . 城市经济活跃重 D . 民族交融加强
  • 13.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A . B . C . D .
  • 14.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社会分工完成 B . 繁华的都市生活 C . 民间艺术精湛 D . 边境贸易繁荣
  • 15.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A . 活字印刷术 B . 宋代火器 C . 指南针 D . 造纸术
  • 16. 我们经常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醉里挑灯夜战,梦回吹角连营”等等。以上这些名句出自(    )
    A . 唐诗 B . 宋词 C . 元曲 D . 小说
  • 17. 暑假将至,小明想去北京旅行,因为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到有个景点叫做“明十三陵”,可通过查资料小明得知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的陵墓却不在北京,大家能告诉他应该去哪儿参观(    )
    A . 南京 B . 西安 C . 洛阳 D . 余杭
  • 18. 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海军在1100——1450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国海军”是指(    )
    A . 忽必烈的船队 B . 郑成功的船队 C . 郑和的船队 D . 戚继光的船队
  • 19. “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舞起矫健的巨龙,你是抵御外敌人侵的壁垒,你是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大运河 C . 长城 D . 北京城
  • 20. 被后世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 《农政全书》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徐霞客游记》
  • 21. 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 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 . 清军进人山海关 D . 清朝迁都北京
  • 22.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封建王朝有两个,其中满族建立的是(    )
    A . B . C . D .
  • 23.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

    康熙亲征击溃噶尔丹叛乱

    1727年

    雍正设立驻藏大臣

    1726年

    乾隆设立伊犁将军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盛世局面下的危机四伏 C . 抗击外国侵略者战绩卓著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24. 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的把爱情悲剧和整个社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艺术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长篇小说是(    )
    A . 《西游记》 B . 《水浒传》 C . 《三国演义》 D . 《红楼梦》
  • 25.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出自歌曲《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基于清代的哪一艺术形式的形成(    )
    A . 蹴鞠 B . 京剧 C . 瓦舍 D . 杂技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四道小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 26. 看图,回答问题。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以上人物都名垂青史。请将以上人物的事迹按对外交往的特点分为两类,并写出分类依据和事迹。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位期间)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白寿彝《中国通史》

    (唐太宗说)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已过。今魏微逝,一鉴亡矣。”——《新唐书》

    材料三: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社会状况,并说出这一时期治世的名称。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3. (3)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评价唐太宗。
  • 28.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赞扬文成公主的诗歌

    材料二:他(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疆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下。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文成公主人吐蕃所起的重要作用。
    2. (2) 材料二中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清朝对西藏进行有效管辖。
    4.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民族关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 29.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谈谈如何推动我国科技创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