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

更新时间:2017-11-02 浏览次数:2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 . 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 . 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二、<b >选择填充题</b>
  • 2. (2015九上·孝昌月考)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 司马光砸缸   B . 凿壁偷光 C . 火烧赤壁 D . 铁杵磨成针
  •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 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 C .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 4. 科学探究离不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不锈钢是金属材料 B . 保鲜膜属于塑料 C . 棉花、蚕丝属于合成材料 D . 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 6. 交警队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是: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生产蓝绿色铬离子(Cr3+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酒中含有的酒精属于有机物 B . K2Cr2O7属于氧化物 C .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 . 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 7. 下列各项为小明同学记录的物质燃烧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 8.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 . 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 9. 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10. 下列方法不能把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水、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观察能否产生气体

    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

    C

    食盐水和醋酸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三、<b >填空题</b>
  • 11.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从A、干冰;B、食醋;C、小苏打;D、氢气;E、蛋白质;F、塑料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1)教育部规定学生的“营养餐”以肉蛋奶为主,为人体补充
    (2)旱情较为严重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3)人体出现胃酸过多时,可用作治疗的药物是
    (4)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5)厨房中有多种调味品,其中pH小于7的是
    (6)材料种类繁多,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12.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 (1) 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A . 铂金饰品 B . 铁锅 C . 铝导线
    2. (2) 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3. (3)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13.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气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2. (2) 实验室采用B装置制取氢气,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收集装置应选用的装置为(选填字母序号).
    3. (3) 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或氢气,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
四、<b >信息分析题</b>
  • 14. 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D为蓝色沉淀,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化学式:A,D.
    2. (2) 写出B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G溶液在农业上的用途
五、<b >探究题</b>
  • 15.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固体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但不会转化为NaHCO3

                        ②CaCl2溶液呈中性;

                        ③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

    1. (1) 【提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 

      猜想Ⅲ:固体部分变质 

    2. (2) 【原因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进行实验】

      小聪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由此他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小玲同学也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用足量水溶解,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未发现有气泡产生。据此现象小玲认为NaOH未变质。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为了进一步得出结论,该兴趣小组同学结合所给资料分工合作,集思广益,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该样品配制成溶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



      猜想Ⅲ正确

      ②对①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变红

    4. (4) 【反思评价】

      ①在实验步骤①中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②小玲同学认为在实验步骤①中可以用Ca(OH)2 溶液代替CaCl2证明这一瓶中是否含有NaOH,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六、<b >简答题</b>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含量,称取样品20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69.8g。求:
    1. (1)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 (2)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