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0-10-17 浏览次数:1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④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 (2)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名句。

      ①《使至塞上》通过写景交代行踪,暗示自己内心激愤,抑郁的诗句是

      ②《与朱元思书》中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亲情没有珑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在生活逶迤的长卷中,如空气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形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zhōng。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 , ______________;是离别后辗转反侧的牵挂 , ______________。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     )    无动于zhōng(     )    晏谈笑(     )

    2. (2) 文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3. (3) “习”在《新华字典》中有三个解释。文中“习以为常”的“习”意思应为(   )
      A . 学习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 B . 对某事熟悉 C . 习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行为
    4. (4) 仿照文中画线句子,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三、名著阅读
  • 3.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 (1)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
    2. (2) 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三是
四、综合性学习
  • 4. 综合性学习

    某中学八(1)班将开展以“过有意义的生日”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些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1) 为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生日观,班级准备邀请学校李校长在9月10日上午9点到班级作一次报告。请你以班长的名义给李校长写封邀请函。
    2. (2) 为了倡导同学们树立一种文明节俭、有内涵的生日观,八(1)班全体学生向全校发出倡议。下面是倡议书部分内容,A、B、C三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生日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美丽的日子。庆祝生日就是在提醒我们新的一岁需要我们书写更绚丽的篇章。因此,我们发出如下建议:首先,感恩父母。(A)从生命孕育的那一天起,使我们就是父母的牵挂;其次,文明节俭。(B)金钱绝不是称量友谊的尺子:再次,过有内涵的生日.(C)岁月增长会让我们学会生活、享受生活、面对生活。

      ①(A)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将“”一词删去。

      ②(B)处画线句子搭配不当,应将“”一词改为“”。

      ③(C)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3. (3) 送出真诚祝福,既快乐自己,也快乐别人。请仿照句子,送出你的祝福。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领略鲜花的娇艳;。祝您有一个特别的生日。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

    本报7月6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武汉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

    “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 (1) 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2) 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 (4) 用简要的文字说说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开在心灵里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

    ③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自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④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饴铬面吃哈。”

    ⑤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⑥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⑦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⑧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⑨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氲。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月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⑩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饴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⑪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

    ⑫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⑬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⑭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和在荞麦地辛苦劳作的母亲。

    ⑮那一片带着清香的荞麦花,把坚定的信念深植于我的心田,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跌入低谷时,要想让曾经荒芜的田地有生机和希望,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把希望的种子植入心田,然后用辛勤的汗水和坚定的信念,浇开生命的花朵。

    1. (1) 根据文章内容和思路,梳理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名落孙山,暴怒无常→→(见母)月下劳作,心酸落泪→

    2. (2) 根据括号内要求,回答问题。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我试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有用,我的心里依然杂草丛生。(说说加点词的含义)

    3. (3)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荞麦”在文中的作用。
六、课内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略无处 阙:    ②非亭午夜分 自:

      ③沿阻绝 溯:    ④虽乘御风  奔:

      ⑤属凄异 引: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3)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 (4) 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 8. 请以“坚持下,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     不得出现真实地名人名。

    3)     要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4)     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