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

更新时间:2017-11-10 浏览次数:1060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银制容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黑,原因是银和空气中的微量硫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 + 2H2S + O2=2X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 AgS B . Ag2O C . Ag2S D . Ag2O2
  • 2. 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Zn→ZnSO4 B . CuO→CuCl2 C . CaCO3→CO2 D . BaCl2→BaSO4
  • 3.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 .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1℃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 . t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 4.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NaNO3HCl  Na2SO4   B . NaNO3 NaCl  CuSO4 C . NaCl  Na2SO4Na2CO3 D . NaOH   BaCl2 Na2SO4
  • 5. 下列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进行解释的是( )C和CO都能跟灼热的CuO反应
    A . C和CO都能跟灼热的CuO反应 B . 实验室收集CO2和O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 . 碳酸饮料和白醋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 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和投入活性炭都能使溶液褪色
  • 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Ba(OH)2溶液

    先加入CuSO4溶液、过滤

    C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CuO

    D

    CuSO4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足量的氧化铜、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b >选择填充题</b>
  • 7. 生活中会发生各种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受热升华 B . 蜡烛燃烧    C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 . 用海水制蒸馏水
  • 8. 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能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
    A . B . C . D .
  •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灯    B . 液体读数 C . NaOH固体称量    D . 测定溶液的pH
  • 10. 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钾K2FeO4为暗紫色固体,可溶于水。则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6 B . +3 C . +4 D . +2
  • 11. 当运动员肌肉受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沸点为12.3℃),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处理。下列有关氯乙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氯乙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B . 氯乙烷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 . 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10:71 D . 氯乙烷用于冷冻麻醉与其沸点低、易挥发吸热有关
  • 1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 . 家庭小实验中,将食醋与纯碱混合有大量气泡产生 D . 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 13.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D .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 14. 合理施用化肥,可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 NH4HCO3 B . Ca(H2PO4)2 C . NH4H2PO4 D . CO(NH2)2
  • 15.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 在一定量的H2SO4和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 .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 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三、<b >信息分析题</b>
  • 16. 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B(填“>”“=’’或“<’’,下同);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敝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B,则AB;质量为A的锌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B
  • 17. 某兴趣小组要制取O2CO2 , 请选择下列合适的装置填空。(注意:球型干燥管中是氯化钙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

    1. (1) 写出甲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用该装置制O2的另一个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
    3. (3)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含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小红用家里的小针筒和废药瓶组装成一套微型装置(如图所示) 替代装置①,用该装置做实验的优点是 (填序号) 。

      ①节约药品用量               ②能完全消除废液排放

      ③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④产生的气体不含任何杂质

四、<b >探究题</b>
  • 18. 右图是小刚对浓硫酸的性质的探究,锥形瓶内的小试管盛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

    1. (1) 甲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出现变浑浊,原因是
    2. (2) 把乙装置中的胶头滴管内的水滴入浓硫酸中,发现澄清石灰水也出现变浑浊,原因是①,②
  • 19. 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1. (1)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①Na2O②碳酸钠③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2. (2)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白色物质

      为氧化钠。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白色物质

      是碳酸钠。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3. (3)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4. (4)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由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任意写一个)
五、<b >简答题</b>
  • 20. A~E及甲、乙均代表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B都是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反应①和②均放出大量的热,D是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请回答:

    1. (1) B物质的化学式,D物质的俗称。(写一种)
    2. (2)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物质E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D与乙发生的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任意写一个)
    4. (4) 若物质E是红褐色沉淀,则D与乙发生的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任意写一个)
  • 21. 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50g,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的物质质量为59.8g。
    1. (1) 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 (2)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