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5 体温的控制

更新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1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古人说:“心静则凉。”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一样多 B . 休息时多 C . 思考问题时多 D . 说不清
  • 2.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出现颤抖现象,它的生理意义是( )
    A .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发 B . 通过颤抖使体内热量大量贮存 C . 通过颤抖使骨骼肌大量产热 D . 通过颤抖使内脏器官大量产热
  • 3. 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容易中暑的原因是( )
    A .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被破坏,体温将升高 B . 高温环境下散热增加 C . 高温使汗液分泌增多,易中暑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 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
    A . 大脑 B . 小脑 C . 脑干 D . 脊髓
  • 5. 冬泳运动被誉为是“勇敢者的运动”。 冬泳时运动员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 . 机体耗氧量下降 B . 骨骼肌战栗 C .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 皮肤血管舒张
  • 6. 在暑期军训中,进行队列训练时,一女生恶心呕吐,出现昏厥现象,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    )


    A .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 原地用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C . 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 D . 用30℃酒精擦身降温
  • 7. 小明前几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在下表中(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B . 小明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 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D . 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 8. 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有生存优势的原因在于 (    )


    A . 恒温动物耗氧少 B . 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 . 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变化 D . 恒温动物所需要的能量少
  • 9. 古人说:“心静则凉。”下列对人脑在休息和思考问题时产生热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 一样多 B . 休息时多 C . 思考问题时多 D . 说不清
  • 10. (2014·温州)

    人体个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产热器官是(  )


    A . B . 内脏 C . 骨骼肌 D . 其他器官
  • 11. 把老鼠和青蛙从28℃的环境移到2℃的环境中,这两种动物耗氧量的变化情况是(   )
    A . 都减少 B .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C . 都增加 D . 前者增多,后者减少
  • 12. 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 .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C .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D . 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 13. 在炎热的夏天,从室外进入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人体将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 尿液减少,排出的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B . 在神经等调节下皮肤血管的口径变小 C . 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 D . 小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二、填空题
  • 14. 下图表示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手臂皮肤血管内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的流量变化。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快速上升至40℃。这个温度维持了50分钟,然后在B时刻又迅速下降至l5 ℃并一直持续至C时刻。

    1. (1) 在A时刻到B时刻期间,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有什么作用?_
    2. (2) 从A至B期间,皮肤还发生了其他什么变化
  • 15.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B、C
    2. (2) 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 (3) 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这种反射属于反射。
    4. (4) 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16.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我国西藏日喀则等地也受到地震影响,出现人员伤亡。
    1. (1) 刚从平原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由于高原上夜间气温低,许多人冻得瑟瑟发抖,这种行为的生理意义是。到了12月,一些援建人员发现,日喀则的一些哺乳动物换上了一层厚重的皮毛,这对动物来说有什么好处?
    2. (2) 小玲是一名支援日喀则灾后重建的工作人员,一天她感冒发烧了,医生为其测量体温并认真检查,但小玲的体温在24小时内均在39 ℃左右,则小玲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
      A . 产热大于散热 B . 产热等于散热 C . 产热小于散热
三、探究题
  • 17. 请你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产热量/%

    安静时

    劳动或运动时

    1 6

    1

    内脏

    5 6

    8

    骨骼肌

    1 8

    90

    其他

    10

    1

    1. (1) 明明是学校体育队的长跑运动员,他在安静状态下,身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在3000 m长跑过程中,他身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2. (2) 在产热的同时,机体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到体外,以保持体温的恒定,人体中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 散失出去的.
  • 18. 下表为人处于安静和活动情况下体内不同器官的产热量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

    16

    1

    内脏

    56

    8

    肌肉与皮肤

    18

    90

    其他

    10

    1

    1. (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2. (2) 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控制的.
    3. (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热量显著增加,肌肉组织会处于暂时性缺氧状态,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并产生乳酸,导致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疼现象.
    4. (4) 夏季,当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散热,但这也造成了体内水分的大量丢失.此时人体如何通过自身调节来减少体内水分的丢失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5. (5) 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
四、材料题
  • 19.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作处理;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 ℃,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 (1) 若甲鼠体温,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 (2) 以上实验步骤还存在缺陷,该缺陷是 (答一条)。
  • 20. 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图,此时体温环境温度.
    2. (2) 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皮肤温度,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 (3) 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