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0-12-21 浏览次数:1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中的“日中” 是正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亭午”是傍晚,“夜分”是半夜。 B . 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 C . 《藤野先生》一文包含了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既有对异国老师的怀念,也有对麻木无聊的国人的批判。 D . 《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就是他的作品。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秋天里走进玉渊潭,心情会为之灿烂一亮:不止是   (cù)拥成林的银杏的一片金黄,不止是玉渊潭碧波深处的天高云淡,也不止是银杏林中一抹黄栌树    (rú)染的红霞,还不止是零落栖立在岸柳梢头的白色鸟(甲)这里的一缕风轻轻拂过,也必是秋天里的芬芳一缕。

      秋天了,我是这样躺在玉渊潭青青草地的长椅上,心中划算着一个季节到来之后的生活准备——我将如何迎接接踵而至的冬天呢?那雪花飘飞的日子有什么可以暖我的梦呢?京华的秋阳还是暖融融的,惟林边那一潭秋水漫溢着清清的凉意,草地上也不复听到夏天的蝈蝈们的鸣叫,林中的秋蝉也不知道去了哪儿(乙)都去了夏日的浮躁而顿悟沉默是金。

      银杏的叶子,一枚枚轻柔地辞别枝头,飘飘摇摇,然无声,托着阳光梦一般纷落,渐渐地将青草地装点一片金色。这么多这么多的扇形金坠啊,它充满了一整个秋天,暖暖的仿佛有铸金炉上的温热,充填着我空    (kuàng)的想象空间,我的梦便是也被如此之多的金坠堆积起来,我拥有一个世界的金子哦。

    ——古清生《落叶上的梦》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cù)拥    ②(rú)染    ③空(kuàng)

    2.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蜕(A.tuì    B.duì)    ②悄(A.qiāo    B.qiǎo)

    3. (3) 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零落:零星、稀疏,好像散乱安排。 B . 划算:划得来、合适、上算的意思。 C . “接踵而至”在文中是接连到来的意思。 D . “金坠”在文中比喻银杏金黄色的落叶。
    4. (4) 对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下面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 第一节连用了“不止是……”的句式,形成排比句,表现出玉渊潭秋日景物的丰富多彩,难以说尽。 B . “银杏的叶子,一枚枚轻柔地辞别枝头”,用了拟人,生动地写出叶子离开枝头、飘摇落地的情状。 C . “这么多这么多的扇形金坠啊,它充满了一整个秋天”,运用了反复和比喻,可见银杏落叶的多与美。 D . “它充满了一整个秋天,暖暖的仿佛有铸金炉上的温热”是比喻句,写出银杏落叶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5. (5)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处破折号    (乙)处问号 B . (甲)处句号      (乙)处问号 C . (甲)处破折号    (乙)处逗号 D . (甲)处句号      (乙)处逗号
三、句子默写
  • 3. 古诗文名句填空。

    一切景语皆是情语。看到庭中的奇树,诗人自然想到“攀条折其荣,”,以寄托思念;王绩站在东皋野望,“树树皆秋色,”,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李白来到荆楚之地,写下“,云生结海楼”,洋溢着远游的浪漫与喜悦。白居易在西湖边欣赏着“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春景,赞叹西湖的秀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寄寓了诗人厌倦争名逐利、留恋自然山水的情怀。

四、名著阅读
  • 4. 著名学者胡愈之高度评价《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称他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的真实情况,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 5.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小明打算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己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说。请你帮他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文字,不超过80字。

    备选人物:毛泽东   徐海东   彭德怀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甲)别一出校门就梦想当马云

    2014年8月28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布的亿万富豪指数显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成为中国内地首富。马云的成功让我们赞叹羡慕,但许多人并不知道马云有过吃9个月泡面的艰苦创业期。

    1995年,马云从学校辞职,开始创业,他经历了一个不挣一分钱的艰难阶段。

    刚开始,大家工作都很投入,一眨眼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常常肚子饿时才想起来吃饭,为了省时间,他们便吃快食面。

    可是创业的困难程度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当初准备的钱都投进去了,而且都看不到个泡。由于没有钱,工资自然没得发,马云唯一满足大家的就是免费发快食面。为了省钱,他快餐都不舍得吃,经常煮包泡面对付着。

    马云每个月入不敷出,被迫沦为“泡面党”。一日三餐都吃快食面,有些人不得不溜号走人了。也有些人开始叫苦:“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吃泡面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马云总是学着电影里的口吻安慰大家:“快了,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五个月,生意都亏本,马云也实在想不出辙来了,因为他天天从早忙到晚,一天工作二十个小时,仍然没有成功,他也没有底气说一定会成功。

    那年大年三十,他还在工作。母亲放心不下他,于是打电话问他:“晚上吃什么啊?”他没有想,就说:“吃快食面。”母亲突然停住了,说:“那你回来,别干了!”“不行,弟兄们都还没走。”母亲哭了,说道:“你这是何苦啊,好好的固定工作不干,非要创业。”母亲专程赶过来,为大家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吃得大家舒舒服服的,但也流出了眼泪。

    就这样,马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还是十分艰苦,但吃泡面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浑然忘记身处低处与逆境。他乐观与从容,坚韧而有耐力,还有扛不住的苦难吗?就这样,他们在吃了9个月的快食面后,开拓出了一条生路。

    (乙)我的成功是父亲铲出来的

    马云

    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身体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转过三次学。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吧!”

    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我唠叨什么,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他很有些大喜大悟:“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实际上,父亲看到了我对英语有兴趣,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

    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有英语,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年级第一名。但这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英语成绩是全年级第一,数学是倒数第一。高考落榜后,我和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保安。结果,表弟被录用了,我却因个头矮被淘汰。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父亲见我意志消沉,悄悄找了个关系,让我替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让我渐渐麻痹掉高考落榜带来的痛,我甚至开始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但父亲用他的“铁锹”,刻意铲凿我高考落榜的痛处。他对我说:“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父亲的话让我下了决心:我报了高考复读班。然而这次,我又没成功。

    我自己执拗地决定第三遍走高考的路!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的人,并煞费苦心地为我请到了一名数学特级老师给我辅导。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精神感动了上苍,我终于读上了杭州师范学院。

    短短十几年,我的生活仿佛是《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会忘记,父亲像是一把铁锹,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

    1. (1) 人物传记有不同的类型,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称不同。从叙述人称看,甲文是,乙文是
    2. (2) 根据要求答题

      ①甲文中的画线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马云总是学着电影里的口吻安慰大家:“快了,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②请分析乙文中的画线句的含义。

      父亲像是一把铁锹,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

    3. (3) 乙文采用顺叙,记述了“我”在父亲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过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甲文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4. (4) 马云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进行阐述。
  • 7. 阅读下面的图文,完成下列小题。

    1. (1) 根据图文内容,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赵养的小型犬已在公安机关登记并按时年检,他可以携犬乘坐公交车。 B . 小钱携犬出户没有拴绳,还不清除狗排泄的粪便,应当处以100元罚款。 C . 小孙办理完年检手续后,可直接领取动物健康免疫证,无需再打疫苗了。 D . 小李不幸被自己家养的猫咬伤,父母带她及时去医院注射了狂犬病疫苗。
    2. (2) 小赵制作了一张“狂犬病”的科普宣传单,请根据图文内容,将宣传单填写完整。

      “狂犬病”科普宣传单

      别名

      就诊科室

      传染科

      传播途径

      人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

      常见症状

      治疗手段

      临时处理

      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接种狂犬病疫苗或注射血清。

    3. (3) 说明性文字中,对条件所限不能做到精确测算的数据,可用概数。请从图文中试举两例,并说说其作用。
    4. (4) 小赵是爱犬人士,他做了一份“养犬自测”的问卷调查(见下图),请你根据他的回答情况,给他一些养犬方面的建议。

六、对比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秋涛宫

    余于午后往秋涛宫前楼。坐待移时,而对江极远处,忽起红白数道,白即潮痕,红是为斜阳所衬,瞬息间变为银山万道,杂遝而至,倏在眼底,楼前栏槛俱若有动摇之形,楼上人无不失色者。时江中有弄潮十余船,忽出忽没,尤堪震骇。未几而岸土崩颓,水变黄色,而潮已过矣。此潮直趋此地,而此楼适压其冲,若稍高一二尺,鲜不为潮所打者。

    (选自《浪迹丛谈》,有删改)

    (乙)六和塔夜玩风潮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飘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 , 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选自《四时幽赏录》)

    【注释】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沤:水面上的泡沫。

    1. (1) 关于(甲)(乙)两文的内容或写法,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是在秋涛宫观看潮水,(乙)文是在寺庙中观看潮水。 B . (甲)文观看潮水是在下午,(乙)文观看潮水是在半夜。 C . (甲)文与(乙)文都从视觉、听觉角度,表现潮水壮观。 D . (甲)文与(乙)文都以船在江水中沉浮出没衬托潮水之大。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 未几而岸土崩颓 B . 顷焉 , 风色陡寒 C .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D . 久之 , 目似瞑,意暇甚
    3.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浙 江 潮 汛 人 多 从 八 月 昼 观 鲜 有 知 夜 观 者。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潮直趋此地,而此楼适压其冲,若稍高一二尺,鲜不为潮所打者。

    5. (5) (乙)文作者借观看潮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诗歌鉴赏
  • 9.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①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1. (1) 三、四句诗以陪衬江潮,突出了潮水的浩淼和盛大。
    2. (2) “瑶台失手玉杯空”一句想象雄奇,请加以赏析。
八、作文
  • 10.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并说明两点理由,不超过80字。
  • 11. 请以“难得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