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0-10-20 浏览次数:2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鉴赏窗前梧桐的淡泊随性,屈服自然又抗衡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如此。 B . 新学期第一次班会课,李红侃侃而谈班级建设,卖弄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C . 读书交流时,眼看大家一直争执不下, 他将错就错将文艺和文学混为一谈 , 我不禁感受到了他的幽默。 D . 在刚结束的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用十一连胜夺取冠军,用“升国旗、奏国歌”来向祖国献礼,看着她们的壮举,我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 2. 传统文化知识。

    七年级学生李睿想建一个微信群,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共同探讨国学问题,若有以下四个国学爱好者微信群名,他选哪个最合适? ( )

    A . 而立岁月 B . 不惑之家 C . 耳顺一族 D . 豆蔻年华
二、字词书写
  • 3.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阅读,是一种学习。读《秋天的怀念》,我明白了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qiáo cuì ( ) 的面庞;读《散步》,我懂得了duō duō( ) 逼人并不可取,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是谅解;读《金色花》,我体悟到对母亲的爱不分国界,不分形态,它取jué ( ) 于你的内心。不要吝( )惜,把时间花在美好的阅读上吧!

    ◆秋天,大自然仿佛把终年zhù ( )蓄的悲伤都倾泻了出来:一阵阵凛冽的风呼呼吹刮着,那雨呢,好像是在应和( ) 一般,淅淅( ) 沥沥地下着,触目所见都是枯黄的落叶、敧( )斜的花枝,一股凄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qiáo cuì    ②duō duō逼人  ③取jué   ④zhù蓄

    2.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②应  ③淅沥沥      ④

三、句子默写
  • 4. 古诗默写。
    1. (1) 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 (2)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3. (3) 古人常写诗表达思念。王湾写下“乡书何处达,”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传达对王昌龄的牵挂;李益的”两句更是写尽了征人的乡思。
    4. (4) 崔九堂前几度闸。(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5)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四、其他
  • 5.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填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人名) 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为我们展现了元方像小老师一般教导父亲的友人做人要讲诚信,懂礼貌;在国著名作家海伦 凯勒的笔下,莎莉文老师不仅仅教给她知识,更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转折;著名作家 (人名) 在《散步》一文中,教会中年人要承担尊老爱幼的社会责任:老师可以是生命中熠熠生辉的角色,也可以是(人名) 在《秋天的怀念》中记录的默默守候的母亲。

五、现代文阅读
  • 6.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做个小学生

    邹滢颖

    ①林之老师在杭报退休后,认认真真地用一本厚达三百页的书来说自己《一字不识》,我们一翻,立刻又回到蒙昧的状态。她讲字词从甲骨文说起,比如秋,她说竟然是一只蟋蟀,有触须、长足,背上还有翅,怪不得《诗经.幽风》里,这只小虫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乡愁。看图识字,从源流讲起,对于所有识字期的人而言,可以保留对中国文字最天真的感知。

    ②且说“花”宇。“花”的本字其实是“华”,最初古人说“花”时,用的是“华”,那是从树上开花而来的象形字,是一棵花枝茂盛的树。《说文解字》里,“华”的造宇本义就是树木开花。到现代汉语,“华” 字的本义就由“花”代替了。其实在古人眼里花是有区别的,木本植物开的花称“华”,草本植物开的花称为“荣”。 《说文解宇》里说“荣,桐木”,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荣”变成了树木。

    ③甲骨文就像一幅幅画,不同的人眼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比如这“荣”宇的上半部分,有人说画的是盛开的花朵,说画含芭的花骨朵也未尝不可。“骨朵”一词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般把“骨朵”与“花”连用,花骨朵就是花蕾。据说“骨朵”最初却是一种兵器:一根长长的铁棍或木棒,顶端装有金属的圆头。宋《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京城过元宵时的排场:两边排立的禁卫军,身穿锦袍,头戴簪花,手里举着“骨朵子”。后来以“骨朵”形容花蕾,样子倒是蛮像的。

    ④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

    ⑤很多大师到晚年会专治文字和训诂,称为小学,近现代最著名的就是余杭章太炎先生。鲁迅先生说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二人”,就是这样的革命猛将,一生博通经史,同时精研西方各科通识,终其一生,著作斐然,是晚清以来不世出的人物,但他一生费力最深的却是国学中的“小学”,而他的小学也是从《说文解字》开始,从甲骨文开始。

    ⑥1908年,他在日本避难,一边继续推翻帝制的革命,一边给留学生上小学:“一间八席的房子,当中放了一张矮桌子 先生坐在一面,学生围着三面听(周作人回忆)。谈天时偶然还有话最多,爬来爬去的……”这些小学生是谁呢?鲁迅、周作人、朱希祖、钱玄同、许寿裳等这些具有突破性的人物,彼时认认真真听章老师上课、记笔记。我看过他们的笔记,鲁迅先生的笔记尤其清爽,是学生们最想抄的本子。当“小学”生不容易。

    ⑦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他因诗而名,也因诗而坠入低谷,晚年却在低谷中找到汉字,帮《正体字回家》,说文解字像一条光亮的巷道,让他找到回家的路 《字看我一生》,他在文字里安顿自己,做文字的福尔摩斯,其乐无穷。当“小学”生是一次开悟。

    ⑧台湾有个张大春,微博粉丝众多,他有一-本书写给自己的孩子看:《认得几个字》,他把自己和孩子的故事写在一个个字条下面,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体温。比如他写到黑,他说“宇宙是黑的,想它时偶尔会奇迹般发亮”。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孩子和父亲因为中国字,成为更亲密的伙伴。当“小学”生是一种幸福。

    ⑨所以识字这件事,有这么多大师一生以求,还有谁敢说自己认得那么多字呢?一字不识,只有低头,感谢古老的汉字,感谢博识的老师,让我们这些小学生能享受汉宇带来的无限趣味。

    (选自2019. 9.20《杭报副刊》,原文有删节)

    1. (1) 文章第④段写到:“林老师是做起了‘小学’生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小学”生的意思。
    2. (2) 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流沙河先生晚年说自己像一条老豇豆悬挂在风里。(这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赏析。)

      ②这个黑真得黑到家了! (请解释“黑到家”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3. (3) 阅读文章,找一找下面的甲骨文,哪一个是“荣”字? (     )
      A . B . C . D .
    4. (4) 结合全文,分析当“小学”生有哪些好处?
  • 7.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A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乙]

    还记得有一回B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一一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 (1) [旧事重提寻温暖]

      ①《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实际就是鲁迅在回忆往事,采擷温暖。语段中的A、B都曾给予过鲁迅温暖,其中A是 (人名), B是 (人名)。

      ②在《朝花夕拾》中,还有许多人曾给过他温暖,比如(请写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2. (2) [身临其境读文本]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 , 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我太难了!一会儿班里要进行分角色朗读,但是下面这两句话朗读时该怎么处理呢?你是班里的朗读大咖,帮帮我吧!

      ①“人都到那里去了? !”

      ②“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这有什么难的?就拿__( 填①或②)这句话举例子吧! (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方案和理由)

    3. (3) [朝花夕拾探人物]

      语段中的A、B以及《做个小学生》中的“章太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及《做个小学生》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
  • 8. 阅读甲乙两文,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题。

    [甲]

    谢太傅塞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玩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 黄琬传》)

    [注释]①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俄而雪(急) B . 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C . 魏郡太守(担任) D .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听说)
    2. (2)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B .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C .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D .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4. (4) 请结合材料,分析甲乙两文中主人公的共同特点。
七、语言表达
  • 9.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9年9月,新疆清远中学骨干教师团队到你校参观学习。作为学生接待团的代表,请你为来访团队介绍具有特色的校园一角。(不得出现真实姓名,不超过50个字)

八、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业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平日里默默无闻,身上却有着美好的品质。他可能是你的亲人、老师、同学,也可能是与你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请以《不平凡的平凡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