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届贵州遵义高中高三第七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6-08-16 浏览次数:109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孟子在周游列国时说:”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腾文公章上》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上述材料说明孟子(     )

    A . 希望回到尧舜时期的社会状况 B . 尧舜时期为理想的政治模式 C . 是尧舜贤德政治的直接继承者 D . 尧舜视为性善说的历史源头
  • 2.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古代中国最能体现上述两种权利的是(     )

    A . 汉朝的中朝和外朝 B . 唐朝的中书省和尚书省 C . 明朝的内阁和六部 D . 元朝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 3. 南宋人舒岳祥有《十妇词》曰:“卖菜深村妇,休哄所获微。芜菁胜乳滑,莱菔似羔肥。橐里腰钱去,街头买肉归。种疏胜种稻,得米不优饥。”材料反映的是南宋时期(     )

    A .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 . 稻米价格大幅下跌 C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D . 妇女是主要劳动力
  • 4. 明成祖认为:“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皇明世法录卷九》)明成祖对御史的要求(     )

    A . 有利于御史约束皇权 B . 突出了御史的重要性 C . 加强了对御史的培养 D . 有利于对官吏的监察
  • 5. 中国近代奉行“外交无小事”的原则:任何与外国人有关的事务,而不仅仅是外交事务,都应该慎重对待,谨慎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或等闲视之。这一外交原则(     )

    A . 是积贫积弱背景下的审慎态度 B . 有利于中国开展对外正常交往 C . 促进了平等的外交观念的形成 D . 在与各国的交往中维护了主权
  • 6.

    “变局观”是近代中国形成的一股影响久远的社会思潮,据当代台湾历史学家王尔敏的统计,1840-1902年间提出变局观言论的士大夫不下81人。下表是《1840一1902年“变局观”言论分布年代统计表(%)》:该表说明“变局观”( )

    A . 在中国近代前期是主要的社会思潮 B . 是中国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的体现 C . 是洋务和维新运动共同的指导思想 D . 引导中国近代化历程不断深入发展
  • 7.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上述大调整的背景是(     )

    A .  内外时局的变化 B .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 土地革命的完成 D . 长征的完全胜利
  • 8. 195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这说明当时的外国来华留学(     )

    A .  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 B . 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 C . 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D . 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
  • 9. 有学者指出,18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国家在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主要是对殖民地采取直接统治的方式,基本上把本国的社会治理形式照搬到殖民地,重建宗主国的社会结构上述材料揭示的是(     )

    A . 欧洲文明对外扩张的方式 B . 欧洲国家致力于输出文明 C . 殖民者推动殖民地民主化 D . 世界各地走向资本主义化
  • 10.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衍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末期已经转向效率驱动的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现代增长模式”的突出特征是(     )

    A . 大规模进行资本输出 B . 大规模进行商品输出 C .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D . 大规模进行殖民扩张
  • 11.

    1938年世界部分国家国民经济人均收入一览表(     )

    ——摘编自美国CNN(人类文明全纪录)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A .  苏联人口过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B . 苏联经济总产值仍然落后于英国 C . 苏联经济总产值跻身于发达国家 D . 苏联对美国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
  • 12. 2015年,英国不顾美国反对而带头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强国也相继成为其创始成员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筹建及其上述国家成为创始成员国说明(     )

    A .  美国因为其实力的衰退已经失去全球影响力 B . 中国迅速崛起后已经取代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C . 亚投行成为中国和西欧大家联合抗美的联盟 D .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的伦理的逻辑与伦理的常识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它的起点在家,它的过程在国,它的终极价值要体现在“平天下”上。……国的超稳定,家的超稳定,是儒家的精神追求。为了达到国与家的和谐稳定,每一个人都要修身养性,思维与生活方式都要中庸,合乎周礼的社会,被视为理想社会,因为礼制最能确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使人安身立命于社会格式之中。……儒家最终必然从民本主义,走到国本主义,忠君报国,高于孝慈家人,忠孝不能两全时,只能舍小家为国家,只能忠君而不能孝父母……儒家唯一倡导的,是道德制约,而没有公权制约,没有在公权之外构思独立的制约力量。

    ——吴祚来《儒家是一只朴素的木澡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人类所以不同于和高于其他动物,不只是在于他有生命、有感觉,更重要的是有理性。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不仅能辩别善恶和正义,而且能认识人本身,并能够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去改变外在事物。在人生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生的目的,他说:“一个有德行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栖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高尚。”“真正高宏之人,必须造福于人类。”在这里,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目的推向献身于社会事业的高度,并以此作为人的价值标准。

    ——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亚里士多德有关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亚里士多德这两种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关词义的发展变化词原义新义宅住所,多指较大的房子待在家里不出门(多指沉迷于上网或玩电子游戏等室内活动)奴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奴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称失去某种自由的人,特指为了偿还贷款而不得不辛苦劳作的人(含贬义或戏谑意)山寨山中的城堡仿造的、非正牌的、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漂白除去纤维材料、纺织品等物中所含色质,使之变白的过程比喻通过某种手段,把非法所得变成合法所得大使负有某项职责的官职名称借指为推动某项事业的开展而做推介、宣传等工作的代表性人物

    ——据《反映语言生活变化,记录时代变迁》整理

    上表词义的变化能够反映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存最早的密折是康熙朝的小密折,只有巴掌大小,十分便于秘藏。……密报者的职位不高,但均是皇帝心腹。……此时康熙帝对地方官员的秘密了解尚无明确的时间规定,也无内容范围要求,全凭奏报人与康熙帝关系的密切程度,或者根据康熙帝的指令随时随地奏报。雍正帝继位后,将密折视为推行新政的重要工具,建立了自缮写、装匣、传递,到批阅、发回本人,再缴进宫中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并扩大了密折的应用领域。雍正朝的密折上自军国重务,下至民间琐事,均有涉及。利用密折监督地方官员,更成为雍正帝驾驭群臣的一个重要手段,相关内容屡见不鲜。……由于密折的制度化,雍正朝允许使用密折奏事者不再局限于皇帝的几个心腹官员,密考也由康熙朝时的较低级官员时高级官员的秘密监督,逐渐演变为高级官员对低级官员的秘密考核,并且这种考核越来越趋于制度化。

    ——摘编自《清代的密考制度》

    1. (1) 依据材料归纳清朝密折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密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1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3月,宋教仁等在南京召集同盟会各省会员大会,提出以“公开政党”的形式扩大组织、参与国会竞选并争取组阁。……从1912年南北和谈至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遇刺,以国会选举为中轴,全国范围内各种政党纷纷涌现,政党政治成为一时风潮。……但是,由于革命之后,行政权力为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方势力所夺取,同盟会一国民党人转向了议会政治,并试图通过宪法形式否定行政权力的政治整合功能,进而将其贬低为官僚制的执行机构。

    ——汪晖《“亚洲的觉醒”时刻的革命与妥协》

    材料二  辛亥革命使中国突然失去了皇帝,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多党竞争的自由世界。……民初绝大多数的政治人物和民众,仍然受“一元”思维定式的控制,但这时已经没有皇帝的权威来决定唯一正确的标准了,于是人人都自我膨胀起来。一旦进入了这种自以为唯一正确的状态,就不可能尊重对方,于是“卑鄙”“腐败”“暴徒”等等谩骂就成为政党之间的日常用语,庄严的议会也变成叫嚣和打架的场所,社会始终处于冲突动荡之中。

    ——张永《民初第一次国会选举竞选活动研究》

    1. (1) (l)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的政治状况和当时政党政治的主要着眼点。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年“庄严的议会也变成叫嚣和打架的场所”的原因。

  • 1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在洛斯一阿拉莫斯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爆炸实验。……原子弹爆炸成功,……参与原子弹实验的军方协调人格罗夫斯将军以其充满自信的平静口吻对他的助手法雷尔将军说:“战争这回算到头了,只要一两个这样的家伙,日本就会完蛋。”

    ——中国网《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材料二  如果原子弹被作为新武器装进战争世界的武库,或装进扩军备战的国家的武库,那么,将来总有一天,人类要诅咒洛斯一阿拉莫斯和广岛这两个名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必须团结起来,不然他们就会遭到毁灭。这次如此残酷地蹂躏全球的战争已经写下了这些词句。原子弹已经说出了这些词句,并使所有的人去理解它的含义。有一些人曾经在过去的各个时期,对其他的战争和其他的武器,说过这些话。然而这些话在当时并没有使人信服。今天,谁认为这些话说服不了他们,谁就是犯了误解人类历史的错误。我们相信这些话是能够说服人的。在这个共同的危机面前,我们以我们的工作努力使世界在法制和道义上团结起来。

    ——1945年10月16日奥本海默代表洛斯一阿拉莫斯实验室领奖时的发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研究原子弹的目的。

    2. (2) 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奥本海默的发言?
  •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沃波尔是一位积极热心的辉格党党员。1701年1月的补选中沃波尔成功取得父亲遗下的下院议席,由此展开其政治生涯。1705年,沃波尔获委到海军大臣委员会供职,管理海军事务。1708年获财务大臣兼内阁领班戈多尔芬勋爵荐到内阁出任驻陆军部大臣。不久之后成为下议院辉格党的领袖。1721年,沃波尔成为内阁最有权力的人物,获委第一财政大臣、财政大臣以及下议院领袖三职,创建了内阁制度和首相职务,使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1727年,乔治一世驾崩,在其子乔治二世登位最初数年,沃波尔已渐渐明显成为主导内阁的一位。1730年后,成为内阁唯一的领导人物,能够自行选定内阁人选,并可以迫使内阁阁臣达成一致共识,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棍百磨百科男了自特·汗浦欠今救担

    1. (1) 依据材料归纳沃波尔的从政历程。

    2. (2) 沃波尔的经历反映出英国政治上的哪些特点?他对英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