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0-10-28 浏览次数:2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16·重庆A)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2. 有一件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
    A . 艺术的繁荣状况 B . 农业的发展状况 C .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 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 3. (2016七下·张家港期末) 《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副教授曾做客《扬州讲坛》,主讲“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的是(    )

    A .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为本 B . 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 C .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 . 唐太宗创立科举,选拔贤才
  • 4. 下列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丰富了藏族人民的生活 B . 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C . 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D . 改变了吐蕃的民族习俗
  • 5. (2017七下·苏州期末)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历史发展既有传统又有创新,下面所列信息按照唐,宋,明的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 B . 西域都护―宣政院―驻藏大臣 C . 《静夜思》李白―《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西游记》吴承恩 D .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天工开物》宋应星―《本草纲目》李时珍
  • 7. 宋朝儿童的启蒙诗有言:“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这样的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些史料表明宋朝(   )
    A . 等级深严 B . 商业繁荣 C . 重视教育 D . 重文轻武
  • 8. (2016·龙东)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9. 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 . 地方军阀割据 B . 南北政权对峙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战乱不息
  • 10. 识读疆域图是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基本方法之一,从如图的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②山西是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③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四  ④台湾、西藏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1. 宋代开封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上述材料说明,开封的商业活动(   )
    A . 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 B . 受到大相国寺的控制 C . 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D . 不受时间的限制
  • 12.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中国诗词的无穷魅力。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
    A . 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应 B . 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 . 得益与国家统一的完成 D . 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 13. 下表是科举考试在不同时期南北方状元人数的对比(单位: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朝代

    地区

    五代

    北宋

    南宋

    北方

    40

    6

    28

    6

    11

    10

    南方

    17

    10

    27

    74

    78

    88

    A . 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B .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C . 统治者更重视南方人才 D . 南方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 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B . 司马迁的作品《史记》秉笔直书,成为史书的典范 C . 文天祥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D . 昆曲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 15. 民族交融,民族团结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下图片能够说明(   )

          

          步辇图             宣政院印          伊犁将军府        达赖和班禅金印

    ①西藏,新疆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②和亲、册封是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方式
    ③元朝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④新疆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简答题(共10分)
  • 16.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l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4. (4)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异同点?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
  • 17.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图片

                 

      图一 蔡伦改进造纸术   图二 毕昇的发明     图三 宋代的发明甲           图四 宋代的发明乙

    材料二: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革新工艺技术的社会需要,推进科技发展,涌现出一些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突破的科学家。——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见下表《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 间

    中国占比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50%

    公元前1世纪-400年

    62%

    401年-1000年

    71%

    1001年-1500年

    58%

    明清时期

    30%以下

    19世纪

    0.4%

    请回答:

    1. (1) 请依据材料一结合图片信息写出我国宋代甲、乙两项科技发明的具体名称及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著作及作者?
    3. (3) 依据材料三中表格来看,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试从政治、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 18.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16年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据考证,“华光礁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沉船行驶在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前往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方。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人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四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韦尔斯《世界史纲》(英国)

    1. (1) 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①和③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并列举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各一例。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这艘“商船”原定的航行路线。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
    3. (3) 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外之间友好交往的一面”;再举一例说明“武力冲突的一面”。
    4. (4) 材料四中的“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 出现这样的危机?这个政策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探究题(15分)
  • 19.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明清时期更是这一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任务一  漫画鉴赏_____________还原历史真相】

    【任务二  史料分析    探究历史原因】

    北宋初期,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为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了军权高度集中的兵制、财权高度集中的财制和政权高度集中的政制。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对巩固政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长期处于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局面……

    ----《历史研究》

    【任务三  图片解读_____________分析历史变革】

        

            图①                               图②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材料一漫画反映的政治制度始创于什么时期?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的作用。
    2. (2) 依据上面材料指出北宋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利弊。
    3. (3) 材料中图①图②所示分别是我国古代哪两朝的中央行政机构?
    4. (4)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 (5) 根据以上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为主要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