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17-11-07 浏览次数:4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pōu)   挑(xìn)   亮(chéng)   期期艾艾(ài ài) B . 名(nì)    取(móu)   美(pì)      即物起(xīnɡ) C . 露(luǒ)   笑(shěn)  宽(shù)     相形见(chù) D . 默(jiān)  发(juǎn)  黑(yǒu)     龙吟凤(huì)
  • 2. 选择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 犀利      油光可鉴     愚钝      正襟危座 B . 禁锢      藏污纳垢     招徕       翻来覆去 C . 虐待      广袤无垠     迁徙      长嘘短叹 D . 侏儒      暗然失色     奥秘      不可名状
  •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 . ④②③⑤① B . ④③⑤②① C . ⑤①④③② D . ⑤②①④③
二、<b >默写</b>
  • 4. 古诗文默写。
    1. (1) 常言道“春雨贵如油”,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和草的两句诗是:
    2. (2)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3. (3)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4. (4) 黔娄之妻有言:“。”《五柳先生传》
三、<b >名著导读</b>
  • 5. 《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1) 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记叙了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 (2) 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四、<b >综合性学习</b>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①《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

    1. (1) 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2. (2) 《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吗?(一点即可)
    3. (3) “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的两诗句。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五、<b >现代文阅读</b>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摸叶子

        ①船的螺旋桨,被渔民称为叶子。摸叶子,是指清理缠在叶片上的杂物。船行驶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常常被破渔网、海藻等杂物缠住,导致发动机熄火。于是就需要一水性好、身体壮、扛得住风浪侵袭、挡得住寒风肆虐的人,口衔尖刀,跳入海中,潜到水下,摸到叶子,割开缠绕的杂草断绳。在洋上摸叶子很凶险,因为有洋流暗潮,加上风大浪急,摸叶子的人很容易被潮流卷走,也容易被潮水挟持着,缠在叶子的破渔网、海藻里,一旦挣脱不开,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②我第一次见到哥摸叶子,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傍晚,厚密的雪粒在海岛凛冽的风中,变成锋利的飞刀,割得脸庞生疼。放学路上,我不小心滑倒了,手掌被一块碎玻璃划破了。回到家,哥用热水给我清洗伤口,还到门口扯了几片草药叶,嚼了嚼,敷在上面,又用手帕包好,然后舀热水给我泡脚。哥帮我按摩着长冻疮的脚,他粗糙的掌心抚过我的脚底,痒得我咯咯直笑。爹去世后,我很少笑了。

        ③这时忽然有人在门口喊哥,让哥去摸叶子。哥边帮我擦脚,边应了声“好”,转身拿起父亲的旧棉袄,跟着那人去了。娘收工回来,听说哥又去摸叶子了,叹了一声:“作孽哟,这大冷的下雪天!”娘顾不上吃饭,忙着煮好姜汤盛在搪瓷杯里。娘用毛巾把它层层包好,又摘下头上的围巾紧紧裹上,匆匆出门。“我也要去!”我拉住娘的衣襟。娘看着我,欲言又止,顿了顿,说:“走吧。”

        ④天暗下来,风更急了,呼呼的风声,带着响哨,雪更密了,没头没脑地打在脸上,疼极了。娘一手拢着我,一手搂着那个包得严实的口杯,顶着寒风往码头去。

        ⑤码头上的人,看到我们,不待娘问,便指了指离岸不远的一艘渔船。不远处,一只小舢板摇过来载着娘和我靠上渔船后尾,娘趴在小舢板上,大声喊道:“程啊,上来喝口姜汤吧!”喊了好一会儿,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哥的头冒出来,嘴里衔着一把白晃晃的尖刀,脸冻成青紫色,嘴唇灰白。哥游过来,靠在船边,把刀子递给娘,就着娘的手,喝了一口姜汤,冲我笑了一笑。娘柔声说:“再喝点,娒伢(闽南语,小宝贝的意思)。”娘的眼里闪着泪花,声音也哽咽了。我看着整个身体还在海水里泡着的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慌慌的,想哭,却不敢哭。哥对娘说:“没事,就好了,不用等我,这么冷,带妹妹先回去吧。”说着,接过刀子,游回刚才冒头的地方,消失在海面上,海面只剩下一个个起伏不定的波浪,像狰狞的兽,一圈圈打着转,仿佛在吞噬猎物。娘搂着我,紧紧地,生怕我丢了似的,眼睛紧盯着哥消失的海面,嘴里不停地轻唤着“娒伢娒伢”。

        ⑥摇舢板的大爷坐在船尾吸着旱烟,嘴里嘟囔着:“造孽哟,造孽哟!”哥冒了几次头,又几次消失,终于,哥又从水下冒出来,双手僵硬地划着水,缓慢地向我们游来。娘放开我,扑到船边,尽可能地把手伸向哥,哥把手搭在娘的手上,娘拼尽全力把完全脱力的哥拉上舢板。渔船上的人把哥的衣裳扔过来,娘拣出爹的旧棉袄,披在哥的身上,又解开自己的棉衣,把浑身发抖的哥搂进怀里,示意我把姜汤端给哥喝。姜汤送到哥唇边,哥好像连喝姜汤的力气都没有了,姜汤含在口中,老半天吞不下去。好久好久,哥才喝完了姜汤,我端着瓷杯的手冻麻了,杯子咣当一声掉在船板上。我用双手包住哥的手,送到唇边,使劲地哈气,哥的手冰得像冰棍,让人本能地想弹开,却又本能地想紧紧地包住。

        ⑦摇舢板的大爷把我们送回岸边,对娘说:“艮嫂,别让孩子做这个了,太受罪了,小小年纪,落下病可不是玩的。”娘已说不出话来,点点头,又点点头,泪,流了下来。

        ⑧因为娘不同意哥去做这么危险的活,哥每次都偷偷地去,每次疲惫不堪地回家,娘就边哭骂哥不听话,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默默流泪,让我烧姜汤,拿火盆子,为哥搓手脚,直到哥不再浑身打哆嗦。

        ⑨就靠着哥的“不听话”,家里的日子才过得下去,娘的病才有钱治,我也才能坐在书桌前,没有跟那些贫困家庭的女孩一样,早早去打工,早早就嫁人。哥身上伤痕累累,他小小年纪,就患了极严重的风湿病,每到阴天,就痛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⑩因为哥,一听到“摸叶子”三个字,我就条件反射似的打哆嗦,手指上、膝盖里好像有无数针尖在扎,心中有一股子寒气嗞嗞而出。

    (作者:施立松。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①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2. (2) 文中两次写到“摇舢板的大爷”,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3) 文章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请你以第⑥段为例,具体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 (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5. (5) 文章是如何讲述“哥哥摸叶子”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

        ①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②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大灭绝。

        ③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即将到来的第6次生物大灭绝将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

        ④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____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

        ⑤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200万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

        ⑥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2. (2) 认真阅读文章,请说说“生物大灭绝”指的是什么。
    3. (3)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估计”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六、<b >文言文阅读</b>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

        (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 ,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食:①主人日再                   ②不饱,力不足 B . 备:①右容臭                     ②前人之述 C . 鲜:①无肥滋味之享               ②陶后有闻 D . 舍:①至 , 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便船,从口入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3) 语段(一)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4) 请先从语段(二)中概括出来一个成语,然后再分析两个文段中主人公都取得了成功的原因,并从其中任一角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七、<b >诗歌鉴赏</b>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1)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
    2. (2)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八、<b >命题作文</b>
  • 11. 下面两题,选一题作文。

    (一)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茵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辛劳把成功的门推开……

    请以“                 的门推开”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