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朝阳市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191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2019年9月18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______设立国内首个“海水稻”寒地育种工作站,计划未来3年在东北推广____万亩海水稻。(    )
    A . 辽宁省、1000 B . 吉林省、1200 C . 黑龙江省、1500 D . 辽宁省、1400
  • 2. 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_____的主旨演讲。(    )
    A . 《开放合作命运与共》 B . 《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C . 《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 D . 《登高望远,牢牢把握世界经济正确方向》
  • 3. 2019年12月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____举行。(    )
    A . 英国伦敦 B . 西班牙马德里 C . 中国北京 D . 法国巴黎
  • 4. 中国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国。____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

    ①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

    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小地摊,大民生。”近日,多省市为流动商贩提供经营的便利条件,放开了“地摊经济”。下列对“地摊经济”认识正确的是(    )

    ①属于公有制经济  ②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③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④能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已成为社会共识的是(    )

    ①尊重劳动    ②尊重知识    ③尊重人权    ④尊重创造    ⑤尊重人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 7. 芯片技术是高科技的核心技术,“芯太软”使我们应对贸易战显得格外“芯痛”,“缺芯少魂”的问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

    ①创新是国家命运之所系

    ②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③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    )

    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 9. 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④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0. 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    )
    A . 厉行法治 B . 良法善治 C . 依法行政 D . 公正司法
  • 11.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③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④是当代中国人评价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有(    )

    ①资源日益短缺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生态系统退化    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3. 2020年4月15日是第5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系列要求,面向所有学生持续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下列对国家安全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②要积极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为维护国家安全作贡献

    ③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稳定

    ④要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4. 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

    ②它使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会对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④它会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 15. 民主与法治

    材料一:2020年5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全体委员围绕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决战决胜目标任务,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充分体现了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表明我国实行哪项政治制度?
    2. (2) 材料一中体现了人民政协的哪些职能?
    3. (3)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
    4. (4) 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 16. 文明与美丽

    材料一: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6月13日在北京和广西桂林同步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以新媒体的手段和“短视频+移动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全方位展现祖国各地的文化遗产风貌,用更加贴近观众的语态解读文物,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并推出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宝里的汉字》等节目,展现文物风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

    材料二:经过多年的治理,曾经的沙漠变绿洲,过去被污染的环境变碧水蓝天……中国越来越绿,在太空中能“看”得到。美国航天局2019年2月公布的卫星图片和数据显示,在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中国在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为“天丽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美化人类共同的家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什么?
    2. (2) 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 (3) 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什么方针?建设哪两型社会?
    4. (4) 为建设“美丽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我国遵循什么原则?
  • 17. 挑战与担当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全国统筹调配各类资源,各行各业开足马力,第一时间有效解决疫情防控资源短缺问题,展现了中国速度;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前线,展现了中国力量;全国一盘棋,夜以继日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展现了中国效率。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说:“在疫情面前,中国政府展现出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令我印象深刻,这正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我对中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材料二:病毒感染没有国界,疫情传播不分种族。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和共同挑战,国际社会任何成员都不能置身事外,面对这场全人类的危机,中国率先有效控制本国疫情,毫无保留地与世界各国交流分享抗疫经验,尽可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5月底,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遣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17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堪称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紧急人道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2. (2)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全球性危机与难题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态度?
    3. (3)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此,世界各国应该作出怎样的必然选择?
    4. (4)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该怎么做?
  • 18. 和谐与梦想

    材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国人口在3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有28个,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脱贫取得巨大成就: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已有25个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从2016年的20.6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1.2万人,脱贫的同时。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动能更加充足,可持续发展条件不断优化,人口较少民族群众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享受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材料二: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中体现了哪些观点?
    2. (2) 结合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取得的成就,说说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分成哪两个阶段?
    4. (4) 共圆中国梦,共享出彩人生,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