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4月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4-26 浏览次数:11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 . 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 . 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 . 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 2. 表:

    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不向百姓收赋),国用富饶。

    ——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

    甲:吴王刘濞威胁了中央统治。

    乙:刘濞治理有方,体恤百姓。

    甲、乙二人对史料的不同解读说明( )

    A . 文献史料具有不确定性 B . 历史解释要以事实为依据 C . 人们无法了解事实原貌 D . 历史解释受价值立场影响
  • 3. 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 )
    A .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B . 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C . 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 . 现实主义诗歌盛行
  • 4. 图:

    这反映了,当时( )

    A . 选官制度走向僵化 B . 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 C .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 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
  • 5. 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种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则至难定。……至称汉族,则以始通匈奴得名,称曰唐族,则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实皆朝名,非国名也。”这表明,在晚清知识分子中( )
    A . 反对王朝统治的呼声高涨 B . 已产生民族国家观念 C . 掀起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潮 D . 开眼看世界成为主流
  • 6. 图:

    张光宇,《磨去胜利剑上的锈痕斑斑》,广西日报,1944年5月

    以上漫画表明,作者( )

    A . 反对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B . 批评了国民党消极抗战 C . 主张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 D . 要求整肃吏治坚持抗战 
  • 7. 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 )
    A . 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 . 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 8. 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党中央做出上述调整的背景是( )
    A . 改革开放遇到了重重阻力 B . 国际政治局势比较稳定 C . 已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 国民经济比例极不协调
  • 9. 古希腊的赫尔墨斯神祇既有保护城邦和私人财产的功能,也是旅行者、传令者、运动员的保护神;既是幸运、贸易、获利和辩才之神,也是度量衡的发明者和保证者。这表明古希腊宗教( )
    A . 植根于城邦社会生活 B .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 . 保障了民主制的运行 D . 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物
  • 10. 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
    A . 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 . 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 C . 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 D . 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 11. 1953年,毕加索根据斯大林年轻时的照片创作了《斯大林画像》。苏联和法国的共产党人指出,虽然毫不怀疑毕加索对劳工阶级的认同,但“作为斯大林同志特点的至高无上的善良和高贵通通不见了。”( )

    以上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 现代派绘画反传统的特点 B . 意识形态对抗呈白热化 C . 斯大林个人权威开始动摇 D . 现实主义艺术仍占主流 
  • 12. 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将继续发挥自己在亚洲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此次谈话的背景是( )
    A . 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 . 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 C . 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D . 苏联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派使臣随商船前往中国,并致信中国皇帝。不幸,船队到好望角时遇难,又遭遇葡萄牙舰队袭击,最终全部覆没,信件并未送到。以下节选自该信:

    “持此信致陛下之吾国忠实臣民里查·阿伦及托马斯·布罗菲尔德,系我英格兰王国伦敦城之商人。彼等坚决恳求吾人准许彼等取海道前往贵国贸易。盖贵国治理坚固而贤明,其声誉传遍天下,是以此等我臣民不仅欲参见陛下,且愿于彼等身居贵国期间,遵循贵国之法令。……今求至尊之陛下,凡我国人来贵国某处、某港、某地、某镇或某城贸易时,务请赐以自由出入之权,与其他国人在贵国贸易所享受者,一无差等。则吾人在他方面不独对于陛下尽具事上国之道,且为我两国国君及臣民之互爱与贸易起见,愿对于贵国人民之入境贸易者,到处予以自由,加以保护(如陛下以为善者)。”

    ——据萧致中《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

    材料二  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英国君主对中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中英双方交换了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女王还把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当年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一封信(当时未能送达)作为礼物当面赠送李主席(注:李先念主席),以示中英两国的传统友谊。

    ——据时任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唐龙彬《忆英国女王第一次访华》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王致信中国的目的,并比较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的背景,并分析其赠送书信传递了哪些信息。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节选)

    1

    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

    2

    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

    3

    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4

    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5

    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

    6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7

    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

    8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

    9

    [世界一大奇书] —《马可·波罗游记》

    10

    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的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1

    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

    12

    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14

    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节选自邓蜀生《影响世界的100本书》(2004年出版)

    请从以上书单中选取一本或一类书籍,拟定一个论题,写一个简短的书评。(要求:书评须包括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所拟论题不能照抄材料。)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致力于建立一个理想的没有剥削和阶级差别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建立了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保证有限的资源和产品能够相对平均地分配。这一时期减贫的成就是通过牺牲经济效率取得的。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权力,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我国还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的交易条件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随着市场化经济改革的展开,农村经济增长不再自动地导致贫困人口减少,甚至还拉大了地区间和农户间收入的绝对差距。这一时期,国家宏观政策上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农村投入减少,区域开发扶贫政策覆盖面不够,扶贫效果不佳。针对上述状况,国家减弱了对农民迁移的限制,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增大扶贫计划覆盖范围。其后,国家将扶贫对象从贫困县调整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增加扶贫金融项目投资,并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实践证明,将扶贫到户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相结合对扶贫工作产生了积极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0年)整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进行阶段划分,并分别概述其阶段特征。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德国的组成部分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奥地利作为战败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别驻军占领。此后,苏联一直企图将奥地利纳入社会主义阵营,这威胁到美国在欧洲的利益。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采取了对西方国家较为缓和的外交措施,释放出了愿意就奥地利问题进行协商的信号。而自二战以来,奥地利本国的政党体系并未崩溃,奥地利的政治家们一直试图避免国家像德国那样被分裂,因而力争美苏双方通过谈判解决奥地利问题。最终,奥政府与苏、美、英、法四国的外交代表于1955年签署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条约规定,奥地利恢复领土与主权完整,必须成为永久中立国,既不能加入北约,也不能加入华约。

    ——摘编自方连庆、王炳元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奥地利获得独立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地利获得独立对世界和平的意义。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胡亚美,1923年出生,中国著名儿科专家。1941年她考入燕京大学医疗系,在燕京大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她参加了抗议帝国主义暴行的游行和一系列学生运动。1946年胡亚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前,当时由于广大群众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性贫血比比皆是。当时全国婴幼儿病死率高。1955年后,胡亚美选择研究营养不良性贫血。她走出医院,到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采集血样,亲自化验、计算数据,终于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当时,每年夏天婴儿腹泻病严重流行,病因不明,病死率高达20%。1958年,胡亚美查出了当时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制定了治疗方案。1962年,她总结出对严重脱水患儿的补液疗法,使病死率由20%降至1%。文革期间,尽管受到迫害,她依然坚持培养青年医生。1976年,胡亚美得悉5~14岁小儿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上升至第一位,其中白血病占了1/3。当时,白血病在我国无法医治,等待患儿的只有死亡。文革一结束,年近花甲的胡亚美开始了白血病研究。1977年,她制定出白血病治疗方案,并且不断改进方案。至1992年白血病患儿5年存活率(治愈)已达到7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无数病儿的生命。

    ——据《临床儿科杂志》2006年第24卷第2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胡亚美在儿童医疗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婴幼儿病死率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胡亚美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