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新沂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02 浏览次数:18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qì)     琐(wěi)     心有灵犀      如释重负 B . 宁(wú)     头(chán)    惊心动魄      颠沛流离 C . (shì)    告(qìng)    仙露琼浆      天崖海角 D . (yú)     弱(yíng)    毛骨悚然      忍俊不禁
  • 2.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骆驼祥子》除了写祥子,还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展现了当时的世态图。 B . 《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爱莲说》作者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卖油翁》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英国诗人普希金。 C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 . 《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中“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平民,即没有功名的人。
二、句子默写
  • 3. 古诗文默写。
    1. (1) 故园东望路漫漫,
    2. (2) 造化钟神秀,
    3.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 (4) ,贾生才调更无伦。
    5.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6. (6) 予谓菊,;牡丹,;莲,
    7. (7) 赵师秀《约客》中的“”两句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期客而客人不至的独特心理感受:怅惘、苦闷、失落、焦躁的情绪。
三、基础知识综合
  • 4. 根据语境作答。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反中乱港者之私利与广大香港市民的利益,几乎完全是对立的。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和活动的极少数人而言是高悬的利剑,对香港大多数守法市民则是安全的护身符。“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诚如香港主流舆论所言,若不触犯国家安全的法律红线,根本无须担心受到惩处。谁心里有鬼谁知道,想拿“所有香港人”当自己的挡箭牌,不仅无耻,更是  A 

        全国人大通过有关决定以来,中央针对港人的担心、疑虑多次作出清晰说明,香港反对派仍极尽歪曲、抹黑之能事。显而易见,他们反对的是中央依法行使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迎合的是外部势力以港制华、以港乱华的政治图谋。眼见大势已去、法网张开,这些人更加不惜出卖国家和香港利益,公开要求美西方主子“制裁香港”,  B  的丑态更加不堪入目。

    1. (1) 请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痴心妄想   胡言乱语    摇尾乞怜    卑躬屈膝

      A:   B:

    2. (2) 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四、课内阅读
  • 5.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山 门 圮 于 河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十余岁:   

      ②沿河之:

      ③尔辈不能物理:       

      于沙上: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五、课外阅读
  • 6. 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注:①逸:跑。②野人:农夫。③鄙人:仆人。④向:从前。

    1. (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子 行 道 而 息 马 逸 食 人 之 稼 野 人 取 其 马。

    2.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其野人大      ②解马而之: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4. (4)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孔子在路上休息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将马捉住。 B . 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要马,但到底也没有说服农夫。 C . 孔子的仆人因刚开始跟随孔子而想表现自己,就抢先去说服农夫。 D . 文章虽短却说明了说话的方式方法要适合情境、对象的道理。
六、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1) 这首诗首句描写的画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名著阅读
  • 8.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聚精会神地观察他。他的工作很规律地进行,在半小时内,没有什么危险威胁他。所以我就对这种很有兴趣的采珠景象习惯了,忽然间,在这个印度人跪在水底下的时候,我看见他做一个骇怕的手势,立即站起,使劲往上一跳。要浮上海面去。

        我明白了他的骇怕。一个巨大的黑影在这不幸的采珠人头上出现了。那是一条身躯巨大的鲨鱼,发亮的眼睛,张开的嘴巴,迎面斜刺地向前冲来了!我怕得发愣,甚至想动一动也不可能。

        这个饥饿的动物,用力拨一下鳍,向印度人身上扑来,他躲在一边,避开鲨鱼的嘴,但没有躲开鲨鱼尾巴的打击,因为鱼尾打在他胸上,他翻倒在水底下。

        这个场面不过是几秒钟的事。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

        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

        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我很想跑去接应船长。但被恐怖慑住,不能挪动。

        我两眼发直地注视着。我看见战斗的形势改变了……船长被压在他身上的巨大躯体所翻倒,摔在水底地下。一会儿,只见鲨鱼的牙齿大得怕人,像工厂中的大钳一般,尼摩船长的性命眼看就要不保了,忽然,尼德·兰手拿鱼叉,转念之间,迅速向鲨鱼冲去,他投出可怕的利叉,打中了鲨鱼。……意外得救的人,转瞬间,都到了采珠人的小艇上。

        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

        很运气,由于康塞尔和船长的有力按摩,我看见那不幸的人渐渐恢复了知觉。

        回到小艇上,尼摩船长的第一句话是对加拿大人说的,他说:“兰师傅,谢谢您。”

        八点半,我们回到了诺第留斯号船上。

        在船上,我把我们在马纳尔一带礁石岩脉间旅行所遭遇到的事故细细回想一下。其中有值得注意的两点一定要提出来。一点是关于尼摩船长的无比勇敢,另一点是关于他对人类、对于逃到海底下去的这一种族的一个代表的牺牲精神。不管他怎么说,这个古怪的人还没有能完全斩断他爱人的心情。

        当我把这一点向他提出来的时候,他口气稍微有些激动地回答我:“教授,这个印度人是一个被压迫国家的人民,我的心还在这个国家,并且,直到我最后一口气,我的心也是在这个国家!”

    1. (1) 以上文字选自《》,作者,他是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他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
    2. (2) 根据选文前面的内容,简单概括“我聚精会神地观察他”所观察到的事情。
    3. (3) 根据整部著作,举例(或选段内或选段外)概括尼摩船长的优秀品质。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

    徐晓航

        ①紫藤是一种妖怪,它能活很久很久,几十年,几百年。可贵的是,即使活很久,她也从不卖弄化石般的古板和深沉,或许她真的不懂,老而白痴的东西是很多的。

        ②妖怪惧怕阳光,紫藤的白昼就是冬天。在冬天,她完全僵硬了,只有她自己知道还活着。她变成了一堆白骨。所有人都以为她是枯柴。她的丑陋、老态,一夜之间就赤裸裸地在某个冬日袒露无遗。她所有的语言,外貌,颜色,形体,都在寒风中褪去。她拖着一堆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枯藤,瘫在长廊的钢筋水泥架上。

        ③她没有了媚眼,没有了娇嗔婉转的声音,没有了摄人心魄的舞蹈,光秃秃的,连一层遮羞的皮都没有。她扭曲着,低匍着,几丈长的躯干,竟没有一尺是直的。那种铭心刻骨的沧桑疤节从最粗壮的根部开始,一直留痕到最细小的末梢。

        ④天哪!只有这时,你才能读到万般风情的娇媚之下竟有如此惊心动魄的迁就和委屈。很少有人会注意蛇盘虬结下曾经有过的曲曲折折。你不问,她也不说。

        ⑤可是,当春天来临时,紫藤的夜晚就来了,她一天天地苏醒,谁都不知道她灵魂回来的路程。没有柳的芽,在春风里招展;没有桃的蕾,在雨露中摇曳;更没有玉兰的大花苞,在三月让人欣欣以待。

        ⑥她僵硬的骨头甚至没有发出一点点翻身的咔咔声,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复活了。

        ⑦用化腐朽为神奇来描述紫藤的起死回生并不过分。那堆瘫在庭院里、假山旁、花园长廊上的白骨仿佛有魔力在吹气,在一个春风煦暖的午后,坐在长廊下的硬石凳上,忽然就有人看见紫藤已经变成了少女。她正在向支撑着她全部躯体的回廊宣讲她的教义,她的宗教意义和她柔软的肢体散发出的青春气息,使长廊和假山全然想不起她从前的容颜,那种选择性的认知,使他们觉得她和上一个春天的故事完全地脱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版本。于是,他们心甘情愿地相信了她的布道,让自己的肩膀扛起她所有的要求。

        ⑧就像《聊斋》中的女妖,紫藤是讨人喜欢的。她能把所有的人都迷倒在长廊下,她所有的行为都没有恶意。绿叶在长廊上柔软地伸展着,变幻着,她在四月阳光里就让人闻到了脱俗迷人的香气,看到了优雅恬静让人百看不厌的紫藤花,她从来不让人等待得太久。那种粉白淡紫的花球,让你忽然就会觉得花卉们悬垂的日常生活中,葡萄苹果般地结果,是多么乏味和平庸。

        ⑨紫藤可读的长裙,使春天由抽象变成了具体,由哲学变成了美学,由单词变成了物质,变成了春天可以让人触摸的肌肤。

        ⑩紫藤是如此销魂。她即使变一千次,也让人深信不疑。她悄无声息的柔软,让所有的坚硬心甘情愿地放弃抵抗。她在一场春风里,让所有的坚强和理想不知不觉都入了她的锦囊。

        ⑪紫藤在收拾了所有的偏见和仇视后,在一串串迷人的花球里,吃吃地笑。

        ⑫没见过紫藤的游人是遗憾的,没有紫藤的花架是寂寞的。

    1. (1) 为什么说紫藤是一种妖怪?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特征?
    2. (2) “用化腐朽为神奇来描述紫藤的起死回生并不过分”,这里的“腐朽”“神奇”分别是指什么?
    3. (3) “她在一场春风里,让所有的坚强和理想不知不觉都入了她的锦囊。”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紫藤萝瀑布》

      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在使用的艺术手法上相同,在表达主题上不同,试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相同点:

      不同点:

九、作文
  • 10. 请以“就在那一刻”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具体事例。②抒发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