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五四学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0-09-11 浏览次数:1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端祥  聒噪    与日俱增  郑重其是 B . 栈桥  嗔怒    莫名其妙  唯唯连声 C . 纯粹  张皇失措  死心塌地  迟疑不绝 D . 污蔑  前扑后继  万贯家私  锲而不舍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B .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道化学题有些难,老师在讲台上强聒不舍 , 讲了两遍,同学们终于明白了。 B . 全才不能取代坚持,是全才而没有成功的人比比皆是 C .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D . 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
  •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用心去钻研,      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到幸福的花朵。

    A . 只有  才  广博  采摘 B . 即使  也  广博  采摘 C . 只有  才  广袤  采撷 D . 即使  也  广袤  采撷
  • 5. (2017九上·安丘月考)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 ①④②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②③①
二、字词书写
  • 6.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什么是美? 一次感动,一次qǐdí(),一次震撼!或许这些就来自一本好书。饭后睡前xián xiá()之余读上一段,就如品杯好茶,芳香扑鼻,回味无穷。美需要fā jué(),也需要tuī jiàn()。

三、名著阅读
  • 7. (2020·贵州模拟) 名著导读。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节选自《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智取文安县等。

四、句子默写
  • 8. 古诗文填空。

    ①山舞银蛇,

    ,何似在人间。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⑤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精神。

    ⑥《沁园春·雪》一词中,能揭示全词主旨的一句是

五、诗歌鉴赏
  • 9. (2017八下·抚宁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谦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2. (2)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 (1) 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或长烟一     空:空中 B . 野花而幽香     发:开放 C . 而乐亦无也     穷:穷尽 D . 于时冰皮始     解:融化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喜洋洋者矣/真无马邪 B . 往/面山 C . 若脱笼鹊/何陋 D . 山峦晴雪所洗/不足外人道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4. (4) 下列选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 . 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 . 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 . 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瞑”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表现大地初醒的状态。
七、现代文阅读
  • 11. (2020七上·安徽期末) 阅读《腕上茉莉》,回答小题。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来前,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苿莉花不?新鲜的苿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的闻,丝毫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磺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你们就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校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往支教山区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⑪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⑫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用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⑬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嚎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⑭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即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却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1. (1) 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
    2. (2) 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 (3) 谈谈第⑤段中老太太鞠躬,为什么差点把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4. (4)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5. (5) 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 1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 , 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 (1) 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 (2)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八、作文
  • 13. 按要求作文

    2020年中国农历新年前夕,新冠疫情汹汹来袭!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中国上演:全国各地4万多名医护人员无畏无惧,毅然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数千名基建工人日夜施工,成功抢建座座“生命方舟”;无数基层工作者冲锋在前,扎实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一批批年轻人无私忘我,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与担当;被封城的武汉市民共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支持和热爱;71个国家9个国际组织向中国伸出援手,共同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请围绕以上疫情相关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充实、积极向上,感情真挚;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等;③文章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