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dì)     开(zhàn)    服(shi)    海市楼(shèn) B . (shí)    冽(lǐn)     补(xiào)   而不舍(qiè) C . 佩(qīn)    立(zhù)     俯(kàn) 忧心忡(zhōng) D . (zhuì)   头(chán)    污(suì)    姗来迟(shān)
  •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漫步    闲暇    蔚蓝    锋芒必露 B . 轮廓    遨游    赢弱    千钧重负 C . 愧怍    辜负    陡峭    迫不急待 D . 猥琐    步履    烦躁    悲天悯人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 , 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 . 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 . 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 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B . 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 C .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 . 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学校保卫科组织开展了“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
  • 5. (2018·江西)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①②③⑤④ C . ④②①⑤③ D . ④②①③⑤
  • 6.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 .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 . 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 .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 . 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 7.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B .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小说选自《朝花夕拾》,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C . 诗人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 .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对“紫藤萝花”盛开的描述以及过去遭遇的回忆,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
二、句子默写
  • 8. 古诗文默写。
    1. (1)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2. (2)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木兰诗》中“,对镜帖花黄”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4.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 (5) 黄梅时节家家雨,。(赵师秀《约客》)
    6. (6)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7. (7)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8. (8)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 (9) 《游山西村》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三、名著阅读
  • 9. (2018·邵阳) 名著阅读。

    “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 (1) 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人物)。
    2. (2) 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
四、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 (1) 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 (2) 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xiàn mù,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⑫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 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㉑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㉒“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㉓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㉔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xiàn mù
    2. (2) 填入第⑤段横线处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 . 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 . 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 . 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3. (3) 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 ﹣父子骑车看病

    4. (4) 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 (5) 细读第㉔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瓜树的选择

    林清玄

        ①路过市场,偶然看到一棵木瓜树苗,长在水沟里,依靠水沟底部一点点烂泥生活。这使我感到惊奇,一点点烂泥如何能让木瓜树苗长到腰部的高度呢?木瓜是浅根的植物,又怎么能在水沟里不被冲走呢?

        ②我随即想到夏季即将来临,届时会有许多台风与豪雨,木瓜树会被冲入河里,流到海上,就必死无疑了。

        ③我看到木瓜树苗并不担心这些,它依靠烂泥和市场中排放的污水,依然长得翠绿而挺拔。

        ④生起了恻隐之心,我想到了顶楼的花园里,还有一个空间,那是一个向阳的角落,又有着来自阳明山的有机土,如果把木瓜树苗移植到那里,一定会比长在水沟里更好,木瓜树有知,也会欢喜吧!

        ⑤向市场摊贩要了塑胶袋,把木瓜和烂泥一起放在袋里,回家种植,看到有茶花与杜鹃为伴的木瓜树,心里感到美好,并想到日后果实累累的情景。

        ⑥万万想不到的是,木瓜树没有预期中生长得好,反而一天比一天垂头丧气,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完全地枯萎了。

        ⑦把木瓜苗从花园拔除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怅然。对于生长在农家的我,每一株植物的枯萎都会使我怅然,只是这木瓜树更不同,如果我不将它移植,它依然在市场边,挺拔而翠绿。

        ⑧在夕阳照拂的院子,我喝着野生苦瓜泡的茶,看着满园繁盛的花木,心里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木瓜苗宁愿生于污泥里,也不愿存活在美丽的花园呢?是不是当污浊成为生命的习惯之后,美丽的阳光、松软的泥土、澄清的饮水,反而成为生命的负荷呢?

        ⑨就像有几次,在繁华街市的暗巷里,我不小心遇到一些吸毒者。他们弓曲 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 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⑩我总会有一种冲动,想跑过去拍拍他们的肩膀,告诉他们:“这世界有灿烂的阳光,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这世界有值得追寻的爱,这世界有可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事物。”

        ⑪随即,我就看到自己的荒谬了,因为对一个吸毒者,污浊已成为生命的习惯,颓废已成为生活的姿态,几乎不可能改变。不要说是吸毒者,像在日本的大都市,有无数自弃于人生、宁可流浪于街头的“浮浪者”,当他们完全地自弃时,生命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

        ⑫“浮浪者”不是“吸毒者”,却具有相同的部分,吸毒者吸食的是有形的毒品,受毒品宰制;浮浪者吸食无形的毒品,受颓废宰制,他们放弃了心灵之路,正如一棵以血水、污水维生的木瓜苗,忘记了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

        ⑬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恐惧堕落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祝愿,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抵达繁花盛开的花园,住在那花园里的人都有着阳光的品质,有很深刻的爱、很清明的心灵,懂得温柔而善于感动,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

        ⑭一粒木瓜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市场的水沟边,那是不可预测的因缘,可是从水沟到花园之路,如果有选择,就有美好的可能。

        ⑮一个人,偶然投生尘世,也是不可预测的因缘,我们或者有不够好的身世,或者有贫穷的童年,或者有艰困的生活,或者陷落于情爱的折磨……像是在水沟烂泥中的木瓜树,但我们只要知道,这世界有美丽的花园,我们的心就会有很坚强很真切的愿望:我是为了抵达那善美的花园而投生此世。

        ⑯万一,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那终极的梦土,我们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对蓝天、阳光与繁花的仰望呢?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有改动)

    1. (1) 从水沟到花园,木瓜树的生存环境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是怎样刻画出吸毒者生存状态的?

      他们弓曲在阴暗的角落,全身的细胞都散发出颓废,用迷离而失去焦点的眼睛看着世界。

    3. (3) 文中写道:“恐惧堕落与恐惧提升虽然都是恐惧,却带来了不同的选择。”你认为恐惧提升的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4. (4) 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六、对比阅读
  • 1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           ②清涟而不妖

      ③竹本              ④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 (3) (甲)文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 B . 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 C . 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 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利用。
    4.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B . 濯清涟不妖 C .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 结友
    5. (5)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写作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七、作文
  • 14. 书信是我们情感表达的一种交流方式,借由文字,将我们的情感付诸信中,请以“给          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封书信。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中心明确;③书信格式正确;④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姓名、校名等一律自选字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