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水...

更新时间:2021-05-17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降伏洪魔;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同抗疫潮;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并赴国难;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共克时艰。国有难,召必战,最美逆行者们放下自己的xián xiá时光,救危难于水火,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这精神是高效、是信任,是赤子之心;这精神,是yǐ shēn zuò zé的担当,更是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北宋欧阳修所写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诉人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B . 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 ;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 C . 《带上她的眼睛》真实地展现了人类使用地航飞船深入地球内部进行探险时,一艘地航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一名年轻的女领航员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的事迹。 D . “不吝赐教”“高朋满座”“鼎力相助”“蓬荜生辉”“欢迎光临”“惠存”“垂询”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 3. 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请仿照示例完成下列题目。

    作品

    人物简介(100字以内)

    人物

    《创业史》

    他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一方面他善良、勤劳,希望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另一方面他又狭隘、守旧,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曾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

    他是一个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双面间谍:一方面他孤僻、刻薄,泄露凤凰社的行动信息,伤害霍格沃兹的师生;另一方面他又深情、坚忍,承受各种误会,冒着生命危险,守护深爱之人的孩子。

    西弗勒斯·斯内普

    《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

    1. (1) ①中人物名称是 
    2. (2) ②中的作品名称是
    3. (3) 根据示例,请在③中写出人物简介。
  • 4. 按要求填空。
    1. (1)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2) 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3. (3)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 (4) 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
    5. (5)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 (6)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7. (7)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 (8)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9. (9) 陆游《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 ,
    10. (10) 《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11. (11)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12. (12)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豪放之气,请你写出其中上下相连的两句:
  • 5. 文言文阅读。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山门于河

      十余岁

    2. (2) 翻译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 (3) 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牛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稍长,使之牧,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

        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跳踉哮吼,以角触门。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知必有变,尽力追之。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一枣棍弃于地。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是牛也,有人心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牛嗅儿顶

      知儿为盗杀

    2. (2) 翻译句子。

      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知必有变,尽力追之。

    3. (3) 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悟?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刷鞋匠的妙招

        ①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②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③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④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是纸币!”“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⑤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⑥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⑦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 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⑧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⑨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⑩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⑪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⑫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⑬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⑭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⑮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⑯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⑰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⑱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⑲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⑳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

    遭怀疑地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选自《南方周末》,选文有删改)

    1. (1) 从刷鞋匠的行为角度,在下列横线处补全小说的故事情节。

      →反击司机进行辩解→→要求查有黑胶布的钱→→抠掉钱上的黑胶布。

    2. (2) 结合语境,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哽咽”所蕴含着的复杂情感。

      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3. (3) 文中的“刷鞋匠”没有姓名,却具有典型意义,请说说“刷鞋匠”代表哪一类人?作者为何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
    4. (4) 有人认为刷鞋匠坚持验票的行为太过偏执,是矛盾的制造者。请你结合其遭遇反驳这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些生命里的“小”温暖

        ①生命中,总有一些不期而遇的温暖,摇曳于岁月的枝头;尘世里,总有一朵心花悄悄绽放,成为最美的守候。人生,总会有些不期而遇,温暖着你,悟热你的生命。

        ②听朋友讲他单位里的故事,说有一天早晨,一个小青年斜挎着背包到他们单位推销办公用品,没敲门,就探头缩脑地钻进了办公室。小青年没开口,脸先红了。因朋友的位子刚好临近门口,他一进来就被朋友发现了。朋友准备上前阻止他,可他这时已经进来了。

        ③那天很不凑巧,单位领导正在他们办公室里检查工作,被这个小毛孩撞了个正着。小青年说,我是……他刚开口,话还没讲完,就被朋友的领导怒目而视一通臭骂地轰了出来。小青年惊慌失措地退出来后,站在门口,窘的很,灰溜溜要走。朋友立马跟了出来,随手关上屋门,拉了他一下。两人在楼梯拐角处站定,朋友才拍着他的肩头温柔地说,兄弟,加油!谁不是从这个时候走过来的?

        ④那一刻,朋友看见小青年的肩头耸了一下,眼睛潮湿了。走的时候,小青年说:“谢谢大哥!”说这个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已经有了灿烂的笑容。

        ⑤故事听完后我问朋友,为什么要安慰和鼓励他。朋友笑了笑,说,一看样子我就敢断定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从他身上,我一眼就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⑥成长中,谁不需要鼓励和安慰呀!他轻叹一口气说。

        ⑦假日,骑摩托车带老婆和孩子回乡下老家玩。因为路况的问题,车跑得很慢。

        ⑧有那么很长一段土路,我从车的反光镜中窥到,车后不远处有一个青年骑着电瓶车一路尾随着我们。我的心忽地有了几分忐忑。

        ⑨车到一个路口的时候,我慢了下来。身后尾随的电瓶车刚好赶上来,和我们并驾齐驱。我紧张地拉了拉身后的妻子,提示她注意腰间斜跨的包。妻子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愣着问干什么。我并不理她,转头盯了一眼跟上来的青年。

        ⑩大哥,你的车转向灯没关。一个青涩的男中音从身旁飘过来,柔柔的,暖暖的。

        ⑪我转过脸看他,他微笑时帅气的样子,犹如路边盛放的野花,散发出阳光的味道。

        ⑫一日,下班回家,徒步经过一个工地。我看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在工地旁边的一条小路上蹲着,不知在看什么。

        ⑬我好奇地走过去看他。骄阳下,他缩在一个土堆旁,头顶冒着热气,正专心致志地低头往下看,身下是一团被他罩出的浓重的黑影。

        ⑭我问他在干什么,他抬起头来,一脸伤心地说,叔叔,我在给蚂蚁找家——推土机把它们的家给毁了,它们找不到家了。我蹲下身,和他凑在一起,一块儿观看地上的蚂蚁。我看见有几只惊慌失措的蚂蚁,在几个土坷垃中翻山越岭,疲于逃命,仿佛是一时找不到方向,它们在泥土里爬过来又爬过去。

        ⑮看了一会儿,我笑了,劝他,别管它们,它们会找到新的家的。孩子却噘着嘴,说,它们的妈妈找不到它们会很伤心的,我要等到它们的妈妈来了再走。

        ⑯我一时不知怎么规劝他,站起来走了。走了很久,回过头来又看他,看见他仍旧一动不动地在原处。他瘦小的身影,在这个正午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那么的单薄。

        ⑰一路上我在想,他在等蚂蚁的妈妈出现,却不知,此时家里,他的妈妈正在焦急地等他回家呀!

        ⑱原来,人这一生会遇到许多不期而遇的温暖,是这些人的善良、这些人的单纯,才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温暖故事发生。如果,你刚好遇到,请感谢这些人,也请你把同样的温暖带给他人,焙热他人的生命。

    1. (1) 选文记叙了哪些生命中“小”温暖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2)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⑪段画线的句子。

      他微笑时帅气的样子,犹如路边盛放的野花,散发出阳光的味道。

    4. (4) 请分析第⑯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仍旧一动不动地在原处。

    5. (5) 选文第18段有什么作用?
    6. (6) 读了选文,你内心一定有所触动,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三、写作。
  • 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缕阳光,曾经照亮过我们心中阴暗的角落;生活中,总有一缕阳光,曾经融化过我们心中的那份冰凉。

        这缕阳光是开往武汉的动车上,累的闭着双眼的钟南山院士;这缕阳光是防护面罩下白衣天使们坚强的微笑;这缕阳光是迎接你复学而归的老师们那期待的眼神……

        阳光,正以她五颜六色的色彩,绚烂着我们的记忆。

    请以“难忘那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写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