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天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0-08-10 浏览次数:2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0高二下·唐山期中) 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 . 12.09 eV B . 10.20 eV C . 1.89 eV D . 1.5l eV
  • 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图象,在0至 时间内甲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先做匀减速到速度为0,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关于两物体在0至 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 3. (2017高三上·黄冈月考) 用两段等长的轻质细线将a、b两个小球连接并悬挂于O点,如图甲所示,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3F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的作用,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则系统平衡时两球的位置情况如图乙所示,则a、b两球质量之比为(  )

    A . 1:1 B . 1:2 C . 2:1 D . 2:3
  • 4. 一个U形金属线框在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相同的角速度匀速转动,通过导线给同一电阻R供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甲图中OO′轴右侧有磁场,乙图中整个空间均有磁场,两磁场磁感应强度相同.则甲、乙两图中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为( )

    A . 1∶ B . 1∶2 C . 1∶4 D . 1∶1
  • 5. 夏天,小明同学把自行车轮胎上的气门芯拔出的时候,会觉得从轮胎里喷出的气体凉,如果把轮胎里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关于气体喷出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气体的内能减少 B . 气体的内能增大 C . 气体来不及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对外做功,温度降低 D . 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 6. 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
    A .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 B .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 C .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D . ,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
  • 7. 如图,在水平地面的平板小车上放一质量m=2kg的滑块,滑块与车上右侧挡板同连接水平的轻弹簧,小车在水平向右的力作用下以a=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为1N,滑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现减小外力使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   )

    A . 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少 B . 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C . 当小车加速度为零时,滑块不受摩擦力作用 D . 滑块与小车仍保持相对静止
  •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水平射入质量为M、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止的木块,子弹未穿透木块,则从子弹接触木块到随木块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木块动能增加了5J,那么此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不可能为(   )

    A . 12.8J B . 9.6J C . 6.4J D . 4.8J
二、多选题
  • 9. (2020高二下·蚌埠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不变,闭合电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 B . 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 C . 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减小 D . 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B . 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费劲,说明此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C .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D .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则单位时间内撞击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增加
  • 11. 如图是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与入射光频率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 B .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 C . 入射光的频率为 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D . 入射光的频率为 ,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12. 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是中子 B . Y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 .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D .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 13. (2017·宝鸡模拟)

    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2m和m的物块A和B,用细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两物块中间加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物块不相连),弹簧的压缩量为x.现将细线剪断,此刻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两物块刚要离开弹簧时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v,则(   )

    A . 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B . 物块A从开始运动到刚要离开弹簧时位移大小为 x C . 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mv2 D . 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v2
  • 14. 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 . 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 B .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 C . 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 D . 黑色痕迹的长度为
三、实验题
  • 15. 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1) 如图甲,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时电子秤的示数F.
    2. (2) 如图乙,将三细线L1、L2、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L1 , 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电子秤的示数F1
    3. (3) 如图丙,将另一颗墙钉B钉在与O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2)中L2的方向拉开细线L2 , 使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
    4. (4) 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F1、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 16.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 (1) 备有器材:A.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小车、砝码;D.装有细砂的砂桶;E.垫片;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
    2. (2) 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间距x2和D、E间距x4已测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

    3. (3) 同学甲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甲所示a- 图线,从图线可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kg

    4. (4) 同学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图线,从图线可知同学乙操作过程中可能
四、解答题
  • 17. 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T型活塞在气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体积可忽略不计,距气缸底部ho处连接一U形细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0 , 活塞距离气缸底部为1.5h0 , 两边水银柱存在高度差.已知水银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0 , 气缸横截面积为S,活塞竖直部分高为1.2h0 , 重力加速度为g,求:

    (i)通过制冷装置缓慢降低气体温度,当温度为多少时两边水银面恰好相平;

    (ii)从开始至两水银面恰好相平的过程中,若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求气体内能的变化

  • 18. 如图甲所示,半径为R=0.45 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B点为轨道最低点,在光滑水平面上紧挨B点有一静止的平板车,其质量M=5 kg,长度L=0.5 m,车的上表面与B点等高,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圆弧轨道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其质量m=1 kg,g取10 m/s2.

    1. (1) 求物块滑到B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2. (2) 若平板车上表面粗糙,物块最终没有滑离平板车,求物块最终速度的大小;
    3. (3) 若将平板车固定且在上表面铺上一种动摩擦因数逐渐增大的特殊材料,物块在平板车上向右滑动时,所受摩擦力Ff随它距B点位移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最终滑离了平板车,求物块滑离平板车时的速度大小.
  • 19. 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 m、质量M =3 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叠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 (1) 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
    2. (2) 若F=37.5 N,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