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0-09-02 浏览次数:18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商朝君主大都称帝,如帝甲、帝乙、帝武丁、帝太康、帝辛等。周朝君主都称王,如周武王、周成王、周厉王、周幽王等。春秋时楚国国君率先自称为“王”,跟中原的宗主周王齐列。战国时,各国国君都自称为“王”,尤其是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有了并称“东、西帝”的提议。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
    A . 分封制已经废除 B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 C . 郡县制全面推行 D . 诸侯僭越权力的现象严重
  • 2. 封驳制度是中国古代对尚未正式起草的诏书封还词头或对已经起草成文的诏书封还并加驳正的一种制度。北宋真宗咸平四年杨亿在疏文中说: “恐命令之或失,故建封驳之局”。范仲淹也说:“置门下封驳司,使制敕无得误者”。北宋设立封驳制度(   )
    A . 弱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 凌驾于皇权之上 C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D . 实现了权力制衡
  • 3. 明朝海禁是明朝政府对海事活动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下列关于表格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明朝“海禁”
    洪武十四年(1381年) 明太祖"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永乐二年(1404年) 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人。
    隆庆元年(1567年) 明穆宗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隆庆开关”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致十万,公私并赖”。
    A . 明朝始终厉行海禁 B . 明初海禁没有任何值得肯定之处 C . 中外往来由此断绝 D . 隆庆开关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 4. 明中叶以后,棉花已“偏及江北及中州矣,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谚语云:“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清代棉花种植“北至幽燕,南抵楚粤,东游江淮,西极秦陇,足迹所经,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明清时期棉花的种植(   )
    A . 反映出纺织业具有世界最高水平 B . 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增强 C .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 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 5. 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秦建议清朝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对当地进行管理,同时增设军事机构。朝廷批准了这一建议。 清政府“改土归流”旨在(   )
    A . 完善中央官制 B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积极防御外来侵略
  • 6. I8世纪20年代,英国律师乔治˙梅森的遗物包括茶几、银茶壶及少量瓷器;羊毛商人詹姆斯˙毖特森的遗物包括陶瓷器67件、茶几盘1个及茶壶1把。18世纪中叶,几乎所有的英国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这反映出(   )
    A . 英国封建等级观念彻底消失 B . 英国社会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C . 英国工业革命已具备了条件 D . 清政府放弃了传统对外政策
  • 7. 1863年,27位洋商代表要求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准许他们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遭到断然拒绝。1865年,当外商再次要求在内地修建铁路时。李鸿章说:“铁路费烦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绝。”李鸿章竭力反对修筑铁路(   )
    A . 反映其思想保守,排斥西方先进文明 B . 说明战争赔款导致经费紧张 C . 表明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虚伪性 D . 带有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图
  • 8. 下表为清末张謇(1853- 1926)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表格内容反映出(   )

    A . 实业教国和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B . 辛亥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C . 新式教育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9. 钱穆在讨论中国政治变迁得失时说:“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他意在强调(   )
    A . 必须辩证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 . 变法和革命缺乏必要性 C . 引入根植于文化传统的制度才有效 D . 中国政治变迁失大于得‘
  • 10. 一天,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来教师,问大家到校印象。钱穆直抒已意:“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之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未悉何义?此谓中国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由此可见,他(   )
    A . 怀持民族意识坚决抵制西方文明 B . 对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博大精深 C . 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 D . 极力维护传统华夷之辨与汉化意识
  • 11.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这是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 是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和其他方针政策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依据和准则。它明确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这一纲领(   )
    A . 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保障 B .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C . 有利于调动各个阶层的抗日积极性 D . 彻底消除了国内的阶级压迫和剥削
  • 12. 1947年初,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火车站纷纷贴出了一张令人目瞪口呆的公告。公告的大意是:今后旅客携带钞票乘坐火车时,重量需控制在30公斤以内,超过规定重量的一律不得带上火车。这一规定(   )

    A . 反映出当时通货膨胀十分严重 B . 是对旅客人身权利的粗暴践踏 C . 标志着国民政府金融体系的崩溃 D . 违反了铁路行李运输制度的规定
  • 13. 下图是马常利和沈今生创作于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这反映出当时(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B . 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深刻 C . 国民经济恢复已超额完成 D . 三大改造提高农民积极性
  • 14. 1979年1月1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指出:“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这一“联合公报”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 . 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B . “一超多强”局面已形成 C .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 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 15. 2017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表示,2018年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之所以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要是因为(   )
    A . 党领导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建立了与西方迥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D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和世界一流强国
  • 16. 学者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一文写道:“梭伦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一变化(   )
    A . 表明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 . 铲除了贵族政治特权 C . 反映出雅典民主推动了文化繁荣 D . 保障了平民政治权利
  • 17. 据《学说汇纂》记载,两辆满载货物的骡车一前一后在爬坡,为减轻骡子负担,两名车夫在第一辆车后推车。此时,前面的车开始滑退,在两车之间的车夫从中间跳出之后,后车被前车撞上并碾过一个奴隶。根据法律规定,对骡子的主人可以不发生诉讼,而对车夫则可依法起诉。这反映出罗马法(   )
    A .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B . 保护私有财产 C . 注重形式和程序合法 D . 主张过失担责
  • 1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写道:“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这一主张( )
    A .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B . 奠定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C . 冲击着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D . 对欧洲启蒙运动作出了经典总结
  • 19. 美国1787年宪法第1条规定:国会有权制定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国会对创建行政机构和设定行政机构权力的范围具有绝对的权力。这表明(   )
    A .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确立 C . 总统成为权力中心 D . 行政权要根据宪法授予才能获得
  • 20. 据统计,19世纪初,一个成年黑奴种植生产出来的棉花,在世界市场上可以卖到600美元.而种植出来的烟草、水稻,只能卖到60.70美元。这表明(   )
    A . 黑奴劳作价值大幅降低 B . 技术革命影响原料价格 C . 世界市场烟草趋于饱和 D .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 21. 苏联在一五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 ,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地位。苏联的经济发展(   )
    A .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B . 构建了两极格局新秩序 C .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走向成熟 D . 助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22. 1947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明确指出:“我国的理想和传统要求我们去援助希腊和土耳其,要求我们让世界知道,我们的政策就是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就要加以援助。”这反映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A . 军事上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B . 保障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 . 遏制苏联以争夺世界霸权 D . 维护反法西斯战争成果
  • 23. 世人把英国看作是欧洲一体化运动的一个特殊成员国,称它是这一运动中“牡蛎中的沙粒”。英国从袖手旁观“舒曼计划”,拒绝加入“欧洲煤钢联营”到密切关注并前后三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入后又与各成员国不断地讨价还价,面对新的世界形势逐渐融入欧洲联盟,但最终又退出欧洲联盟。这一过程从根本上反映出( )
    A . 国家利益主导了英国对欧政策的诉求 B . 英国一直实行“大陆均势”外交政策 C . 英国党派政治决定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D . 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
  • 24. 法国画家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曾说:“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文学家左拉评论道:“绘画所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下列美术作品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

    A . 《格尔尼卡》 B . 《日出·印象》 C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 《马拉之死》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汉代律令有关内容

    ----摘编白崔永东《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1933年3月,通过民间护林保土工作队计划,吸收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5月出台《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教济金,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通过田纳西流城工程计划,由政府在田纳西河上投资兴办水力发电和大规模灌溉工程。1935 年5月,设立工程规划署,兴办公共工程。

    1933年6月,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有关劳工权利,如废止童工、就工资工时进行集体谈判、整顿和制裁血汗工厂、发展工会等。1935 年7月,国会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有与雇主集体谈判合同的权利和罢工的权利,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局,处理劳工对雇主的申诉。

    ----摘编自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从经济自由到公民权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律内容说明其对重新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的促进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立法与美国“新政”时立法的相同背景,并说明中美两国立法所体现法律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自春秋战国后,以血缘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标志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孔子的“王道"思想奠定了大一统的理论基础。当战国梁襄王问孟子“天下乌平定”时。孟子说“定于一”。这个“一”已不是指要不要统一,而是指要统一在什么样的治理理念之下的问题了。在儒家理念中。“大”意味着重视、尊重;“一统"并不仅指领土统一。更重要的是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构建,蕴含着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没有这三点,就不是完整理想的大一统。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政治开始形成。大一统国家治理也随之成为历代王朝面临的重大问题。董仲舒及其生活的汉武帝时代,是大一统的理论与实践成熟期。

    ----摘编自李宁《“大一统”--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如卢梭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而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找出一个组织形式,用共同的力量来防守和保护每个成员的生命财产,组织里每个成员虽然和其余的人联合,可是只服从自己,并和从前一样自由。”(注:卢梭《社会契约论》)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张政治自由和共和国,其历史原形之一便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和政治。对平等、自由、共和国的具体理解在两个时代不尽相同,但其反专制、要民主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孟德斯鸠、洛克、卢梭等人用“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革命权”等理论扩大了这些要求的内容,并从理论上给予论证,使这些口号具有了更鲜明的感召力。

    ----摘编自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统治者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反专制、要民主”内涵的异同点,并说明启蒙运动不同于文艺复兴的原因。
三、论述题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00年,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住在城镇,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利物浦“有许多地方地面起伏不平,都是坑坑洼洼的,坑里积水。死狗、死猪被扔在里头。可是,这里的水被用于烧饭煮菜"。工业时代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实际上污染了每一条大河。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无法从水和空气污染的恶臭中幸免。被污染的生活用水和不卫生的居住条件导致了传染病的流行,霍乱、伤寒、痢疾与肺结核都是城市中常见的疾病。“煤烟曾折磨大英100多年之久,以煤炭为燃料的城市,诸如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等,在没有找到可替代的燃料之前,饱受了几十年严重的空气污染之苦。”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反映出的问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启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