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蓬莱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

更新时间:2020-10-10 浏览次数:2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古人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据此你认为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方便了隋炀帝下江南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 2. 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3.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唐太宗重视(   )
    A . 任用贤才 B . 民生大计 C . 民族关系 D . 整顿吏治
  • 4.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5. 下列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七国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澶渊之盟
  • 6.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其中,为“制其钱谷”而设置的官职是(   )
    A . 转运使 B . 通判 C . 知州 D . 枢密使
  • 7. 北宋时期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B . 人才辈出局面的出现     C . 武将跋扈现象不得人心 D .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 8. 我国古代的“瓦舍”又称“瓦子”,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 . 隋唐科举制发展 B . 唐民族关系和谐 C . 宋市民文化丰富 D . 明清工商业繁荣
  • 9. (2017·绥化)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 . 五铢钱 B . 贝币 C . 圆形方孔钱 D . 交子
  • 10. 活字印刷术是由哪位匠人发明的?(   )
    A . 毕昇 B . 沈括 C . 王祯 D . 郭守敬
  • 11. 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导致了自身的灭亡。1127年攻破开封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 B . C . 蒙古 D . 后金
  • 12.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
    A . 《资治通鉴》 B . 《史记》 C . 《汉书》 D . 《三国志》
  • 13.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   )

    ①造纸术    ②印刷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4. 行省制度是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渊源,最早确立行省制度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 15.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6. 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八股取士”开始出现于(   )
    A . 北宋 B . 南宋 C . 元朝 D . 明朝
  • 17. (2016·聊城)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 民族矛盾尖锐 B . 皇权高度膨胀 C .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 近代科学传入
  • 18. 实现下图图示中两种变化的历史人物是(   )

     

    A . 阿保机 B . 努尔哈赤 C . 皇太极 D . 阿骨打
  • 19.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的政策是(   )
    A . 推行垦荒政策 B . 改进生产工具 C . 发展海外贸易 D . 招募农民屯田
  • 20. 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主要有(   )
    A . 晋商和徽商 B . 苏商和晋商 C . 京商和徽商 D . 粤商和晋商
  • 21.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措施判断被管辖的地区是(   )

    A . 台湾 B . 西藏 C . 新疆 D . 东北
  • 22.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第二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

    A . 郑和下西洋 B . 戚继光抗倭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雅克萨之战
  • 23.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 . 收复台湾 B . 抵御沙俄入侵 C . 平定少数民族叛乱 D . 册封少数民族宗教领袖
  • 24. 下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   )

    A . 史学 B . 农学 C . 建筑学 D . 医药学
  • 25. 有人说它是“一部封建制度的衰亡史”,有人说它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控告书”,还有人说它是“一部悲剧爱情史”。上述评论指的是(   )
    A . 《红楼梦》 B . 《三国演义》 C . 《西游记》 D . 《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自1759年起,广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对于夷商的管制更严,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们除非不与中国贸易,否则唯有听从广州官府及行商的摆布……

    ——《近代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有什么的共同之处。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历史人物各自的主要事迹。
    3. (3) 材料二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对中国有何消极影响?
  • 27.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名称及完善的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举措。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清朝前期的史实,为材料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提供佐证。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有三次农业作物的引进和培育,对中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第一次是汉代,大量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地区,第二次是宋代,早熟稻的传入和推广,第三次是明清之际的大量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这些美洲高产农作物引进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故何炳棵认为是中国土地利用、粮食生产的第二次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2. (2) 明代从美洲引进了哪些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