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三(暨中考...

更新时间:2020-10-21 浏览次数:19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 绕yěng     慢dài     毛骨然sǒng     浑身数xiè B . 诚qián      思mù     揉造作jiǎo     如坐针zhān C . huáng    默jiān     暴风雨zhòu    雕梁画dòng D . 择jué       横mán    风正茂huá     不屑置biàn
  • 2.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通过吟诵吟唱等方式,古典诗词声调的   △   , 配合肢体语言的变化,文中意境从抽象、平面的文字中进一步   △  , 在有声的空间里得到丰富,时时温润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思、   △ 

    A . 抑扬顿挫    延伸    引人入胜 B . 沉郁顿挫    延伸    扣人心弦 C . 抑扬顿挫    蔓延    扣人心弦 D . 沉郁顿挫    蔓延    引人入胜
  • 3. 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 这座桥已经使用多年,相继出现了桥面渗漏、路面坑陷等。 修改:在句末加“问题”。 B . 不但他对诗词很有研究,而且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造诣。 修改:将“对诗词很有研究”与“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造诣”调换位置。 C . 网上中考“百日誓师”活动,极大地调动了毕业班同学努力学习的水平。 修改:将“水平”改为“热情”。 D . 复学之后,请同学们继续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修改:将“和”改为“等”。
  •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B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渔家傲·秋思》是他的作品。 C .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行路难”为乐府古题。 D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 5. 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 第一联“巴山楚水”即诗人被贬谪之地,“弃置身”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B . 第二联,先后运用了王质和向秀的典故,写出孤身归来,恍若隔世的悲痛之情。 C .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又充满哲理。 D . 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又表达了共勉之意。
  • 6. 选出对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范爱农》一文中,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反对。 B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顽皮、勇敢、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的形象,取经成功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C .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躲在箱子里,不料箱子被老魔叼走,于是他就从慧骃国直接来到了大人国。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一章,描写了筑路的艰苦环境,表现了保尔和他的战友们与困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
二、综合性学习
  • 7. 学校组织开展“共抗疫情,关怀就在我身边”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共克时艰,战胜疫情,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更离不开身边人的关怀与帮助。

      请为本次综合性学习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2. (2) 小组内展开讨论:“关怀”的意义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语句,作为你的开场白。

      什么是关怀?在我的字典里,关怀是这样的:它有耳朵,听到叹息和悲伤;;它有手,拥抱凄冷与孤独;

三、句子默写
  • 8. 古诗文默写。
    1. (1) 辛苦遭逢起一经,。(《过零丁洋》)
    2. (2) ,风掣红旗冻不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3) 八百里分麾下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4) 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5. (5) 羌管悠悠霜满地,。(《渔家傲·秋思》)
    6. (6) 《醉翁亭记》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7. (7) 古代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兼得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
    8. (8) 人生难免遇到困境,在黑暗中只要你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迎来黎明的曙光。(用《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作答)
四、对比阅读
  • 9. 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所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①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②,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夹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曰:“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诏③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④也。”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豕(shǐ):猪。②轭: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③诏;告诉,告诚。④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肉食者     ②宁毋先生顾弟子曰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3. (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4. (4) (甲)文中曹刿用直言进谏的方式,让鲁庄公认识到①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而(乙)文则用(甲)②的现象,讽喻了当时③的社会现实。(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五、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

        ①距离中考还有20多天了,初三复习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②这天,一个叫程海的初三男生来找我,嗫嚅地说:“老师,我写了一篇作文,想麻烦您给我看看。”我欣喜的接过作文,我不教他,但我一直在留意他,他长得又瘦又小,但成绩十分优异;他是“特困生”,三年的学费全免。

        ③那是一篇写得挺不错的作文,我很喜欢,就边改边将它敲进了电脑,当我将一篇打印稿交给程海时,他喜出望外地看着我,一叠声地说了七八个“谢谢”。

        ④我想起他班主任曾经说过,他对自己很苛求,他生活那么困难,却不肯接受大家的捐助,每次买饭,都是二两米饭,半份素菜。初三这么苦,这么累,我不由得有点心疼和担心。

        ⑤过了两天,我特意到初三的售饭区等候程海,程海来得很迟,我知道他特别惜时,晚一些来为的是错开排队的高峰。程海往打卡机里插卡的时候,我看到显示屏上清晰地跳出了66.50元的字样,他买了一份饭、半份菜,还剩下65元钱,我和他边聊边往就餐区走,当我确信周围没有人注意我们时,我把自己的饭卡递到程海面前,假装很随意地说:“我们交换一下好吗?别紧张,我需要减肥,你需要长肉,咱们一起努力,到中考那天,你把我饭卡里的钱用完,我把你饭卡里的钱用完,你说好不好?”程海有些手足无措,低声说:“老师,我的……钱,够用,”我说:“我看见你的卡里还有多少钱了,别让我着急了,咱俩其实是互相成全。好了,把你的卡给我吧。”程海说了本“谢谢”,就和我交换了饭卡。

        ⑥我的饭卡里存有200元钱,足够他这20天用了。那之后,当我去食堂买饭,偶尔遇到往初三售饭区走的程海,我都会向他做一个“V”型手势,鼓励他努力吃,努力学。

        ⑦中考来了。

        ⑧中考又走了。

        ⑨程海到学校来找我,郑重将饭卡还给了我,并真诚地向我道谢。我也找出他的饭卡,笑着说“我的任务完成不赖,你可不如我,你看你,还是那么瘦!”程海说:“其实我长肉了,偷着长的,老师看不出来。”

        ⑩很快,中考成绩下来了,程海的成绩非常优异。看到他成绩那一刻,我微笑着红了眼框。作为关爱着他的老师和关注着他的朋友,我就像自己又经历了一次跋涉一样。

        ⑪临近放假的一天,我到食堂去买饭。我将饭卡插进打卡机,显示屏上居然显示出了140元的字样!我一下子懵了。我把饭卡抽出来,到储款机那里去查询,结果是这张饭卡近期没有储过款!也就是说,在中考前的22天里,程海仅仅花去了他“自己”的那66元钱!

        ⑫我捧着那张饭卡,心中好像有块石头,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我惊问自己:是不是,我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个十分要强的孩子?

        ⑬此刻,如果程海出现在我面前,我将对他说些什么?我想我可能会说:孩子,穷,本不是你的错,不要用自己赢弱的身体去给“穷”这东西殉难,它不值得。如果一个人,表示愿意和你并肩迎击困难,你自然可以分析他的用心是否真纯;而当你明白的知晓他原是惴惴地揣了一颗善心、并希望用这颗善心给你温暖的时候,你就应当赐给他一个机缘。要知道、有人会把欣然领会一份善意看成是对他的至高奖赏。他期待着你幸福地体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也期待你日后同样成为慷慨地赠予他人温暖的人。

        ⑭孩子,我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个美丽的故事:你的一篇作文给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份有价值的记忆,相比之下,如今被我捏在手里的这张饭卡是多么的不幸,它本是想殷勤地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的,岂料却留下了一处败笔。

        ⑮孩子,你在高中还好吗?买饭的时候,别总去得那么迟,早一点去,可以买到热一些可口一些的饭菜。

    1. (1) 概括写出程海是在哪三种情况下,对“我”表达的谢意?
    2. (2) 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主要使用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赏读选文第⑫段句子,说说原文更好的原因是什么?

      (原文)我捧着那张饭卡,心中好似有块石头,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改文)我捏着那张饭卡,心中好似有块石头,突然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4. (4) 细读选文第⑬段,概括写出“我”想对程海表达哪三层意思?
    5. (5) 选出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 . 选文第④段运用插叙,交代了程海的穷困和倔强以及“我”对他的心疼,为后文“我”与他交换饭卡做铺垫。 B . “我”确定身边没有别人才提出与程海交换饭卡,是怕他当众拒绝令“我”难堪。 C . 选文第⑪段加点的词“居然”与随后的两个句末的“!”都表达出了“我”的意外和震惊之情。 D . 选文第⑮段写了“我”对程海的问候和嘱咐,表达了“我”对他的惦念和关爱。
    6. (6) 你赞同“‘我’跟程海换饭卡”或“程海只花去自己的那份66元”的做法吗?请选择其中一种,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 1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病毒与细菌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

        ②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可以独立存在,并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③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④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⑤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70%-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致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⑥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 (1) 概括写出,选文第②③段介绍了细菌与病毒在哪些方面的不同特征?
    2. (2) 分析选文第④段加点词语“大部分”不能去掉的原因。
    3. (3) 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病毒能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须满足哪些条件?.
    5. (5) 选出对选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细菌与病毒虽有不同,但都可致病。 B . 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可抑制其繁殖。 C . 大多数病毒远没那么可怕,是因为大部分病毒都不会致病。 D . 选文①—④段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12.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言必信,行必果

        ①子贡请教孔子: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大孔子认为要行己有耻,是非观念明确,还要不辱君命,有做事能力。子贡又问: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则强调必须知孝悌。子贡接着问:那么再次一等的要求呢?孔子回答:“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②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诚信守诺,恒定坚持,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今天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说话不算数,做事不一贯,就很难立身处世,很难成就大事。因此,诚实无欺,有始有终,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③孔子要求弟子们成为管理社会的“士”,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标准自然就要高一些,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希望他们起码要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④另外,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人的最低要求,还因为其中的那个“必”。“必”就是必然,就是走极端。《论语》记载很明确:“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所强烈反对的四种情况之一就是那个“必”,因为如果事情绝对,就走极端。孔子自然清晰地认识到了“能信而不能反”存在的问题。他把言信行果作为士人的底线要求,不仅仅是希望他们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更是要求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将正确的事做到最后。因此,“言必信,行必果”绝不是固执己见、知错不改。

        ⑤那么,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士”的基本要求,是否与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的说法相矛盾?不难理解,孟子是说境界高的人要明辨是非,一旦发现自己言行中的过失就果断改正,而不会沿着错误的路不知回头地走到底。显然,孔子与孟子其实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值得坚持的前提是要言行合宜,合乎道义。当年,孔子被围于蒲时,盟誓以后得以解围。但是,因为盟誓时受到了要挟,并不真正符合道义,所以孔子没有遵守盟誓。孔子负盟,并非不信。能够明辨是非的君子,是要在坚守道义的前提下,尽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⑥孔子当然主张“言而有信”“言必诚信”,他甚至提倡“不言而信”“大信不盟”,但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早期思想家都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感到迷茫。庄子也曾用“尾生溺死,信之患也”来说明以死守信乃是对“信”的误解,如果行为方式偏差了,坚持到底的结果同样可怕。

        ⑦言语诚实忠信,行为笃敬坚守,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孔子解择《周易》乾卦中的爻辞,认为“庸言之信,庸行之慎”日常言论要诚实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肃谨慎,自很早的时候起。中国就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据《用礼》记载,周代有禁暴氏一职,其职责之一,就是对言而不信的人,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左传》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肯定说话诚实守信对于“立志”的重要性。《墨子》也强调说:“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同样希望人们言行一致。

        ⑧而今天,我们也应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层次、更严谨正确的要求。将“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并要进一步明辨是非,知错要改,只将正确的事做到底。

    1. (1) 概括写出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限30字以内)
    2. (2) 简要分析选文⑤段的论证思路。
    3. (3) 选文第⑥段加点的词语“这个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
    4. (4) 选文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5) 选出不适合作为选文第⑦段论据的一项。(   )
      A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论语·颜渊》 B .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C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D . 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系辞》
六、作文
  • 13. 请以“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4. 题目:                 的礼物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