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0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人...

更新时间:2020-07-24 浏览次数:28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浙江选考) 某条染色体经处理后,其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   )

    A . 缺失 B . 倒位 C . 重复 D . 易位
  • 2. (2020·浙江选考)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 流感 B . 唇裂 C . 白化病 D . 21-三体综合征
  • 3. (2020·浙江选考) 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 B . 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 C .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 D . 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
  • 4. (2020·江苏) 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
    A . 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 B . 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 C . 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 D . 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
  • 5. (2020·全国Ⅱ)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 .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 .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 6. (2020·新高考I) 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 B . 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 C .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 D . 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 7. (2020·新高考I)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 . 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 . 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 .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 8. (2020·江苏) 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 B . 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 C . 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 D . 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 9. (2020·浙江选考)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的基因型不同 C . 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 . 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
二、多选题
  • 10. (2020·江苏)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遗传病,纯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1/100000。图是某FH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 FH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FH患者 C . 杂合子患者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约为1/500 D . 6的患病基因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三、双选题
  • 11. (2020·新高考I)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 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 II识别 C . 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破基对的缺失导致 D . 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
四、综合题
  • 12. (2020·天津) 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 , 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

    基因

    基因的表达

    产物(HMW)

    亲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

    +

    +

    +

    -

    B1

    -

    +

    +

    -

    +

    B2

    +

    -

    +

    +

    -

    D1

    +

    -

    +

    -

    +

    D2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 (1) 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2) 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3. (3) 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 13. (2020·全国Ⅰ) 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
    2. (2) 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