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文综历史第二次适应性...

更新时间:2020-08-17 浏览次数:35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   )
    A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D . “王后无嫡,则择立长”
  • 2. 在汉高祖要求下,陆贾著《新语》十二篇,总结秦亡汉兴教训。文帝时贾谊著《过秦论》《治安策》、贾山著《至言》,都对历史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这些作法(   )
    A . 体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B . 促成了私家撰史的风气 C . 推动了士人政府的形成 D . 提升了国家治理的能力
  • 3. 元代科举取士强调明经,四书五经以朱熹的注释为准,官方钦定的朱学风行海内,从太学到乡学,多以诵讲朱学为主。据此可知,在元代(   )
    A . 政治经济全面汉化 B . 陆王心学影响式微 C . 理学影响迅速扩展 D . 儒士地位显著提高
  • 4. 城隍庙在明代之前是官府设立在“城”中的官方祭祀点,市镇是没有资格设立的。明清之际,江南地区许多市镇也修建了城隍庙,出现了“城隍下移”的现象,市镇的城隍庙也逐渐确立了在地区祭祀的中心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封建迷信的盛行 D . 民间信仰的多元
  • 5.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对外贸易总值增长了一倍,但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比重却从超过60%下降到55%。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上海经济地位的动摇 B . 列强商品输出的扩大 C . 民族工业布局的调整 D . 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
  • 6. 自宋以后,历代皆有反对缠足的声音,主要着眼于妇女的痛苦。19世纪90年代末,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呼声更为强烈,但普遍以妇女缠足导致国民羸弱从而影响国家富强立论。这反映了(   )
    A . 男女平等学说的传播 B . 变法舆论氛围的形成 C . 民族生存危机的加剧 D . 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 7. 按照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都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年颁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则明确规定了没有阶级区别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最低革命纲领的制定 C . 正确革命道路的形成 D . “左”倾思想彻底肃清
  • 8. 下图是创作于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   )

    建立一支成千万人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

    A . 科教兴国战略已初步形成 B .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完成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 D . “双百”方针得到长期贯彻
  • 9. 从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开始,罗马法律规定,如果主人以一种无法容忍的方式对待他的奴隶,裁判官就会强制出售该奴隶;甚至规定,主人杀死奴隶是一项刑事犯罪。这反映出(   )
    A . 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大 B . 法律不再保护奴隶制度 C . 法律的人文精神在发展 D . 罗马法走向道德伦理化
  • 10. 1710年,英国女王任命托利党组阁,以求尽快退出西班牙王位战争。次年,下院通过停战法案,但被辉格党占据优势的上院阻止。女王一次性册封12名托利党人为贵族,改变了上院的 党派力量对比,法案终获通过。这说明,在当时(   )
    A . 女王与议会分享立法权 B . 女王与内阁共执行政权 C . 两党政治沦为王权附庸 D . 贵族政治遵循法律框架
  • 11. 2016年,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指出,过去35年,自由贸易政策使得公司更容易关闭美国的制造工厂,更方便把工作转移到墨西哥、中国和其他国家,去劳动力最便宜、税收最低、环境保护要求最弱的地方寻找劳动力。这反映出(   )
    A .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B . 发展中国家成为最大赢家 C . 跨国公司的国家属性消亡 D . 产业转移固化了国际分工
  • 12.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巴格达烈士纪念碑,由伊拉克艺术家设计,日本三菱公司承建。纪念碑主体是两个直径40米的半球体,以钢筋水泥为骨架,镶嵌着青绿色陶瓦,巍然相对而立,中间的地面上日夜燃烧着一团火焰,象征烈士的灵魂在自由飞扬。这一建筑反映出(   )

    A . 外国资本深度控制中东地区 B . 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和谐共生 C . 东西方文化存在激烈的冲突 D . 艺术生产形成全球分工体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进入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面对国内反革命暴乱和外国入侵的危急形势,政府连续颁布3个土地法令。6月3日法令规定,把逃亡者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允许贫农在10年内分期偿还地价;6月10日法令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7月17日法令宣布,无偿废除一切封建权利和义务,所有封建契约一律销毁。虽然大多数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但也由此加强了小农所有制,《拿破仑法典》更是从法律上保证了农民对小块土地的占有权。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47年春夏之交,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大纲》具体规定: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大纲》还规定了农民享有从来没有过的民主权利。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纲领,公开树起消灭封建制度的大旗。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小农土地所有制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雅各宾派和中共在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并说明二者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主要交通干线示意图

    严耕望先生指出,交通发展为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基础。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与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中提出一条历史认识,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

  • 15.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日本实际上是以天皇为政治的中心,但后来贵族和武士掌握了政治实权,天皇同政治就没有直接的联系了。日本开国后,天皇成为倒幕势力的中心。取代幕府的新政府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结构,天皇在神的面前宣誓今后实行的基本政策。将天皇中心结构从制度、法律方面予以明确的是《大日本帝国宪法》,即规定天皇“万世一系,神圣不可侵犯,执掌立法、行政、司法等大权,是指挥、命令军队的最高统帅。

    ——据中日韩三国共同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西方君主立宪制国家相比,近代日本皇权的演变有哪些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近代天皇制得以巩固的原因。
  • 16.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美国海军部不断提出新的造舰计划,旨在使海军实力超过“海上霸主”英国。英国也提出了大规模发展海军计划,宣称将花掉最后一个金币使其海军优于美国或任何其它国家,日本则将其财政预算的1/3用于海军建设。1921年美国参议员博拉发起裁军运动,要求授权总统召集一次限制海军的会议。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美国国务卿休斯提出了裁减舰船的设想:停止建造新战列舰,确定各国战列舰的吨位比例等。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美、英、日、法、意签订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又称《五国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的比例为5%:5%:3%:1.75%:1.75。但好景不长,这种局面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1924年,英国五艘重巡洋舰下水,一个新的造舰计划在英国实施。日本开始建造4艘重巡洋舰。美国国会批准建造8艘巡洋舰。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又将开始。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发起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背景,以及《五国条约》的直接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又将开始”的原因。
  • 17.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梁漱溟提出“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成为新儒家的开启者。他既反对“全盘西化”,也不赞成中西调和,而主张批评地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他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失调”,乡村建设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并于1931—1937年在山东进行了乡村建设实验。1938年,梁漱溟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先后前往延安和抗战前线考察。同时,他还为调解国共两党关系、维护团结抗战局面积极奔走,并参与创建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他作为民盟代表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主张和平民主建国,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他闭门著述,进一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美国学者艾凯曾称其为“最后的儒家”。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梁漱溟在民国时期的主要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漱溟为何被称为“最后的儒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